简析中学政治教学中情景妙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无定规,教无定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的“开放型高效学堂”的课堂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广泛开展,课堂上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恰当处理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熟虑和真诚面对的问题。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如何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我们每个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
  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情境往往被当作新课导入的工具,远远没有发挥情境的功用,也歪曲了新课改要求的深刻用意。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一框,谈谈如何充分利用情境为教学服务。
  情境,是由人的认知、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等主观心理因素及生产生活场景、语言材料等客观环境因素构成的,与活动主体内心体验和感受呈初相关性。大多教师在教学中,常把情境用在进入新知学习前,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的作用。就本框的教学来说,就是通过对漫画画面进行形象性描述,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悟漫画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讽刺意味,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为顺利切入新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把情境这一作用概括为“激趣:承接课内与课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不仅如此,它还有以下作用。
  1、激思:链接表象与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
  情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不同类型的情境其组成不尽相同,语言类涉及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等;图片视频和实物类涵盖各种角色、形态、声音、色彩、情节及其承载的思想等。让学生透过情境中各种具体物件要素,深入思考,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可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聪明才智,开发学生潜能,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更有助于学生学会剖析情境,提初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使教学具有探究性。”
  2、激知:衔接新知与旧知,完善学生知识网络
  情境还承载着深刻的理性认识。利用情境还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实现新知与旧知(包括经验性知识)的真正联结。在本框教学中,通过漫画标题:“点子从哪儿来”中的通俗概念“点子”为发端,对标题的深入发问,点子实质是什么?画中人为什么需要点子?点子究竟从哪儿来?必然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来源于书本,这是做学生的最熟悉的经历;一种断定是实践。及时抓住分歧,引导学生去讨论或辩论,最能达成并认可共识:既可是书本,也可为实践,但归根到底是实践,从而完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教学。
  3、激情:嫁接理论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
  激趣,实际上只是就事论事,利用情境如漫画自身的元素来打动学生。情境,还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联。一个好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获得情感和价值上的认同。就这幅漫画而言,画中人的行为常常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成功导入后,可进一步追问:“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这样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笑声会戛然而止,勾起学生对自身类似情形的回忆,反思自身,使学生对新知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情感介入;理论也不因失去生活底色而苍白无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初度有效的作用。
  在本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关注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衣着打扮等特征,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发问,学生思维必然洞开,发现许多全新的问题。如:画中人衣冠楚楚,皮鞋锃亮,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找到了点子吗?画中人为什么满头大汗,眼冒金光?《点子大全》真的全吗?画中人应怎样做才能找到点子?……通过讨论和解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就迎刃而解。画中人之所以找不到点子,是因为他不明白:实践不仅给他提出了需要解决的新课题,还需要他学会利用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新经验、回答新课题,才能获得新认识,即他所需要的点子。
  4、激智:连接理论与想象,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和认知发展
  情境具有直观形象性,是意象和意境的结合。通过情境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头脑中的意象更深远、更富有情感色彩,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认知的发展。因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
  在本框教学中,不仅漫画自身耐人寻味,激发情丝,推动认知,而且稍加引导,更有助于理论的深入和情感的积淀。通过前面探究,了解了画中人找到点子的途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应是如何打扮。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内涵,更让学生获得一次洗礼:学生在想象中肯定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工地或车间里的工人、从事农耕的农民,还有实验室里的科技工作者等等,对劳动群众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萌生了亲近感;同时从中也会感受到实践力量的伟大,真正认识到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在“情、理、行”上会有彻底转变,并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服务群众,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人生价值。也就是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了落脚点。
其他文献
摘要:具体的初中政治课程上,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课本的特点,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政治课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思维的拓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打下基础。  教师真挚的感情、谦虚的态度也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就会与
期刊
摘要:作文三步法在教师队伍中已经耳熟能详,就是所谓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剖析作文三步法,分享我们的学生是关键的所在。下面健谈我的我的理解和运用。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朝气蓬勃的生机
期刊
摘要:要提高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一是社会实际,一是学生实际)的原则。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我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
期刊
摘要: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教师在上历史课时,结合中学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学中最枯燥乏味,怎样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寻找新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可以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作文教学。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呢?我通过反复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意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期刊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导入技巧化,可以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往往不重视课文导入,或者只是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多年来从事
期刊
摘要: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写出漂亮的文字,渴望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清新 、活泼的小溪。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学习负担重、阅读量小、积累欠缺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语言的“质量”似乎并不是足斤足两。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奔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方法似乎很多,各式各样刊物上的指导文章各显神通,又常常令这些同学无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后练习题,要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特点及文章的本身特点, 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下面是具体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尝试。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利用课后题?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必须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养成。  随着高考“3+X”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在向“广”、“宽”、“综”的发展,对我们高中生综
期刊
摘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教学有三种误区: 1 教学观念误区、 2 教学方法误区、 3 学习评价误区。  (一)目前观念上的误区及其主要表现对语言的认识上,认为语言就是由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系。故教学时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