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估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00~2017年的18年间,桑植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5715.93ha。截止2017年12月底,已立即兑现补助资金39169.02万元。18年过去了,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如何?笔者通过对八大公山、五道水、瑞塔铺等10个乡镇的100个退耕农户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全县工程效益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退耕还林;效益评估;桑植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6-0250-01
  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北端,鄂西山地南侧,全县辖23个乡(镇),总人口46.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63万人。国土总面积347576ha,森林覆盖率70.69%。2000~2016年,桑植县共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即2000~2013年为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014~2016年为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5715.93ha,其中退耕地造林11160.73ha,荒山造林12421.87ha,封山育林2133.33ha。共造生态林24232.16ha,经济林1483.77ha。工程建设涉及全县23个乡镇,造林形式有个人承包造林、租赁山地造林、合作造林等。
  2 效益评估
  2.1 绿化进程明显加快,森林资源迅速增加
  工程实施18年来,桑植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5715.93ha,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三增长。即有林地面积由“八五”时期的62307.0ha增加到“十二五”时期的217970.1ha,增加了249.83%;森林蓄积量由“八五”时期的288万m3增加到“十二五”时期的912.69万m3,增加了216.91%;森林覆盖率由“八五”时间的62.5%提高到“十五”时期的70.69%,提高了8.19%。[1]
  2.2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效益得到发挥
  监测结果表明,全县有9977km2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土壤侵蚀量总体上由治理前的289.1万t/a减少到现在的162.3万t/a,土壤侵蚀模数总体上由治理前的2146t/(km2·a)减少到现在的1199t/(km2·a)。经监测,强度流失区陈家河镇耳洞坪村1999年的土壤侵蚀模数3890t/(km2·a),2017年土壤侵蚀模数585t/(km2·a),18年下降率为83.19%;极强度流失区瑞塔铺镇瑞市村1999年的土壤侵蚀模数为4878t/(km2·a),2017年土壤侵蚀模数为2214t/(km2·a),18年下降率为54.61%。[2]根据对该县八大公山、五道水、瑞塔铺等10个乡镇的调查统计,粮食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2733.3t增加到现在的4167.2t,增幅52.5%[3]。在诸多因素中,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面积蒸腾可以减少降水,同时可以起到降低温度、降低风速、减少干旱霜冻等灾害的发生[4]。实施退耕还林前,桑植县就发生过“93、7、23”、“98、7、22”两次特大洪灾,每次对桑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霜灾、冰雪灾害每隔2~3年要发生一次。退耕还林后,至2017年度,桑植县尚未发生大的洪涝灾害。
  2.3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得到加快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坚持把工程建设同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结合,建成了一批有特色、上水平的经济林基地,如八大公山、五道水等乡镇建成了以黄柏、厚朴为主的药材基地;陈家河、廖家村等乡镇建成了以椪柑、梨子为主的水果基地;桥自弯镇、官地坪镇建成了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人潮溪、五道水建成了茶叶基地;沙塔坪、龙潭坪、凉水口等乡镇建成了油茶基地。据测算,工程区营造的1483.77ha经济林,产品产值每年可达8575万元[5]。
  2.4 现金补助使农户直接增收
  桑植县2000~2013年实施第一轮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16.15万亩(其中生态林14.18万亩,经济林1.97万亩),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733.25万元,平均每个退耕农户年均增收918元。2014~2016年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共393.33ha,兑现的金额分第一、三、五共计应兑现708万元(1200元/亩现金补助)。平均每个退耕农户年均增收715元。
  2.5 通过果(林)木增收
  如:八大公山镇承包大户刘海棠造林650亩,栽植厚朴10.8万株,通过施肥、抚育等管理,栽后10年采剥,每株最低收入8元,总收入可达86万多元。洪家关乡回龙村村民皮金梅2003年将本村板曾坡54.8亩荒山全部栽上优质枇杷,2006年开始挂果,2008年产量达5万斤,年产值十万元。一大批林农通过发展经济果木林走上了致富路。不少村依托林业资源大力发展药材、水果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6 农村劳动力实现良性转移
  项目从2000年实施后使一部分农民从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中解脱出来,从事加工业、养殖业,同时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和负担,促进了社会稳定。
  3 存在的问题
  3.1 林木遭遇管护难,个体承包难以实现“管好树”的目标
  百户调查结果表明,有33户目前存在的管护难的问题,主要包括:①退耕地分布分散,不成规模,管护困难;②生态林还没有产出,或者产出效益低下,农户没有经营积极性;③病虫害严重和森林火灾挫伤农户积极性;④缺乏抚育改造資金,林木到期不能间伐。因此,“管好树”遇到劳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6]
  3.2 对林木抚育管理支持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目前退耕还林抚育管理仍以农户为主,没有中央财政投资,农户由于没有资金,基本没有抚育间伐,森林质量低下。同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内容多,建设范围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难以衡量建设成效。
  3.3 “不反弹”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在大部分退耕还林面积即将面临到期,大部分退耕地没有产出,成果巩固面临新订单挑战,绝大多数林地没有收入的老百姓存在观望和不稳定的巩固意识,如果政策不力或者措施不当,就可能引起新的毁林现象”。这是在调查村干部时经常反映的问题,表明退耕还林“不反弹”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4 结束语
  退耕还林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应的效益评估工作,这也是退耕还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该项工作的重视,提升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水平。
  参考文献
  [1]戴承喜.湖南省桑植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2014:7~13.
  [2]覃云斌,信忠保,易 扬,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尘暴时空变化及其与植被恢复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4):196~204.
  [3]刘诗健,唐基建,等.桑植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绩效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9(6):74~75.
  [4]王旭东.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有新标准[N].中国绿色时报,2013-03-21(A01).
  [5]皮运楚,唐国理,等.桑植县退耕还林实施成效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6(2):137~138.
  [6]谢 晨,彭 伟,等.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J].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97~98.
  收稿日期:2018-8-6
  作者简介:朱玉凤(1969-),女,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