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来的和平时代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抗美援朝就存在两个战场,一在前线战场,一在停战谈判桌。
  美国一边准备在朝鲜半岛建立一条有利的防线,一边寻求停战。所以才有《艾奇逊回忆录》中的那句话:“我们就像猎狗一样到处寻找能和中国方面取得信息交流的线索。”
  1951年6月23日,美国国务院表示:我们乐于结束敌对关系。
  6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表示:马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合理的。
  6月29日,李奇微发表了声明,邀请中国军队指挥官参加会议讨论停战。
  7月2日,中国政府表示同意举行和谈。
  7月10日,第一次会谈在开城举行。
  但停战谈判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顺利,谈判进程中,美国人有个臭名昭著的“海空优势补偿论”。意思就是他们海空军强,现有战线不能反映出美国的强大实力,所以要在陆地面积给予其补偿。志愿军代表解方将军驳斥道:“我承认你们的海空优势,但你们不要忘了,你们是陆海空三军参战,我们一军对三军就把你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如果是一军对一军,早把你们赶下大海了,还有什么可谈的?”
  后来美国人又拐弯抹角提出一个更加荒谬的“防御阵地和部队安全论”,意思是三八线上他们无险可守,要把分界线划在对他们有利的地方。这种明显的无赖要求,似乎也只有当时的美国人说得出口。你想跟他好好谈判,他却先要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法谈下去了!谈不拢怎么办?美国人那句名言举世皆知:“那就让飞机、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军先是在1951年发动夏季和秋季两次局部攻势,又在志愿军的补给线上掀起了疯狂的绞杀战。结果可想而知。韩国人的军史揶揄记载:“美骑兵1师损失极为惨重,不得不在敌人撤走后,才能占领目标。”
  几次主动攻势均没讨到便宜的美方不得不做出让步,提出以现接触线为界的停战方案,但要求中朝军队退出开城。中朝表示寸土不让,美方随即提出30天之后再谈分界线。他们自信30天后,战线的变化会对他们有利。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到停战签字时,反倒是志愿军将阵地向前推进了32公里。
  整个谈判历时两年多,数度停滞,中间穿插了多次大规模作战。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战斗已经不再是纯粹的阵地攻守,而是为谈判争取筹码。
  对于其真实目的,用美国警告自己盟友的话可以说明一切,“如果中国以强硬的态度提出要求,西方国家就必须服从的话,难道你们愿意就此放弃近几百年来白种人主导世界的传统吗?”这才是美国的真实想法,那些幻想美国主动放弃掌握几百年世界霸权的思想,在此时看来是如此荒谬。没有铁和血的教训,美国人是不会自动放弃任何利益的!最终的话语权还是由战场上的胜者来掌控。
  在另一个战俘遣返的关键问题上,美方同样多次提出无理要求,并于1952年10月提出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继而发动以“摊牌计划”命名的金化攻势,甚至叫嚣不惜使用核武器来赢得战争。新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更是公开宣称废除台湾海峡中立化,在台湾制造事端。
  针对美国的嚣张气焰,毛泽东给予了坚决回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国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美国人的嚣张与傲慢,也在这一次次较量中,逐渐被志愿军打得一干二净。
  但南朝鲜人,却在这个时候突然不服气了。
  1953年6月,停战协定签署前夕,李承晚突然公开反对停战,叫嚣“准备单干”“继续打下去”。针对这种公开挑衅,毛泽东征得朝鲜政府同意后,决定志愿军在行动上必须有所动作,给李承晚军队以沉重打击,打掉其嚣张气焰,打出一个长久的和平。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的较量。
  1953年7月13日21时,夜幕下的天空,阴云密布,大雨将至,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三个突击集团和第九兵团第二十四军,在25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同时发起了攻击。隆隆的炮声首先拉开战幕,1100多门火炮,对金城以南南朝鲜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这是志愿军入朝以来,集中火炮数量最多、火力最强的一次战役。倾盆大雨中,志愿军连续攻克南朝鲜军阵地,此役如教科书般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完美进攻和防御战术,在历时14天的战役中,志愿军将阵地向前推了15公里,为我军积累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金城反击战,志愿军一举重创南朝鲜军4个主力师,把南朝鲜军队打回原形。面对这场中国人民志愿军专门针对南朝鲜军队发动的攻击,韩国战史讳莫如深,根本没有勇气客观描述战局,更没有勇气披露“白虎团”团旗直到现在还与美国的“北极熊团”团旗一起,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南朝鲜第5师败得最惨不忍睹。编制高达14970人,并有6个炮兵营支援的南朝鲜第5师与志愿军一触即溃、掉头就跑,丢弃了全部阵地。南朝鲜军在金城的惨败惊动了美远东地区总司令克拉克,在美国人的压力下,南朝鲜军总参谋部连下数道严令:不准第5师再后退半步,并临阵撤掉师长,第5师在2个月内出现了3任师长因打败仗被撤职的丑闻。不过由于第5师后来出了一个韩国总统朴正熙,反倒在韩国军史上有了“天下无敌”“常胜五师团”的厚颜说法。
