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最初是怎么想到策划这项赛事的吗?
A:这个赛事是在1999年策划出来的,是在做了中国网球市场的分析后的产生的。当时我们成都市网协分析中国的网球赛事,一个是职业赛事,这种赛事的投资比较大,作为我们成都市的地方网协,比较有困难;那么就走向业余赛事,这一块市场是我们地方网协可以做到的,其最大优势是网球人口。网球人口是网球消费的主体,如果把业余网球搞起来,网球人口数目增加,也就促进了业余网球的发展。一旦有消费主体,网球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就有了基础。而作为赛事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平台,只要有赛事,就能把网球市场的各种资源汇聚起来。所以抓住赛事就抓住了网球市场的一个龙头。我们通过分析讨论,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大市场。
至于选择在大城市,以及策划这样的业余网球团体赛事是因为大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高,有网球发展的基础条件。业余性质是因为考虑到消费者群体。团体赛制则是因为这种赛事是检验一个大城市业余网球水平的最佳选择,并且能增加城市之间的交流。因为是城市之间的比赛,也就得到了政府和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持。所以,经过如此精细的策划才导致赛事开展到现在非常成功。
Q:今年的赛事为什么选择落户洛阳?
A:五年前,水井坊杯在南京举行时,我曾受洛阳网协之邀抽空到洛阳考察网球开展情况,当时就被洛阳的古都风貌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所吸引,可谓一见钟情。十三届水井坊杯洛阳组队参加了其中八届,洛阳市领导和网协的同志曾多次表达承办此赛事的愿望,还为比赛新建了风雨球场,这份热情令我感动。另外,这项赛事除了服务大众健康、服务城市发展,还要服务企业发展。十三年来,赞助商水井坊集团不遗余力支持办赛,我们也考虑到水井坊酒开拓河南市场的需求,决定通过在这里办比赛开拓水井坊酒的市场,真正做到一个赛事、两个品牌。
Q:20支左右的参赛队伍这一数量是不是已经趋于饱和?未来的目标是要办到多大的规模?
A:我们的比赛第一年只有11支队伍,最高的一年是有24个队伍参加,今年最后确定参赛的为21支队伍。客观的说,这样一个容量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就我本人的愿望,希望能有更多的队伍参加。因为我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地方网协的工作就是培养网球人口。所以如果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参加,我们也有信心和能力把比赛办好,
Q:一项业余赛事能持续办到13届很不容易,其成功的原因何在?
A: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我们抓住了中国网球的发展关键。我们把网球运动、网球文化、网球产业融合到一起,开出一条现在特殊阶段下,中国网球市场化的最佳道路。我们学习了许多网球文化中的先进理念,比如在办赛期间,我们提出了“三服务”的指导思想:服务于大众健康、服务于城市交流、服务于企业发展。另外,刚才也提到,—项赛事可以汇聚所有的相关资源,而这些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我通过“四共”的理念来处理:即共有的赛事、共创的品牌、共享的财富,共赢的结果。如此一来,这样大家就会团结一心,支持赛事。
Q:比赛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A:十三年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我们从不自满,不断检讨自己。例如,前几年,我们将队伍按照水平分为金组和红组,并实行升降级制,使比赛能更激烈。另外,参赛者的资格审核问题也—直困扰我们,到底退役选手和外国选手要怎么限制,我们也一直在调整。还有比赛设有企业家双打一项,到底多大规模的企业,在企业里担任什么职务的人能参加,也都在探讨和摸索。虽然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参赛者是很包容的,让我们一直有进步空间,大家来打球是为了健康快乐,而不是纯粹追求名次。
Q:此项赛事的举行对成都网球乃至全国业余网球的发展有何影响?
A: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十三年的赛事,对中国网球运动发展、中国网球市场发展,乃至网球产业发展有很大贡献。第一届比赛,当时报名的队伍都不能保证每个组别都有球员来比赛。现在,13年过去了,参赛人数大大地提高。另外,整体水平提高,竞争也更加激烈了。一些我们原本没有想到的队伍也来参赛,我们参赛球队的地域更广了。这些都说明,这项赛事对中国网球的普及和提高是有帮助的。其次,对中国网球组织方面的帮助,推动了地方网球协会的发展。第—届赛事时,我们寻找参赛人员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可以说我们帮助了中国网协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地方网协的落成。第三,现在我们成都在积极开展校园网球的发展,为业余网球和专业网球培养后继力量,所以我们成都小学、中学、大学全在搞校园网球,网球进校园的势力正在加强,这样的潜在性的做法,也是这项赛事所影响的。第四,各个城市的网球市场发展壮大以后,产业也就顺势形成。网球用品的销售增加,网球教练的热门,让很多人在其中找到了工作,这也是影响的—方面。
Q:请预测一下今年的冠军?
