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大课间”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有效措施,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的有力举措。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我们应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全力做到“五抓五完善”。
一、创新方法注重五抓
(一)抓队伍建设,夯实活动组织基础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要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热爱体育活动的教师队伍,他们是开展“大课间”活动基础骨干力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号召,统一思想认识;要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体育活动技能,使之能胜任活动的组织指导;要加强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技能指导,增强活动组织指导者的能力,夯实“大课间”活动组织基础。
(二)抓舆论宣传,积极营造活动氛围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方法,要抓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积极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文件和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号召,宣传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开展“大课间”活动良好氛围,切实转变重智轻体的观念,树立“五育”并举思想,为“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抓方案制定,强化活动有序进行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要制定方案,拟订计划,有序进行。要对课表和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在原有课间操和体育课的基础上,每天上午增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做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活动内容、固定辅导教师,坚持人人参与,个个锻炼,形成科学、有序、长效的运行机制。
(四)抓制度建立,规范活动区域内容
制度是保证“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基础。学校要建立健全“大课间”活动有关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保证人人参与,做到师生同活动,同娱乐;要建立教师进修制度,组织教师自学、举办培训班,提高教师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要建立体育器材保管、发放登记制度,严防器材遗失、损坏,要及时添置体育器材,确保“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有序进行。
(五)抓考核考评,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学校要抓“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考核考评,要按照《姥桥中心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奖励办法》的要求,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检查与评价落实到教学常规月查和学期评比之中,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要将开展“大课间”活动工作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其活动内容、工作量作为教师考核考评重要内容,对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做出成绩的,给予一定奖励,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着眼活动完善机制
(一)着眼于促进活动,完善培训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培训指导教师,提高其组织和实施能力,使其在选择内容时能结合现有条件,利用现有的和自制的体育器材,开展适合本校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活动项目,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着眼于服务活动,完善运行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要着眼于服务,安排一定时间的分组选项活动,内容尽量多样化,给爱好不同体育项目的学生以最大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积极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
(三)着眼于分层开展,完善规划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在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考虑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着眼于分层开展,科学规划:低年级在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质活动的内容上多安排一些,高年级的活动内容在技巧和难度上要高于低年级学生;活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量的大小要有所区别;合理地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整体活动效益。
(四)着眼于经费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有场地、器材,必须着眼于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根据实际,结合财力,作好年初预算,按时、足额划拨经费,及时修整场地,按需添置器材,保证学生活动有场地,运动有器材。
(五)着眼于取得实效,完善督查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注意形式,而且要着眼于实效。要按照活动要求,强化督查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按工作流程设计《班主任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表》、《体育教师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层干部检查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表》、《体育器材使用情况记录表》,做到活动有方案、有场地、有器材、有内容、有指导、有检查、有记录,使之规范运行,便于督查考核。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传统课间活动的发展,是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大课间”活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必将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支点,是锻炼和发展学生身体各项素质和运动能力及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师生的参与率,形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活动整体质量。
一、创新方法注重五抓
(一)抓队伍建设,夯实活动组织基础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要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热爱体育活动的教师队伍,他们是开展“大课间”活动基础骨干力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号召,统一思想认识;要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体育活动技能,使之能胜任活动的组织指导;要加强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技能指导,增强活动组织指导者的能力,夯实“大课间”活动组织基础。
(二)抓舆论宣传,积极营造活动氛围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方法,要抓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积极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文件和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号召,宣传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开展“大课间”活动良好氛围,切实转变重智轻体的观念,树立“五育”并举思想,为“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抓方案制定,强化活动有序进行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要制定方案,拟订计划,有序进行。要对课表和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在原有课间操和体育课的基础上,每天上午增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做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活动内容、固定辅导教师,坚持人人参与,个个锻炼,形成科学、有序、长效的运行机制。
(四)抓制度建立,规范活动区域内容
制度是保证“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基础。学校要建立健全“大课间”活动有关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保证人人参与,做到师生同活动,同娱乐;要建立教师进修制度,组织教师自学、举办培训班,提高教师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要建立体育器材保管、发放登记制度,严防器材遗失、损坏,要及时添置体育器材,确保“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有序进行。
(五)抓考核考评,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学校要抓“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考核考评,要按照《姥桥中心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奖励办法》的要求,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检查与评价落实到教学常规月查和学期评比之中,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要将开展“大课间”活动工作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其活动内容、工作量作为教师考核考评重要内容,对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做出成绩的,给予一定奖励,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着眼活动完善机制
(一)着眼于促进活动,完善培训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培训指导教师,提高其组织和实施能力,使其在选择内容时能结合现有条件,利用现有的和自制的体育器材,开展适合本校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活动项目,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着眼于服务活动,完善运行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要着眼于服务,安排一定时间的分组选项活动,内容尽量多样化,给爱好不同体育项目的学生以最大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积极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
(三)着眼于分层开展,完善规划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在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考虑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着眼于分层开展,科学规划:低年级在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质活动的内容上多安排一些,高年级的活动内容在技巧和难度上要高于低年级学生;活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量的大小要有所区别;合理地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整体活动效益。
(四)着眼于经费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有场地、器材,必须着眼于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根据实际,结合财力,作好年初预算,按时、足额划拨经费,及时修整场地,按需添置器材,保证学生活动有场地,运动有器材。
(五)着眼于取得实效,完善督查机制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注意形式,而且要着眼于实效。要按照活动要求,强化督查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按工作流程设计《班主任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表》、《体育教师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层干部检查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表》、《体育器材使用情况记录表》,做到活动有方案、有场地、有器材、有内容、有指导、有检查、有记录,使之规范运行,便于督查考核。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传统课间活动的发展,是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大课间”活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必将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支点,是锻炼和发展学生身体各项素质和运动能力及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师生的参与率,形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活动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