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现况,探索培养中学生主体性对策。方法 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抽取方法,对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希望老师能根据课程特点安排教学,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男性在学习能力强和很差方面人数多于女性,农村学生在课堂发言及潜能培养方面主动性高于城市学生。结论 要多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及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主体性 中学生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主体教育思想理念的提出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代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改变原有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有多种表现特征。主体性是作为现实活动主体的人为达到自我目的在对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把握、改造、规范、支配客体和表现自身的能动性,它具体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中学生的主体性可认为是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积极主体性,以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特性[2]。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积极寻找培养中学生主体性对策,促进中学生主体教育的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内容:本研究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主体性发展调查问卷,在本校高一年级中随机抽取三个班实行不记名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72.5%。
1.2 分析方法:全部数据通过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被调查的145名中学生有男性75人(51.7%),女性70人(48.3%);在填写户口所在地的141人中农村28人(19.9%),城市113人(80.1%);填写了是否为独生子女的135人中是独生子女113人(81.9%),否25人(18.1%);居住情况的填写有132人,其中28人(21.2%)住集体宿舍,和家人居住104人(78.8%);所调查的中学生平均年龄15.23岁。
2.2 教学情况:在调查中发现52.9%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很好,44.9%的学生认为不听不行,2.2%的学生选择课堂上睡觉;有78.9%的学生觉得平时上课时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对于老师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最喜欢方式是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中;最不喜欢的方式是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讲授;并希望老师能根据课程特点具体安排,调动课堂积极性。89%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有时采用讨论的方式收获较大,73.9%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能经常补充课外知识。
2.3 学生情况:上课时有63.3%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思路积极地思考问题;当老师提供机会让学生发言时,62.7%的学生表现为自己在下面默想而不敢大胆发言,19.0%的学生是在别人发过言之后自己才敢发言,只有7.0%积极主动地发言,而有11.3%的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对于自己的自学效果与老师的授课相比,58.6%的学生认为更差,17.2%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区别,只有4.1%的学生认为更好,还有部分学生说不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38.1%的学生认为只要能学东西无所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25.2%的学生认为按自己的兴趣而定,24.5%的学生愿意积极配合,12.2%的学生认为占用自己太多私人时间不想参加。84.6%的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需要分文理科,大部分认为应在高一时分比较好,高考也应分文理科考试,否则学习压力太大,但也希望理科要学习一些文科知识,文科需学习一些理科知识,这样可以扩大知识面。在对自学能力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农村和城市学生在课堂发言情况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农村的学生在课堂发言方面很积极把握每次机会方面较城市学生多。见表2。
2.4 社会活动及人际关系情况:调查发现96.4%的学生在中学生活中,人际关系还可以,2.2%不好, 1.4%很糟糕。对于社会活动47.8%的学生平时经常有目的地参加感兴趣的社团及其举行的活动,25%不经常参加,20.6%很少参加,6.6%学习太忙没有时间参加。此外59.7%的学生认为在社团活动中及担任干部中能力得到提高,26.1%认为提高不大,14.2%认为没有任何提高。在过去的中学生活中农村与城市的学生特长和潜能,是否得到培养和发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农村学生认为在中学生活中特长与潜能得到很大的培养和发挥要多于城市的学生,见表3。
3、讨论
中学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性,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本次调查发现虽然主体性教学会花费学生更多的时间,但大部分学生愿意积极配合,认为只要能学到知识无所谓。对于老师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最喜欢方式是让他们能参与到教学中,多采用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因材施教,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的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要多思考,调动内动力,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因此,重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可到达师生关系互动、互相理解的目的。调查发现,男生的自学能力强的人数多于女性,但在自学能力很差方面人数也高于女性。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高一阶段应分文理科班,高考也应分文理科考试,这样可以减轻学习压力,为避免知识面缺陷,可以选修一些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人际关系还可以,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农村的学生在课堂表现、社会活动参与及特长与潜能得到的培养和发挥方面要高于城市学生,这可能是这些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加珍惜在学校各方面培养的机会。
此外调查发现学生对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需求;建议在中学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义工及社会实践活动;而信任、鼓励、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主体性教学在中学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和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材具有重要作用[3]。
参考文献
[1] 和学新.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65-71