A:我想今年的冠军会在深圳队和北京“蓝景丽家”之间产生。(注:最终冠军如张锋书记所料,被深圳队夺得。)
A:这个赛事是在1999年策划出来的,是在做了中国网球市场的分析后的产生的。当时我们成都市网协分析中国的网球赛事,一个是职业赛事,这种赛事的投资比较大,作为我们成都市的地方网协,比较有困难;那么就走向业余赛事,这一块市场是我们地方网协可以做到的,其最大优势是网球人口。网球人口是网球消费的主体,如果把业余网球搞起来,网球人口数目增加,也就促进了业余网球的发展。一旦有消费主体,网球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就有了基础。而作为赛事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平台,只要有赛事,就能把网球市场的各种资源汇聚起来。所以抓住赛事就抓住了网球市场的一个龙头。我们通过分析讨论,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大市场。
至于选择在大城市,以及策划这样的业余网球团体赛事是因为大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高,有网球发展的基础条件。业余性质是因为考虑到消费者群体。团体赛制则是因为这种赛事是检验一个大城市业余网球水平的最佳选择,并且能增加城市之间的交流。因为是城市之间的比赛,也就得到了政府和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持。所以,经过如此精细的策划才导致赛事开展到现在非常成功。
Q:今年的赛事为什么选择落户洛阳?
A:五年前,水井坊杯在南京举行时,我曾受洛阳网协之邀抽空到洛阳考察网球开展情况,当时就被洛阳的古都风貌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所吸引,可谓一见钟情。十三届水井坊杯洛阳组队参加了其中八届,洛阳市领导和网协的同志曾多次表达承办此赛事的愿望,还为比赛新建了风雨球场,这份热情令我感动。另外,这项赛事除了服务大众健康、服务城市发展,还要服务企业发展。十三年来,赞助商水井坊集团不遗余力支持办赛,我们也考虑到水井坊酒开拓河南市场的需求,决定通过在这里办比赛开拓水井坊酒的市场,真正做到一个赛事、两个品牌。
Q:20支左右的参赛队伍这一数量是不是已经趋于饱和?未来的目标是要办到多大的规模?
A:我们的比赛第一年只有11支队伍,最高的一年是有24个队伍参加,今年最后确定参赛的为21支队伍。客观的说,这样一个容量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就我本人的愿望,希望能有更多的队伍参加。因为我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地方网协的工作就是培养网球人口。所以如果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参加,我们也有信心和能力把比赛办好,
Q:一项业余赛事能持续办到13届很不容易,其成功的原因何在?
A: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我们抓住了中国网球的发展关键。我们把网球运动、网球文化、网球产业融合到一起,开出一条现在特殊阶段下,中国网球市场化的最佳道路。我们学习了许多网球文化中的先进理念,比如在办赛期间,我们提出了“三服务”的指导思想:服务于大众健康、服务于城市交流、服务于企业发展。另外,刚才也提到,—项赛事可以汇聚所有的相关资源,而这些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我通过“四共”的理念来处理:即共有的赛事、共创的品牌、共享的财富,共赢的结果。如此一来,这样大家就会团结一心,支持赛事。
Q:比赛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A:十三年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我们从不自满,不断检讨自己。例如,前几年,我们将队伍按照水平分为金组和红组,并实行升降级制,使比赛能更激烈。另外,参赛者的资格审核问题也—直困扰我们,到底退役选手和外国选手要怎么限制,我们也一直在调整。还有比赛设有企业家双打一项,到底多大规模的企业,在企业里担任什么职务的人能参加,也都在探讨和摸索。虽然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参赛者是很包容的,让我们一直有进步空间,大家来打球是为了健康快乐,而不是纯粹追求名次。
Q:此项赛事的举行对成都网球乃至全国业余网球的发展有何影响?
A: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十三年的赛事,对中国网球运动发展、中国网球市场发展,乃至网球产业发展有很大贡献。第一届比赛,当时报名的队伍都不能保证每个组别都有球员来比赛。现在,13年过去了,参赛人数大大地提高。另外,整体水平提高,竞争也更加激烈了。一些我们原本没有想到的队伍也来参赛,我们参赛球队的地域更广了。这些都说明,这项赛事对中国网球的普及和提高是有帮助的。其次,对中国网球组织方面的帮助,推动了地方网球协会的发展。第—届赛事时,我们寻找参赛人员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可以说我们帮助了中国网协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地方网协的落成。第三,现在我们成都在积极开展校园网球的发展,为业余网球和专业网球培养后继力量,所以我们成都小学、中学、大学全在搞校园网球,网球进校园的势力正在加强,这样的潜在性的做法,也是这项赛事所影响的。第四,各个城市的网球市场发展壮大以后,产业也就顺势形成。网球用品的销售增加,网球教练的热门,让很多人在其中找到了工作,这也是影响的—方面。
Q:请预测一下今年的冠军?
A:我想今年的冠军会在深圳队和北京“蓝景丽家”之间产生。(注:最终冠军如张锋书记所料,被深圳队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