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音乐培养模式与基层文化人才需求之关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如何在高校学习和基层文化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并且如何找准自己定位,满足基层文化不断发展的人才需要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关键字:音乐;人才培养;基层文化;高等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基层文化特别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蓬勃发展。高等音乐专业院系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高地,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的前沿阵地,在培养基层文化人才方向上优势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发展,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和基层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如何在高校学习和基层文化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并且如何找准自己定位,满足基层文化不断发展的人才需要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一、基层文化建设人才需求现状研究
  人才是发展文化建设事业的关键。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离不开一支业务水平高、专业素质硬的文化队伍。目前,全国乡镇街道文化站约3.8万个,占乡镇级区划总数的92%。基层文化队伍总计约391万人。专职人员共24万余人,其中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剧团约16万人,占总数的67%。在乡镇街道文化站8万人,占总数的33%。但就目前而言,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本身对文化工作不甚熟悉,加上自身的文化素质有限,使之难以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总的说来,目前基层人才队伍普遍情况是:第一、基层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大专本科学历及以上专业人才稀缺;第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程度较低,无职称现象明显;第三、年龄结构老化现象尤为严重,已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局面,急需青年人才加入;第四、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缺乏懂艺术的高效管理人才;第五、文化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部分专业技术强的人才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岗位,造成人才缺乏现象严重;第六、没有有效的形式政策来吸引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文化人才扎根基层,使得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基层文化单位无人可招。以上情况足以说明基层文化急需补充新鲜血液,提升专业素质,加强时代气息,尤其需要当代高校音乐艺术类大学生挑起繁荣基层文艺的重任。
  二、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状况研究
  那么作为高校来说,在培基层文化所需的音乐人才方面大有可为,义不容辞。高校音乐专业从办学特色上就注定了与其他专业的不同,并从课程设置、艺术实践、对外交流、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特色性。具体说来,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服务地方人才中有以下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1、 专业技能型: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演唱演奏能力,能够在基层文化中担任重要角色。如在民族乐队中担任指挥、领奏等。
  2、 理论研究型:对民族民间音乐及音乐史论相当了解,能够把握基层文化的发展动向,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独到之处。
  3、 创新创作型:具有一定的作曲理论知识,熟悉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有较强的编排导演能力,能够创作出贴近基层生活、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作品。
  4、 教学组织型:有一定的教育知识背景和扎实的音乐学基础,能够在基层群众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的群众性音乐活动,从而传授音乐知识,活跃音乐文化氛围,如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等。
  5、 技艺复合型:拥有较高的的音乐专业技术,较高的人文艺术修养,能够独立完成教学、编导、创作和理论研究等任务的新时期新文化人才。
  三、 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与基层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作为音乐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要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和市场需求,开设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现地方特色。作为地方性大学的艺术学院,要紧密联系地方资源优势,在培养计划中专门开设地方课程,如“地方音乐历史与文化”、“地方音乐形态研究”等等,并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出发,开设了“群文艺术组织与管理”、“基层文艺”等课程。还要建立实践基地,服务地方。立足地方,建立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地方高校艺术学院发展的有力保证。
  四、 对高校音乐大学生的启示
  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基层文化要求?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技能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 首先要树立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决心和信心。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就意味着责任的坚守,在开展活动中就要面临很多城市遇不到的困难,需要我们要有坚强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从事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队伍不能随意调动,只有树立扎根基层的理念,才能在基层扎好根,开展好工作。
  2、 其次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的学习。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老而又丰富的各地民间音乐反映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文化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怀的无限崇尚,也反映了中国艺术文化的一种民族精神,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华民族生存过程中最基本、最精练的文化信息。
  3、 對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还要加强专业人文素养。地方性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大多有两种情况;一部分会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将担负起传播祖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另一部分将会成为群众文化事业的管理者,传播者。肩负着保护、挖掘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
  4、 一定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机会,深入民间,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包括艺术采风,文艺演出,调查研究等等。不断了解基层民众文化需求,探讨基层文化发展方向,学习民间音乐艺术,并及时用于理论创作和表演之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技能,不断反思自己自身情况,尽可能的提高各方面水平。
  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与基层文化息息相关,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脉相传,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相得益彰。大学音乐学子在基层文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郝向明;农村音乐工作的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
  2、李文珊;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依托[N]
  3、陈蜜;社会音乐工作者必须挑起普及与提高两副担子[A]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育与健康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关键词 】 素质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    《新課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摘要:课堂教学中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发挥学生的技术特长。如何发挥体育学科教学优势,对学生施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被赋予了更多的目标与任务,除了传授给学生体育卫生基础知识、培养运动技能以外,还要开展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相对于其他
“以人为本、德为先”。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见学校美术教育与德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既相通,又相互促进,所以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有功能,在美术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达到以美启智
期刊
【摘要】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加强少年儿童德育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美术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年来,深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后继者,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接班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抓住契机及时创设各种教学高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背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渡过。本文通过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创设体育课堂教学高潮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创设高潮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况,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体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
【摘要】随着新课改快速的推进,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遇到了新任务与新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必须要从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抓出发,对美术课程进行新定位。本文从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发掘问题,依据新课改这个良机进行相应改进对策,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1,前言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哪一种普通高中
摘要:多媒体的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改革,使我们的工作甚至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界也广泛被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积极有效,能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音乐教学运用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时代、经济时代,在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教育的新纪元,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