  克拉克表示:“在我的心中毫无疑问,这次共产党攻势的主要原因,假使不是唯一原因的话,是给南朝鲜陆军一个迎头痛击,并向他们及全世界表示‘北进’是说易行难的事。”
  这一次次迎头痛击,让“联合国军”意识到谈判筹码已经一点点丢失。被一再破壞的停战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画上句号。停战双方最后一次校正了军事分界线,于7月27日签署了停战协定。
  亲历朝鲜战场,后来成为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军事战略专家的贝文·亚历山大在一本书中写道:“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这是美国人对这场惊天较量的最好总结。
  TIPS
  只有一个炊事班
  在四十七军老战士的记忆中,有两座高地是让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座是101高地,在这座高地上,四十七军打出了赫赫有名的黑山阻击战,一举奠定了其主力地位。另一座就是夏季攻势期间志愿军防御的346高地,美骑5团攻了5天因为伤亡惨重退出了战斗,骑8团继续主攻,连续3天也是寸步未进。美军付出惨重伤亡,志愿军也是减员严重,防守346高地北侧无名高地的四一七团一营一连在战斗中全部伤亡,指挥所已无预备队可用。美军距离堑壕已不足20米了,危急时刻,突然有一人跳进战壕,拿起了牺牲战友的枪,高声喊道:“现在都听我指挥,跟美国鬼子拼了!”话音未落,他身后的一群人纷纷扔掉担架,冲进阵地。原来是二连的炊事班上了阵地,带头喊话那个,是给养员温信。一番苦战后,美军退了下去,温信牺牲,炊事员姜锡荣又站了出来:“现在听我指挥。”美军再次小心翼翼地靠近了,突然手榴弹从战壕里飞出,紧接着是多个志愿军炊事兵手举着铁锹冲了出来,对着美军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生死搏杀。就这样,这个炊事班与美军骑兵8团3营1个连反复争夺山头,美军前后进攻8个小时,阵亡60余人,始终无法拿下阵地,其实当时山上只有一个炊事班!这才是真正的钢铁炊事班。四一七团二连炊事班荣立集体一等功,被授予“二级英雄班”荣誉称号。
  TIPS
  志愿军的第一名志愿兵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决策后,彭德怀秘密离京赴朝,临行前,毛泽东在菊香书屋为他饯行,在这次家庭便宴上,毛泽东的长子、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向彭德怀请缨上前线,彭德怀欣然收下了第一个志愿军战士。
  1950年11月25日,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飞越大榆洞时,投下了一批燃烧弹,正好击中了志愿军总部的一间木屋,木板房瞬间化成灰烬,正在值班的参谋毛岸英和高瑞欣壮烈牺牲。这天正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的第一天,也是毛岸英报名参加志愿军出国参战的第34天。1951年1月2日,第三次战役即将胜利时,毛泽东才得知此事。据在场的卫士回忆,毛泽东听后一下子怔住了,眼圈湿润,过了许久,才发出一声叹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别人的子女能上战场流血牺牲,为什么我毛泽东的儿子就不能上战场牺牲?”满屋的人闻言顿时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永远不应该被忘记的名字——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名志愿兵,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年仅28岁。
  TIPS
  “拯救大兵”
  美军发动夏季攻势期间,四十七军四一六团五连一排仅剩的5名战士被美騎1师一部包围在一个高地上。绝不能抛弃自己的战友!五连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们救出来,于是集中了司号员、卫生员、通信员,统统加强给一个班组成突击队。入夜后,突击队员们匍匐在被美军炮火翻了一层、厚达10多厘米的松土层里,贴着地面向一排阵地隐蔽进发。接近美军阵地时,所有突击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向美军猛扑上去,冲进包围圈,救出了5名战友。在与美军残酷的白刃搏杀中,13名突击队员中有10人永远倒在拯救战友的道路上。战后,五连五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是虚构的,其原型弗里茨·尼兰并不是在战场中被救出,而是上级通知他回家而已,四一六团五连才是真实的“拯救大兵”,后来,五连还打出来个特等功连,连长、指导员都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在整个志愿军战史上绝无仅有。
其他文献
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起,志愿军在朝鲜看到的便是一片焦土,没有完整的房屋,没有完整的路桥,甚至沒有完整的树木。五次战役进程中,在美空军和地面火炮的密集攻击下,志愿军只能依靠简陋的战壕躲避弹雨。  第五次战役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对志愿军发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指示。志愿军终于有精力构建完整的防御体系,在依然硝烟弥漫的焦土之下,一条看不见的“长城”悄然成型。  不过,最初,志愿军还是低估了美