[2] 陈丽君,张庆林.中学生主体性调查问卷全国常模的建立[J].心理科学,2001,24(4)482
[3] 谢晓芳.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探索与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10,11(4)186-187
关键词:主体性 中学生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主体教育思想理念的提出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代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改变原有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有多种表现特征。主体性是作为现实活动主体的人为达到自我目的在对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把握、改造、规范、支配客体和表现自身的能动性,它具体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中学生的主体性可认为是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积极主体性,以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特性[2]。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积极寻找培养中学生主体性对策,促进中学生主体教育的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内容:本研究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主体性发展调查问卷,在本校高一年级中随机抽取三个班实行不记名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72.5%。
1.2 分析方法:全部数据通过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被调查的145名中学生有男性75人(51.7%),女性70人(48.3%);在填写户口所在地的141人中农村28人(19.9%),城市113人(80.1%);填写了是否为独生子女的135人中是独生子女113人(81.9%),否25人(18.1%);居住情况的填写有132人,其中28人(21.2%)住集体宿舍,和家人居住104人(78.8%);所调查的中学生平均年龄15.23岁。
2.2 教学情况:在调查中发现52.9%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很好,44.9%的学生认为不听不行,2.2%的学生选择课堂上睡觉;有78.9%的学生觉得平时上课时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对于老师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最喜欢方式是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中;最不喜欢的方式是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讲授;并希望老师能根据课程特点具体安排,调动课堂积极性。89%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有时采用讨论的方式收获较大,73.9%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能经常补充课外知识。
2.3 学生情况:上课时有63.3%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思路积极地思考问题;当老师提供机会让学生发言时,62.7%的学生表现为自己在下面默想而不敢大胆发言,19.0%的学生是在别人发过言之后自己才敢发言,只有7.0%积极主动地发言,而有11.3%的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对于自己的自学效果与老师的授课相比,58.6%的学生认为更差,17.2%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区别,只有4.1%的学生认为更好,还有部分学生说不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38.1%的学生认为只要能学东西无所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25.2%的学生认为按自己的兴趣而定,24.5%的学生愿意积极配合,12.2%的学生认为占用自己太多私人时间不想参加。84.6%的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需要分文理科,大部分认为应在高一时分比较好,高考也应分文理科考试,否则学习压力太大,但也希望理科要学习一些文科知识,文科需学习一些理科知识,这样可以扩大知识面。在对自学能力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农村和城市学生在课堂发言情况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农村的学生在课堂发言方面很积极把握每次机会方面较城市学生多。见表2。
2.4 社会活动及人际关系情况:调查发现96.4%的学生在中学生活中,人际关系还可以,2.2%不好, 1.4%很糟糕。对于社会活动47.8%的学生平时经常有目的地参加感兴趣的社团及其举行的活动,25%不经常参加,20.6%很少参加,6.6%学习太忙没有时间参加。此外59.7%的学生认为在社团活动中及担任干部中能力得到提高,26.1%认为提高不大,14.2%认为没有任何提高。在过去的中学生活中农村与城市的学生特长和潜能,是否得到培养和发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农村学生认为在中学生活中特长与潜能得到很大的培养和发挥要多于城市的学生,见表3。
3、讨论
中学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性,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本次调查发现虽然主体性教学会花费学生更多的时间,但大部分学生愿意积极配合,认为只要能学到知识无所谓。对于老师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最喜欢方式是让他们能参与到教学中,多采用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因材施教,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的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要多思考,调动内动力,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因此,重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可到达师生关系互动、互相理解的目的。调查发现,男生的自学能力强的人数多于女性,但在自学能力很差方面人数也高于女性。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高一阶段应分文理科班,高考也应分文理科考试,这样可以减轻学习压力,为避免知识面缺陷,可以选修一些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人际关系还可以,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农村的学生在课堂表现、社会活动参与及特长与潜能得到的培养和发挥方面要高于城市学生,这可能是这些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加珍惜在学校各方面培养的机会。
此外调查发现学生对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需求;建议在中学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义工及社会实践活动;而信任、鼓励、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主体性教学在中学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和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材具有重要作用[3]。
参考文献
[1] 和学新.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65-71
[2] 陈丽君,张庆林.中学生主体性调查问卷全国常模的建立[J].心理科学,2001,24(4)482
[3] 谢晓芳.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探索与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10,11(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