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从把握起点开始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把握学生,读懂学生的特点、基础、需要、思路、错误和情感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经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从而读懂学生,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认知起点;情感体验;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
  “读懂学生”,究竟要读懂学生什么?读懂学生的特点、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需要、读懂学生的思路、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情感。如何读懂?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
  以前,我们普遍忽视这个问题,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认知看成一张白纸,教学活动的设计则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进行。而实际上,学生认知的渠道绝不仅仅是教材与课堂的学习,他们有很多的认知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学生的研究工作。在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情前测,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教学。
  如我在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学情前测。
  从测试题的解答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能找到解决方法。如部分学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还有部分学生早已从大人的口中获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是,前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有36.4%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计算结果,但这结果如何而来,真正的原理是什么,就不得而知。即使是用通分等方式表达出计算想法的同学,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于为什么根本没有想过,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因此,即使学生能够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但未必真正理解了算理。有了上面的分析,在设计这节课时,才能真正把握教学的起点,才会更加有针对性。正是通过这样的学情前测,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合理的修改,重点把握引导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和理解。
  二、经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绝不只是模仿者和倾听者。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小组合作,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去讨论、去实践、去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看、自由地说、自信地做,不但很快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是成功的有效保证。这样,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准确的判断,能够更加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且富有挑战的目标。正如叶澜教授曾指出:“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能主动地、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是我们成功教育的标志。”这种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丰富个性的展现。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确、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光靠老师的灌,学生被动地去听、去接受,这样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扼杀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就像一棵小树,如果不经历大自然的洗礼,它永远也不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学生的思维亦是如此,如果不让其在学习中经历坎坷,只会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这将永远也提高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何谈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3)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4)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
  新的课程理念特别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也要求我们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了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的研究,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由此可见,在教学中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课堂教学“公因数”时,学生对于哪些数只有公因数1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有的说,1和任何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有的说,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有的说,两个不同的素数只有公因数1;有的说,素数和合数只有公因数1;又有的说,合数和合数也只有公因数1。前三种说法大家观点一致,没有任何异议,对于后两种说法,却产生了分歧,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进行简单的点拨,要求学生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后,就有人举手要求发言:素数和合数,如2和15,合数和合数,如4和9只有公因数1,但也不完全是,如2和8,6和14等,要根据具体的数而定。这时课堂总算安静下来,突然,又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大家都用惊讶的目光期待他的发言,他很有把握地说:“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只有公因数1。”我笑而不答,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求答案。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解决时也尤为用心。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质疑问难,自己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日积月累地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教学,这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往往你给这个班孩子上课挺好,换一个班可能效果就不好,因为你面对的学生不一样,生成的东西也不一样。只有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来研究,更好地去了解、读懂你的学生,才能使你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陈燕香.读懂学生的思维,动态把握学习的起点[J].教学与管理,2013(23).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美术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把传统的民间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高中美术课堂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把民间美术自觉地传承下
针对当前零售柜行业产品众多,却普遍存在空间小、占地面积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升降回转推拉式智能大容量柜。首先,介绍了零售柜的垂直升降、推拉取送、往复回
自主学习是当今课程论和教学论领域研究的热点,社会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也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依赖向自主、合作、探究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一个极其关键的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高中数学教育需要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这是一家村办的空调生产企业,员工都是农民。然而,深山出俊杰,这里照样有销售高手,其中有一位老农民,60多岁了,在一个地级市场做销售,当年销售额就高达1800多万元。他的高招是什么呢?  他到这个地级市场做销售时的第一招是:骑着自行车到当地居民楼看谁家用的是他们的空调,然后敲门对顾客说:“您好!我是某某空调集团的,你们家买了我们集团的空调,公司安排我上门为您检修。”顾客一听,顿时受宠若惊,说:“厂家
一、母猪产程过长的紧急处理措施间隔30分钟未产出下一个胎儿即可判定为产程过长.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处理原则为十二字方针:即时灌注、紧急助产、产后护理。
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催生了与人类思想文明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多元化理念的不断拓展,其本身也形成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门类。探
当今社会,普通话成了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个人能力高低的一项衡量标准。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说普通话的意识和习惯。但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
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邮编:730070,电话:0931-7614854)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陇鉴301”,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
我在教学中运用“四三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三三”教学法是指“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巩固拓展”;“三不教,即会了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能会的不教”;“三要学,即自主学、合作学、指导学”。  一、“四三三”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美国的阿尔文·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