期刊
初到朝鲜的志愿军战士,对这片土地最深刻的印象,都是焦土!焦土!焦土!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没有一片完好的土地,甚至前线的山上没有一棵郁郁葱葱的绿树。 战争的破坏,让平壤堪比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1952年5月城市重建时,规划设计师金正熙就曾对梁思成、林徽因感叹:平壤真的“平”了。  战争结束,志愿军战士们与这里的人们一起,重建家园。在废墟上烧砖建房,在弹坑沟壑边拦坝修渠,在坦克残骸边垦荒种地,不时还要
期刊
1950年3月,新中国首任海军司令萧劲光赴威海刘公岛考察海防,缺少舰船的人民海军只能向渔民租船过海,当得知船上的人是海军司令时,渔民不解地问:“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一船军人顿时无语,神情凝重。  四个月后,山东半岛最东端,威海东山黄泥沟村附近的驻军很长时间都睡不成一个囫囵觉。每到半夜,来自海上的数道探照灯光束,会把四眼楼一带的洋房照得斑驳陆离,光束来自濒岸觊觎的美国舰队。  这里驻扎的是中国
期刊
“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用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1952年5月,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在汉城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道出了他的震惊和无奈。  志愿军入朝,除了枪支弹药,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干粮袋,里面是中国北方的一种特色食物——炒面,它食用方便,便于保存。但是,每名战士的负重量,只能保证他个人支撑7天。这一度
期刊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对于作家方远来说,也是如此。  那天上午,到方远家采访的时候,他刚刚从老家莱州回来。风尘仆仆,身上似乎还夹带着家乡咸腥腥的海风。他坚定而自信的神情在告诉我,几个月的深入生活一定是收获满满。  方远的书房占据着一层阁楼,一排排书橱立于重要位置,书籍琳琅满目,由其父亲方肇瑞书写的“是知书屋”四个字苍劲有力,格外显眼。  “是知书屋是我太爷留下的书房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当年,我们家有
期刊
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  接下来的故事,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很清楚,一位叫罗盛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救起了这个朝鲜孩子,自己却没能逃离那刺骨的冰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罗盛教是志愿军第四十七军某连队的文书。同样的情节不只一次发生,1953年12月,志愿军安州铁路局山东籍战士史元
期刊
志愿军坦克二师三团赴朝参战期间,我任该团技术处器材股副股长。当年我团横戈朝鲜战场的许多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至今令我难忘。  16岁那年,抗日战场上的那次意外,是我从军历程上的一次转折。枪林弹雨中,子弹直接击穿了我的钢盔。在医疗物资匮乏的前线战场上,我难得用云南白药止血止疼,所幸伤口不深,又有钢盔受力,休息观察了一天一夜后,大夫说我“捡回一条命”。后来,之所以选择学机械、开坦克,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一名
期刊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暂编十六团六连六班班长刘文奇,1953年1月份正式入朝作战。当时志愿军进入朝鲜都是秘密行动,我们乘坐的火车是闷罐车,在车厢里不能有一点儿声音。火车过了鸭绿江,我们也就到达了朝鲜。  我们一个汽车连总共九个班,每个班五台车,一个连队共四十五台车。这些车是当时苏联援助的小型卡车,载重两吨半,因为体积小,不容易被美空军发现,更适合朝鲜战场。领到车以后,经过简单的整休,我们就直接投入
期刊
1951年,只有16岁的我“谎报”成哥哥18岁的年纪,顶替他奔赴朝鲜战场。因为年纪太小,本没有部队愿意接收我,但卻误打误撞因方向感好成了连队里的“宝贝”——警卫连通信员,后来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加入工兵部队,并任班长。  虽然与美军交火多次,但平川之战才是我第一次与美军面对面接触。那段时间平川阴雨不断,一天清早,我们团部与前后共三个营来到了一片山前,准备占领制高点。瓢泼大雨让视线变得模糊,等冲上山顶
期刊
1951年正月,我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成为一名保卫清川江大桥的高炮兵。  记得刚到清川江大桥的时候是寒冬,那年冬天格外冷,最低温度到了摄氏零下三十七八度。刚去没几天,脚就冻得跟鞋粘在了一起。  那时,美军火力凶猛,清川江大桥难逃被多次炸毁的厄运,铁路枢纽新安州车站也都被炸得面目全非,更别说途经火车运送的粮食等物资了。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依然顶住压力,经历多回合的抗衡拉锯斗争,藏匿于水下的钢轨浮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