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 要:课堂中的学生回答是教学效果的有效表现形式,但在教学中却存在教师反馈不足、忽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积极性等都有消极的影响,文中针对这些问题和影响,提出一些应对策略,给教师以参考。
关键词:学生回答;反馈;策略
“反馈是将系统输出的信息作用于被控制对象所产生的结果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1]这就是反馈的过程,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得以实现。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在这个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所表现出的各种反映,即言语和非言语的,如对问题的解答、表扬与批评的话语、眼神与手势等。在近几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很善于运用提问,来启发、引导、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但当学生对提问做出回答时,却存在着教师反馈不充分、不及时,甚至忽视等问题。
一、课堂中反馈存在的问题
1、反馈的忽视
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启发学生思考,间接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与学习。在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与学习,但有时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回答的反馈。以列举一教学片段作说明:
教学片段一:
师:“……,你起来回答一下,从刚才同学总结的特征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我觉得结论是……”
师:“刚才有哪位同学听到了她的发言,觉得她说得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转过身去写板书,写的并不是学生的发言的内容。当这位学生回答完毕,老师开始提问“有哪位同学听到她的发言”,学生沉默,无人举手,教师接着讲授下面的内容。)
在此教学中,教师只顾抄写自己的板书,而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接受到任何反馈信息。教师并没有专注而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因此,不知该如何反馈,当问其他同学听到与否,没有人发言,教师就采取了对回答忽视和置之不理的态度。由此可见,在教学的细节中,教师可能会无意识地忽视学生的回答,从而忽视给与反馈。
2、反馈的不足与不充分
在教学中,由于某些学生对问题的错误理解或是认识,在回答的时候与正确答案会有所偏差,但有的教师并未给予充分的分析与纠正,并未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只是简单地给予学生正确答案。以下列举一教学片段作说明:
教学片段二:师:“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有关图形,……请同学说一说上面的图形。”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
师:“现在把小图形分分类,想一想,怎么分?”
生1:可以将他们分为……
生2:我觉得可以划分为……(教师将同学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生3:我认为应该分为……(这位答案的同学是正确的,教师给予了肯定,接着教授新的内容)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将生1、生2的回答整理在了黑板上,在讲解答案的时候却未给错误答案任何评价与分析,这就使对学生回答的记录成为一种形式,而没有实质意义。同时,也暴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采取了忽视的态度,并未及时给与反馈,使反馈不充分,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未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反馈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时常运用“你真聪明,你真棒”之类的鼓励话语。除此外,很少有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运用多样的评价话语,如:“你能大胆发言,很有进步;看出你积极思考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否没有注意到,不够细心……”这一类的赞许很少在课堂教学里运用,使表扬泛化、形式化且大众化。当学生频繁接受“你真聪明”的赞许时,学生会觉得这样的鼓励只是一种形式,而对学习积极性无实质性的促进。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许多教师采取的是“恩,请坐。其它同学还有意见吗?”之类的回应,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回答无充分的认识。
二、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忽视反馈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
在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忽视反馈,会使学生认为教师不关注我,也不在乎自己的回答。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回答毫无意义,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不会再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甚至于不再积极的思考。
2、反馈不充分使学生的错误模糊化
教师如果没有给予学生错误回答的分析与讲解,就使“我为什么会这样思考?是因为理解错误,还是哪部分的知识不足?答案为什么是这样的?”等问题不能得以有效地解决,只是记住了标准答案是什么。这就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看标准答案是什么,而不去探究为什么错,为答案从何而来。只认定答案是真理,就不会再给予质疑与探究。由于教师反馈的不充分,使学生所犯的错误模糊不清,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能会犯下同样的错误。
3、反馈的单一化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在课堂中,赞许、表扬的话语单一,使学生对于表扬无正确的认识,“你真聪明。”学生是否会想答对了这个题就可以显示出聪明吗?如果没有答对是不是就代表我不聪明。如果赞许使用得过于频繁,学生会怀疑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只是让其坐下,并不给予任何的评价,使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有“一棒被打死的感觉”,感觉自身无任何的可取之处与进步。
三、改进策略
1、适时、及时地给予反馈
教师要做到适时、及时的反馈,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视学生为学习、交往的主体,对于每个学生都给予充分的尊重,人格以及话语权的尊重。当学生在做回答的时候,教师应耐心、专注的倾听,能够听清每个同学的回答,以及他们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以此保证能够给予学生正确而适当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平等与尊重。其次,关注学生的求知欲与心理承受力。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心理承受力很弱,畏惧失败和否定。当学生对于教师所提问题积极思考,勇敢作答后,需要教师对其做出反映。当教师不予反馈与关注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否定,而造成心理伤害。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独特心理,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做出积极的反馈。最后,给予非言语的关注。如一个眼神、手势、微笑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信心和回答的勇气。当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应适时的给予非言语的评价,当学生发现教师的表情发生变化时,就会意识到回答是否正确,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回答。总之,要做到及时、适时的反馈,需要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耐心倾听,以及对错误答案的合理包容,以及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
