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放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作出理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是研究性学习。
一、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性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在进入化学世界之前学生对化学知识与研究知之甚少,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在长期的探索、实践、研究中逐渐养成的行为习惯,因此研究性学习必须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性学习开始,低起点、稳步走。如在学习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时,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为以下几点。
1.通过实验探索:蜡烛燃烧的条件和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2.火焰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了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火灭中逃生时,可用湿手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教师应通过由浅入深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新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主体参与、主动发展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坐标。
二、选择开放性的化学问题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因此研究问题的途径和答案都不是唯一的,一些需要学生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进行调查访问等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均可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如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实验后,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讨论爆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进而探究爆炸的条件。
三、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化学、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日常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选择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身边化学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了《远离有毒的物质》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甲醛(一种潜在的致癌物)的存在,引导学生从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角度思考如何采用防护措施。另外,与人类身体健康联系紧密的大气质量、水质情况、食品添加剂、居家污染等现实问题均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四、选择热点问题
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是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入与化学学科有关的最新科学动向十分必要,选取化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的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化学材料、化学武器等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五、通过延伸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中许多实验具有延伸的空间,如改变实验的条件、改变药品用量、改变操作顺序等可能会引起实验结果或现象的不同,这些延伸点正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好课题,尤其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延伸实验,他们研究起来积极性更高。如学习了溶液、溶解度的知识后,学生提出:如果在100克水配成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所溶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等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中、大学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结论。一星期后,他们交出了一篇论文“可溶性杂质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六、拓展课外实验,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课外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和试剂完成的实验,也叫“家庭小实验”。这类实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可以使生活更美好。例如,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后,学生提出:月季花、喇叭花或它们的叶子是否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问题。我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试验研究一下,尽管他们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很幼稚,但他们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七、对开始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1.提高课程的合力。
化学在初中是启蒙教育,只有1年的教学时间。如果不充分借助小学科学、数学,初中数学、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已形成的基础,仅靠化学学科本身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只有各学科都实实在在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成效才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转变,课程的目标才会实现。
2.注意突出重点,降低难度。
这里说的重点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内容,与当代科技紧密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作准备、打基础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必须围绕这些内容来进行,否则就是舍本逐末。教师一定要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内容,只有这样,研究性学习方可达成目标。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真谛;二是要注重指导学生制定好实验计划,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并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4.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经验告诉我们,在课改过程中,“世外桃源”式的人有之;“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人有之;有人在场时一套,没有人时又一套的人有之。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阶段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反思的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
5.注重实效,力戒搞形式主义。
研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实验改进、实验增补、专题讲座或报告、小组讨论、文献查找、参观访问或调查等都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对课内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要把握好度,绝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流于形式。对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每学年可开展1至2次大型学习活动,绝不可过滥。
对活动中好的片断、案例,我们要注意转化成果,搞好推广工作。教材编写部门、教育科研部门要搞好协作,总结推广一批好的片断、案例,使教师少走弯路。因为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毕竟是一种新事物。
一、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性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在进入化学世界之前学生对化学知识与研究知之甚少,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在长期的探索、实践、研究中逐渐养成的行为习惯,因此研究性学习必须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性学习开始,低起点、稳步走。如在学习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时,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为以下几点。
1.通过实验探索:蜡烛燃烧的条件和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2.火焰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了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火灭中逃生时,可用湿手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教师应通过由浅入深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新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主体参与、主动发展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坐标。
二、选择开放性的化学问题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因此研究问题的途径和答案都不是唯一的,一些需要学生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进行调查访问等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均可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如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实验后,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讨论爆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进而探究爆炸的条件。
三、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化学、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日常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选择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身边化学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了《远离有毒的物质》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甲醛(一种潜在的致癌物)的存在,引导学生从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角度思考如何采用防护措施。另外,与人类身体健康联系紧密的大气质量、水质情况、食品添加剂、居家污染等现实问题均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四、选择热点问题
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是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入与化学学科有关的最新科学动向十分必要,选取化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的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化学材料、化学武器等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五、通过延伸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中许多实验具有延伸的空间,如改变实验的条件、改变药品用量、改变操作顺序等可能会引起实验结果或现象的不同,这些延伸点正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好课题,尤其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延伸实验,他们研究起来积极性更高。如学习了溶液、溶解度的知识后,学生提出:如果在100克水配成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所溶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等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中、大学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结论。一星期后,他们交出了一篇论文“可溶性杂质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六、拓展课外实验,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课外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和试剂完成的实验,也叫“家庭小实验”。这类实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可以使生活更美好。例如,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后,学生提出:月季花、喇叭花或它们的叶子是否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问题。我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试验研究一下,尽管他们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很幼稚,但他们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七、对开始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1.提高课程的合力。
化学在初中是启蒙教育,只有1年的教学时间。如果不充分借助小学科学、数学,初中数学、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已形成的基础,仅靠化学学科本身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只有各学科都实实在在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成效才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转变,课程的目标才会实现。
2.注意突出重点,降低难度。
这里说的重点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内容,与当代科技紧密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作准备、打基础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必须围绕这些内容来进行,否则就是舍本逐末。教师一定要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内容,只有这样,研究性学习方可达成目标。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真谛;二是要注重指导学生制定好实验计划,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并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4.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经验告诉我们,在课改过程中,“世外桃源”式的人有之;“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人有之;有人在场时一套,没有人时又一套的人有之。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阶段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反思的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
5.注重实效,力戒搞形式主义。
研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实验改进、实验增补、专题讲座或报告、小组讨论、文献查找、参观访问或调查等都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对课内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要把握好度,绝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流于形式。对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每学年可开展1至2次大型学习活动,绝不可过滥。
对活动中好的片断、案例,我们要注意转化成果,搞好推广工作。教材编写部门、教育科研部门要搞好协作,总结推广一批好的片断、案例,使教师少走弯路。因为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毕竟是一种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