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經济水平的发展与贫困趋势的转变,我国对扶贫开发战略进行调整,并逐步创建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精扶贫计划,相关部门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策略于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本文对绿色金融模式构建下精准扶贫策略的发展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绿色金融理念为基础提出精准扶贫策略,希望能够为此类研究提供可靠参考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精准扶贫;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的浪潮纵向推进使我国领先将联合国始终发展的目标实现——贫困人口减半。但因我国贫困人均数量庞大、返贫因素复杂等因素导致扶贫计划中存在未落实绿色发展原则、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关系模糊、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发新形势下扶困工作开展为依据,提出有效问题解决策略,详情如下。
一、绿色金融模式下进行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绿色金融指的是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为基础开展的经济活动,即对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进行的风险管理、项目投资等金融活动。金融扶贫指的是使具有发展能力的人口脱离贫困,挖掘其自身潜力,不光使贫困人口在短时间内获取经济支持,并培养其自身长远发展的能力【1】。我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相关部门可以对贫困区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使其转化为绿色金融基础,并在保护贫困地区的基础上提升其经济优势,与此同时,使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在精准扶贫计划落实的过程中,不论是实施的扶贫措施还是具体落实的扶贫项目,如果没有对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就会对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虽然贫困人口的经济水平得以提升,但是却破坏了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从而对精准扶贫的稳定与持久造成消极影响。
(一)未落实绿色发展原则
虽然我国已明确的提出“坚实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的指导原则,但却没有制定具体政策与实施方案,尤其是在精准扶贫效果的验收工作上,缺乏精准、系统的考核指标。此外,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中,相关部门过于重视对贫困人口房屋改造、贫困地区基础建设、贫困群体经济提升方面的重视程度,忽视了计划的具体实施,因此,导致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较差的贫困区域中,如果扶贫过程中对基础环境建设、区域内生态环境造成过度破坏,将会使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或者丧失。如果贫困地区失去了生态保护系统,便会大大增加再次返贫的风险【2】。
(二)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关系模糊
我国重点贫困区域是山区,这些地区不光贫困程度深,且贫困范围广,这无疑增加了精准脱贫的困难程度。我国扶贫工作历经多年实现了大部分山区人口脱困,但是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深石山区贫困经济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山区是我国扶贫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如果山区没有做到完全脱贫,我国2020年的全面脱贫计划便无法落实。除此之外,山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果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当前我国基层部门没有意识到二者间的关联性,更加没有制定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制度。
(三)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影响
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进行砍树、开山等行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与资源造成破坏,特别是农村修建道路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通常情况下,道路修建完成后,不会对道路两旁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如果遭遇强降雨将会导致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泥石流。除此之外,还有极大可能会导致山顶泥沙、碎石的滑落,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使精准扶贫目标得以落实,各级政府过于重视基础设施的建筑,忽视了对环境造成了伤害,也没有树立环境修复的重要性,更加缺乏高效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
三、绿色金融模式构建下精准扶贫策略的实施
(一)以“绿色金融”为指导理念对精准扶贫计划进行顶层设计
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计划中的“全面”指的不光是基础设施的建筑与贫困群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其中还包含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措施。针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可知,我国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中,应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其中,并开展“绿色扶贫生态区域”的评选活动,发挥示范效应,使各地政府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应对精准扶贫成果的考核指标进行改正完善,将绿色理念的发展作为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改善贫困现状,并对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保证。
(二)物尽其用保护生态环境
贫困山区不应该是精准扶贫的障碍,应该是大自然的宝物。想要在绿色金融模式构建下实施精准扶贫策略,就应意识到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并做到物尽其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的方式调动贫困地区人们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在提升贫困群体经济水平的同时做到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在扶贫计划的落实中,贫困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以提升,还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意识。生态环境的发展会使我国贫困群体未来5-10年内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贡献力量。
(三)提升环境保护重视程度
在贫困山区中,居民居住地点较为分散,彼此距离较远,在道路建设时工程庞大,且需要进行大批量的树木砍伐,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日后道路建设过程中,应事先进行针对性计划,并在道路建成后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复原,从而有效预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贫困一直是我国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对减贫工作有着高度的重视。摆脱贫困现状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精准扶贫不光能够实现贫困地区的产业振兴,还能够实现环境振兴,并增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因此,精准扶贫计划的落实应以绿色金融为指导理念,通过合理的金融机制创建与贫困地区相符的金融体系,激发贫困群体的环境保护欲望,为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提供可靠保证,以此为基础,实现贫困地区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的改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永刚.精准扶贫风险防控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7):22,72.
[2] 肖瑜.精准扶贫视域下返贫策略研究[J].青年时代,2019,(23):120-121.
[3] 肖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视域下防治返贫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9,(23):59-60.