2、反馈应充分,具有针对性
充分而具有针对性的反馈需要:第一,教师对教学内容充分的把握。只有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有充分、全面的了解的时候,才会分析出学生错误思考的根源,从而抓住学生思考的误区,来进行讲解。第二,有效的利用错误回答。学生在回答提问的时候,容易暴露思维过程的错误或是概念、定理理解不足。教师应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随机提炼所存在的错误认识,有的放矢的进行矫正。如教学片段二中连续有两位同学出现错误,证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是很透彻。教师应利用学生的错误回答,顺势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思考,为何有这样的答案,然后在他的分析上纠正他的错误思维,并对其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适时调整教学,而不是完全根据预设方案按部就班。第三,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布鲁纳认为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不同反映,教学是在刺激反映和纠正反映中进行的。”[2]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学生心智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给学生反馈的时候,不应该只是一个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针对差异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
在小学期间,儿童的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每个学生由于受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3]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多样性的反馈。首先,视学生为发展的个体。学生的身心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都在不断发展,但同时个体具有的差异性使学生的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进步,而不是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在反馈时不仅仅关注与正确答案的吻合度,更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其次,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充分了解学生。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的时候,不应仅看到回答的本身,应看到学生回答背后的努力与进步。教师应像一个挖掘者,不断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与智慧,让学生对自身有更准确的认识与肯定。最后,学会利用不同的反馈语言。教师的反馈语言应灵活、适当且具有针对性,不可千篇一律。能在学生的回答中适时的给予鼓励,话语不可单一化,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真聪明”“你真棒”,而是有更多具有实际意义与针对性的言语,让学生能够客观而准确的判断自己的回答,从而真正地认识自己,获得身心的发展和自我概念的肯定。
总之,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此环节的实施,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2]、钟启泉,赵钟建主编.教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3]、赵鸿钧,浅谈反馈在教学中的运用[J].文化教育,2005年第4期.
[4]、黎婉勤,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5期.
[5]、李明珍,浅谈小学课堂中当堂作业的反馈矫正[J].新西部,2007年4期.
摘 要:课堂中的学生回答是教学效果的有效表现形式,但在教学中却存在教师反馈不足、忽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积极性等都有消极的影响,文中针对这些问题和影响,提出一些应对策略,给教师以参考。
关键词:学生回答;反馈;策略
“反馈是将系统输出的信息作用于被控制对象所产生的结果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1]这就是反馈的过程,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得以实现。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在这个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所表现出的各种反映,即言语和非言语的,如对问题的解答、表扬与批评的话语、眼神与手势等。在近几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很善于运用提问,来启发、引导、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但当学生对提问做出回答时,却存在着教师反馈不充分、不及时,甚至忽视等问题。
一、课堂中反馈存在的问题
1、反馈的忽视
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启发学生思考,间接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与学习。在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与学习,但有时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回答的反馈。以列举一教学片段作说明:
教学片段一:
师:“……,你起来回答一下,从刚才同学总结的特征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我觉得结论是……”
师:“刚才有哪位同学听到了她的发言,觉得她说得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转过身去写板书,写的并不是学生的发言的内容。当这位学生回答完毕,老师开始提问“有哪位同学听到她的发言”,学生沉默,无人举手,教师接着讲授下面的内容。)
在此教学中,教师只顾抄写自己的板书,而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接受到任何反馈信息。教师并没有专注而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因此,不知该如何反馈,当问其他同学听到与否,没有人发言,教师就采取了对回答忽视和置之不理的态度。由此可见,在教学的细节中,教师可能会无意识地忽视学生的回答,从而忽视给与反馈。
2、反馈的不足与不充分
在教学中,由于某些学生对问题的错误理解或是认识,在回答的时候与正确答案会有所偏差,但有的教师并未给予充分的分析与纠正,并未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只是简单地给予学生正确答案。以下列举一教学片段作说明:
教学片段二:师:“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有关图形,……请同学说一说上面的图形。”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
师:“现在把小图形分分类,想一想,怎么分?”
