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沈阳某住宅项目为例,介绍如何依据现行政策、细则、规范要求和项目自身情况,策划出可行的装配式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出既满足装配率要求,又经济性好、施工可行性高的装配式方案。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率;预制率
近年,国家和各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发布了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评价标准、设计验收规范等。各地在土地出让时,对装配式建筑比例、预制装配率等均进行了具体的要求。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施工难度仍高于传统建筑,因此,如何开发、设计出既满足政策、规范、细则的具体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建筑式建筑项目,需要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策划装配式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多方面比较后才能实现。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辽宁省沈阳市某住宅小区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2.8万平,包含8栋33层高层住宅(13.6万平),4栋11层小高层住宅(1万平),16栋5-6层多层住宅(6.8万平),1栋3层幼儿园(0.2万平),1栋2层商业网点(0.6万平),1栋3层酒店(0.6万平)。
二、装配率指标要求
依据《沈阳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计算细则》)规定,该项目装配率指标要求:整体装配率不低于50%,其中,高层建筑(10F及以上)不低于50%,中高层和多层建筑(4-9F)不低于40%,低层建筑(3F及以下)不低于20%。
三、装配式方案目标
(一)满足政策规定的装配率要求。
(二)优先选择经济性好的装配式方案,同时兼顾施工可行性及工期要求。
四、《计算细则》分析
《计算细则》对装配式建筑裝配率可计入指标项分了四大类:Q1主体结构(50分,最低分值10分)、Q2围护墙和内隔墙(20分,最低分值5分)、Q3装修和设备管线(30分,最低分值6分)、Q4加分项(23分)。其中,Q1主体结构类的实现成本最高,Q2围护墙和内隔墙的实现成本最低,Q3、Q4需根据项目情况选用。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成本增加程度与预制率大致呈正相关性,预制率每提高10%,成本增加约为180元/㎡左右,且竖向预制构件的实现成本显著高于水平预制构件,按造价高低排列顺序为:预制框架柱、梁﹥预制混凝土夹心外墙﹥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楼板﹥预制阳台、空调板﹥预制楼梯。
因此,装配式方案制定时,应将拿分成本较低的Q2、Q3、Q4类的分数尽量拿到,再考虑在Q1类得分项中拿分。Q1类拿到最低值要求即可,Q1类中优先选择水平预制构件。
五、 非主体结构预制装配方案分析
本项目,高层住宅建筑面积占比60%,小高层住宅占比4.5%,多层住宅占比30%,多层公共建筑占比5.5%。住宅全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公共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依据项目情况,Q2、Q3、Q4类中直接得分项如下:1)住宅和公建的围护墙和内隔墙全部采用高精度砂加气混凝土砌块,Q2可得10分。2)住宅均采用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Q3可得6分。3)住宅均采用全装修,Q3可得6分。4)住宅剪力墙采用铝模工艺,Q4可得1分。5)预制市政、景观构件,Q4可得1分。6)预制施工临时道路应用,Q4可得1分。7)BIM技术应用,Q4可得3分。8)信息化管理,Q4可得2分。
综上,住宅已得到的分数为30分,公建已得到的分数为17分。剩余需要补齐的分数,需要从Q1类得分项中实现。
六、 主体结构预制构件装配方案分析
Q1类得分,即主体结构预制构件方案分析:
(1)高层和多层建筑可采用应用比例70%的水平预制构件(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等)得分20分,即高层、多层建筑得分50分。
(2)低层公共建筑为框架结构,应尽量避免对框架柱、梁等较高造价的预制构件,可采用应用比例70%的水平预制构件(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等)得分20分,即低层公建得分37分。因项目的整体装配率不低于50%,低层建筑不足的部分,需要通过增加高层或多层的装配率补齐,可行的两种方案如下:
方案一:在1万平的小高层住宅部分,通过采用应用比例25%的预制剪力墙构件获得15分。根据《计算细则》3.3条,项目的整体预制率计算如下:(13.6x50+1x65+6.8x50+1.4x37)/22.8=50≥50,满足。
方案二:在13.6万平的高层住宅部分选择1万平左右,通过采用应用比例25%的预制剪力墙构件获得15分。根据《计算细则》3.3条,项目的整体预制率计算如下:(12.6x50+1x65+1x50+6.8x50+1.4x37)/22.8=50≥50,满足。
方案分析:1万平的小高层住宅为4种户型组合的4栋楼,而1万平左右的高层住宅为1栋楼,综合考虑实现预制构件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方案二更优,因此推荐选择方案二。
七、装配式方案汇总
八、结语:
经济合理的装配式方案的确定,需要结合当地装配式建筑政策、细则具体,并结合项目自身情况,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满足政策规定的装配率要求;2)优先选择经济性好的装配式方案,同时兼顾施工可行性及工期要求;3)优先选择由非预制结构构件实现的装配率贡献;4)优先采用造价低的预制结构构件;5)实现预制结构构件少规格,多组合,细节模数化,套型模块化。
参考文献:
[1] GB/T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 沈建发【2018】195号,沈阳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2018.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率;预制率
近年,国家和各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发布了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评价标准、设计验收规范等。各地在土地出让时,对装配式建筑比例、预制装配率等均进行了具体的要求。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施工难度仍高于传统建筑,因此,如何开发、设计出既满足政策、规范、细则的具体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建筑式建筑项目,需要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策划装配式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多方面比较后才能实现。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辽宁省沈阳市某住宅小区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2.8万平,包含8栋33层高层住宅(13.6万平),4栋11层小高层住宅(1万平),16栋5-6层多层住宅(6.8万平),1栋3层幼儿园(0.2万平),1栋2层商业网点(0.6万平),1栋3层酒店(0.6万平)。
二、装配率指标要求
依据《沈阳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计算细则》)规定,该项目装配率指标要求:整体装配率不低于50%,其中,高层建筑(10F及以上)不低于50%,中高层和多层建筑(4-9F)不低于40%,低层建筑(3F及以下)不低于20%。
三、装配式方案目标
(一)满足政策规定的装配率要求。
(二)优先选择经济性好的装配式方案,同时兼顾施工可行性及工期要求。
四、《计算细则》分析
《计算细则》对装配式建筑裝配率可计入指标项分了四大类:Q1主体结构(50分,最低分值10分)、Q2围护墙和内隔墙(20分,最低分值5分)、Q3装修和设备管线(30分,最低分值6分)、Q4加分项(23分)。其中,Q1主体结构类的实现成本最高,Q2围护墙和内隔墙的实现成本最低,Q3、Q4需根据项目情况选用。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成本增加程度与预制率大致呈正相关性,预制率每提高10%,成本增加约为180元/㎡左右,且竖向预制构件的实现成本显著高于水平预制构件,按造价高低排列顺序为:预制框架柱、梁﹥预制混凝土夹心外墙﹥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楼板﹥预制阳台、空调板﹥预制楼梯。
因此,装配式方案制定时,应将拿分成本较低的Q2、Q3、Q4类的分数尽量拿到,再考虑在Q1类得分项中拿分。Q1类拿到最低值要求即可,Q1类中优先选择水平预制构件。
五、 非主体结构预制装配方案分析
本项目,高层住宅建筑面积占比60%,小高层住宅占比4.5%,多层住宅占比30%,多层公共建筑占比5.5%。住宅全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公共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依据项目情况,Q2、Q3、Q4类中直接得分项如下:1)住宅和公建的围护墙和内隔墙全部采用高精度砂加气混凝土砌块,Q2可得10分。2)住宅均采用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Q3可得6分。3)住宅均采用全装修,Q3可得6分。4)住宅剪力墙采用铝模工艺,Q4可得1分。5)预制市政、景观构件,Q4可得1分。6)预制施工临时道路应用,Q4可得1分。7)BIM技术应用,Q4可得3分。8)信息化管理,Q4可得2分。
综上,住宅已得到的分数为30分,公建已得到的分数为17分。剩余需要补齐的分数,需要从Q1类得分项中实现。
六、 主体结构预制构件装配方案分析
Q1类得分,即主体结构预制构件方案分析:
(1)高层和多层建筑可采用应用比例70%的水平预制构件(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等)得分20分,即高层、多层建筑得分50分。
(2)低层公共建筑为框架结构,应尽量避免对框架柱、梁等较高造价的预制构件,可采用应用比例70%的水平预制构件(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等)得分20分,即低层公建得分37分。因项目的整体装配率不低于50%,低层建筑不足的部分,需要通过增加高层或多层的装配率补齐,可行的两种方案如下:
方案一:在1万平的小高层住宅部分,通过采用应用比例25%的预制剪力墙构件获得15分。根据《计算细则》3.3条,项目的整体预制率计算如下:(13.6x50+1x65+6.8x50+1.4x37)/22.8=50≥50,满足。
方案二:在13.6万平的高层住宅部分选择1万平左右,通过采用应用比例25%的预制剪力墙构件获得15分。根据《计算细则》3.3条,项目的整体预制率计算如下:(12.6x50+1x65+1x50+6.8x50+1.4x37)/22.8=50≥50,满足。
方案分析:1万平的小高层住宅为4种户型组合的4栋楼,而1万平左右的高层住宅为1栋楼,综合考虑实现预制构件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方案二更优,因此推荐选择方案二。
七、装配式方案汇总
八、结语:
经济合理的装配式方案的确定,需要结合当地装配式建筑政策、细则具体,并结合项目自身情况,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满足政策规定的装配率要求;2)优先选择经济性好的装配式方案,同时兼顾施工可行性及工期要求;3)优先选择由非预制结构构件实现的装配率贡献;4)优先采用造价低的预制结构构件;5)实现预制结构构件少规格,多组合,细节模数化,套型模块化。
参考文献:
[1] GB/T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 沈建发【2018】195号,沈阳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