[4] 河北省构建金融助推精准脱贫风险防控体系的思考[J].李巧莎,张新爱.当代农村财经.2019(09)
[5] 鄢红兵.武汉金融.创新“金融+” 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2015(09)
[6] 谢剑.农村金融支持绿色林业发展与风险防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2)
[7]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谭建忠,骆伦良,罗永宣,覃玉珍,吴书宇.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与风险防控问题研究——基于广西模式视角[J].征信.2019(02)
[8] 詹东新,吴滋兴,张茂林.农村金融研究.基于“平台”思维的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融资模式研究[J].2015(09)
作者简介:
夏榕蔚(1998.3.31)性别:女 籍贯:内蒙古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历:2016级本科 专业:经济学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关键词:绿色金融;精准扶贫;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的浪潮纵向推进使我国领先将联合国始终发展的目标实现——贫困人口减半。但因我国贫困人均数量庞大、返贫因素复杂等因素导致扶贫计划中存在未落实绿色发展原则、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关系模糊、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发新形势下扶困工作开展为依据,提出有效问题解决策略,详情如下。
一、绿色金融模式下进行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绿色金融指的是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为基础开展的经济活动,即对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进行的风险管理、项目投资等金融活动。金融扶贫指的是使具有发展能力的人口脱离贫困,挖掘其自身潜力,不光使贫困人口在短时间内获取经济支持,并培养其自身长远发展的能力【1】。我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相关部门可以对贫困区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使其转化为绿色金融基础,并在保护贫困地区的基础上提升其经济优势,与此同时,使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在精准扶贫计划落实的过程中,不论是实施的扶贫措施还是具体落实的扶贫项目,如果没有对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就会对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虽然贫困人口的经济水平得以提升,但是却破坏了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从而对精准扶贫的稳定与持久造成消极影响。
(一)未落实绿色发展原则
虽然我国已明确的提出“坚实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的指导原则,但却没有制定具体政策与实施方案,尤其是在精准扶贫效果的验收工作上,缺乏精准、系统的考核指标。此外,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中,相关部门过于重视对贫困人口房屋改造、贫困地区基础建设、贫困群体经济提升方面的重视程度,忽视了计划的具体实施,因此,导致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较差的贫困区域中,如果扶贫过程中对基础环境建设、区域内生态环境造成过度破坏,将会使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或者丧失。如果贫困地区失去了生态保护系统,便会大大增加再次返贫的风险【2】。
(二)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关系模糊
我国重点贫困区域是山区,这些地区不光贫困程度深,且贫困范围广,这无疑增加了精准脱贫的困难程度。我国扶贫工作历经多年实现了大部分山区人口脱困,但是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深石山区贫困经济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山区是我国扶贫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如果山区没有做到完全脱贫,我国2020年的全面脱贫计划便无法落实。除此之外,山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果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当前我国基层部门没有意识到二者间的关联性,更加没有制定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制度。
(三)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影响
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进行砍树、开山等行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与资源造成破坏,特别是农村修建道路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通常情况下,道路修建完成后,不会对道路两旁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如果遭遇强降雨将会导致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泥石流。除此之外,还有极大可能会导致山顶泥沙、碎石的滑落,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使精准扶贫目标得以落实,各级政府过于重视基础设施的建筑,忽视了对环境造成了伤害,也没有树立环境修复的重要性,更加缺乏高效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
三、绿色金融模式构建下精准扶贫策略的实施
(一)以“绿色金融”为指导理念对精准扶贫计划进行顶层设计
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计划中的“全面”指的不光是基础设施的建筑与贫困群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其中还包含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措施。针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可知,我国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中,应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其中,并开展“绿色扶贫生态区域”的评选活动,发挥示范效应,使各地政府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应对精准扶贫成果的考核指标进行改正完善,将绿色理念的发展作为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改善贫困现状,并对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保证。
(二)物尽其用保护生态环境
贫困山区不应该是精准扶贫的障碍,应该是大自然的宝物。想要在绿色金融模式构建下实施精准扶贫策略,就应意识到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并做到物尽其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的方式调动贫困地区人们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在提升贫困群体经济水平的同时做到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在扶贫计划的落实中,贫困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以提升,还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意识。生态环境的发展会使我国贫困群体未来5-10年内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贡献力量。
(三)提升环境保护重视程度
在贫困山区中,居民居住地点较为分散,彼此距离较远,在道路建设时工程庞大,且需要进行大批量的树木砍伐,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日后道路建设过程中,应事先进行针对性计划,并在道路建成后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复原,从而有效预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贫困一直是我国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对减贫工作有着高度的重视。摆脱贫困现状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精准扶贫不光能够实现贫困地区的产业振兴,还能够实现环境振兴,并增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因此,精准扶贫计划的落实应以绿色金融为指导理念,通过合理的金融机制创建与贫困地区相符的金融体系,激发贫困群体的环境保护欲望,为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提供可靠保证,以此为基础,实现贫困地区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的改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永刚.精准扶贫风险防控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7):22,72.
[2] 肖瑜.精准扶贫视域下返贫策略研究[J].青年时代,2019,(23):120-121.
[3] 肖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视域下防治返贫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9,(23):59-60.
[4] 河北省构建金融助推精准脱贫风险防控体系的思考[J].李巧莎,张新爱.当代农村财经.2019(09)
[5] 鄢红兵.武汉金融.创新“金融+” 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2015(09)
[6] 谢剑.农村金融支持绿色林业发展与风险防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2)
[7]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谭建忠,骆伦良,罗永宣,覃玉珍,吴书宇.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与风险防控问题研究——基于广西模式视角[J].征信.2019(02)
[8] 詹东新,吴滋兴,张茂林.农村金融研究.基于“平台”思维的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融资模式研究[J].2015(09)
作者简介:
夏榕蔚(1998.3.31)性别:女 籍贯:内蒙古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历:2016级本科 专业:经济学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