生1:可以将他们分为……
生2:我觉得可以划分为……(教师将同学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生3:我认为应该分为……(这位答案的同学是正确的,教师给予了肯定,接着教授新的内容)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将生1、生2的回答整理在了黑板上,在讲解答案的时候却未给错误答案任何评价与分析,这就使对学生回答的记录成为一种形式,而没有实质意义。同时,也暴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采取了忽视的态度,并未及时给与反馈,使反馈不充分,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未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反馈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时常运用“你真聪明,你真棒”之类的鼓励话语。除此外,很少有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运用多样的评价话语,如:“你能大胆发言,很有进步;看出你积极思考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否没有注意到,不够细心……”这一类的赞许很少在课堂教学里运用,使表扬泛化、形式化且大众化。当学生频繁接受“你真聪明”的赞许时,学生会觉得这样的鼓励只是一种形式,而对学习积极性无实质性的促进。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许多教师采取的是“恩,请坐。其它同学还有意见吗?”之类的回应,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回答无充分的认识。
二、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忽视反馈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
在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忽视反馈,会使学生认为教师不关注我,也不在乎自己的回答。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回答毫无意义,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不会再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甚至于不再积极的思考。
2、反馈不充分使学生的错误模糊化
教师如果没有给予学生错误回答的分析与讲解,就使“我为什么会这样思考?是因为理解错误,还是哪部分的知识不足?答案为什么是这样的?”等问题不能得以有效地解决,只是记住了标准答案是什么。这就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看标准答案是什么,而不去探究为什么错,为答案从何而来。只认定答案是真理,就不会再给予质疑与探究。由于教师反馈的不充分,使学生所犯的错误模糊不清,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能会犯下同样的错误。
3、反馈的单一化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在课堂中,赞许、表扬的话语单一,使学生对于表扬无正确的认识,“你真聪明。”学生是否会想答对了这个题就可以显示出聪明吗?如果没有答对是不是就代表我不聪明。如果赞许使用得过于频繁,学生会怀疑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只是让其坐下,并不给予任何的评价,使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有“一棒被打死的感觉”,感觉自身无任何的可取之处与进步。
三、改进策略
1、适时、及时地给予反馈
教师要做到适时、及时的反馈,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视学生为学习、交往的主体,对于每个学生都给予充分的尊重,人格以及话语权的尊重。当学生在做回答的时候,教师应耐心、专注的倾听,能够听清每个同学的回答,以及他们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以此保证能够给予学生正确而适当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平等与尊重。其次,关注学生的求知欲与心理承受力。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心理承受力很弱,畏惧失败和否定。当学生对于教师所提问题积极思考,勇敢作答后,需要教师对其做出反映。当教师不予反馈与关注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否定,而造成心理伤害。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独特心理,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做出积极的反馈。最后,给予非言语的关注。如一个眼神、手势、微笑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信心和回答的勇气。当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应适时的给予非言语的评价,当学生发现教师的表情发生变化时,就会意识到回答是否正确,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回答。总之,要做到及时、适时的反馈,需要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耐心倾听,以及对错误答案的合理包容,以及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
2、反馈应充分,具有针对性
充分而具有针对性的反馈需要:第一,教师对教学内容充分的把握。只有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有充分、全面的了解的时候,才会分析出学生错误思考的根源,从而抓住学生思考的误区,来进行讲解。第二,有效的利用错误回答。学生在回答提问的时候,容易暴露思维过程的错误或是概念、定理理解不足。教师应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随机提炼所存在的错误认识,有的放矢的进行矫正。如教学片段二中连续有两位同学出现错误,证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是很透彻。教师应利用学生的错误回答,顺势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思考,为何有这样的答案,然后在他的分析上纠正他的错误思维,并对其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适时调整教学,而不是完全根据预设方案按部就班。第三,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布鲁纳认为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不同反映,教学是在刺激反映和纠正反映中进行的。”[2]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学生心智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给学生反馈的时候,不应该只是一个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针对差异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
在小学期间,儿童的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每个学生由于受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3]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多样性的反馈。首先,视学生为发展的个体。学生的身心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都在不断发展,但同时个体具有的差异性使学生的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进步,而不是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在反馈时不仅仅关注与正确答案的吻合度,更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其次,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充分了解学生。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的时候,不应仅看到回答的本身,应看到学生回答背后的努力与进步。教师应像一个挖掘者,不断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与智慧,让学生对自身有更准确的认识与肯定。最后,学会利用不同的反馈语言。教师的反馈语言应灵活、适当且具有针对性,不可千篇一律。能在学生的回答中适时的给予鼓励,话语不可单一化,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真聪明”“你真棒”,而是有更多具有实际意义与针对性的言语,让学生能够客观而准确的判断自己的回答,从而真正地认识自己,获得身心的发展和自我概念的肯定。
总之,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此环节的实施,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2]、钟启泉,赵钟建主编.教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3]、赵鸿钧,浅谈反馈在教学中的运用[J].文化教育,2005年第4期.
[4]、黎婉勤,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5期.
[5]、李明珍,浅谈小学课堂中当堂作业的反馈矫正[J].新西部,200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