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设计多元多样化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为有效宣传中国工程院“ 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推动中国设计界对新时期创新设计内涵及价值问题的再思考,2014年1月15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2014中国创新设计发展战略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主持,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路甬祥院士、徐志磊院士、闻邦椿院士、李伯虎院士以及浙江大学冯培恩教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等在内的30多位设计界专家参会研讨。
路甬祥院士以“关于设计进化的再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以人类文明进程中设计价值和规律的认知历程为主线, 重新审视新时期创新设计的内涵与发展走向及其对经济社会推动的重要作用。他主张将人类文明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网络时代,其分别对应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知识网络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再从各时代的资源、材料、交通运输、通讯和制造业等方面,阐释设计的不同内涵特质及其与社会演进的关系。路院士将设计分别表征为传统设计、现代设计和创新设计三种形态,明确指出:传统设计创造促进了农耕文明;现代设计推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电子化和信息化;创新设计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必然会引领以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文明走向。他认为,农耕时代的传统设计、工业化时代的现代设计、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也分别可以用“设计1.0”,“设计2.0”,“设计3.0”来表征,在后两个时代中又相应出现了“工业设计1.0”和与时俱进的“工业设计2.0”。因此,各个时代设计的本质内涵、设计与制造的关系、设计的资源要素、设计价值拓展演变均可得以清晰的呈现,得以合理继承、进化和发展。
路甬祥院士还围绕创新设计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设计创新引领和推动文明进步的类型、创新设计内涵认知的深化和拓展、对创新设计认知局限的根源、创新设计人才教育体系的科学建立和提升、以及建设鼓励创新设计的社会大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和极有价值的意见。他深信,创新设计必将促进引领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创造,必将使创意、创造、创新产品、工艺与装备、经营服务模式,有效引导促进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创新、自主集成创新、管理和业态创新,将大幅提升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创造力、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设计将促进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跨越,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引领人类知识文明持续发展的进程。
徐志磊院士围绕创新设计战略研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创新设计要有21世纪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集成创新整合,设计出集成高新技术的产品,设计出新的品牌、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闻邦椿院士赞同路院士提出的创新设计总目标,他表示需要根据我国自身特点研究并建立一整套创新设计方法论体系。李伯虎院士表示目前信息时代创新设计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产品加服务为主导的个性化、数字化设计,应该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与专业技术领域深度融合,战略研究过程中应当突出中国特色,要特别重视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应用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
浙江大学冯培恩教授从广义设计角度对工程设计予以分类,提出了设计的多解性特征及进一步改善设计创新和产品创新环境的若干建议。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也十分认同路甬祥院士有关创新设计内涵演进发展的论断,他认为,设计要关注生产关系的协调,要关注社会形态因素,其本质即是协调需求、制造、流通、使用关系的一门学科。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主张还可以侧重于技术创新驱动、文化创新驱动、艺术创新驱动、人本创新驱动以及工艺创新驱动等角度来阐述创新设计,充分考虑制造过程中新材料的变化和工艺变化带来创新的变化。
浙江大学王健教授主要阐述了设计、创新、创新设计的具体含义,并对创新设计的意义加以补充,认为该理清创新设计在设计资源、制造和新产品之间的关系。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建议以3D打印技术促使设计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广泛拓展先进设计技术的应用领域。江南大学辛向阳教授提出要注意区分现代设计和创新设计在设计的决策过程、逻辑模式上的不同点,现代设计注重物理逻辑,创新设计更应注重行为逻辑。
潘云鹤院士肯定了本次会议非同寻常的意义,并对路甬祥院士的报告予以高度评价: 路院士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创新设计的新观点和新思想,这些观点和思想体系将成为此次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的基础,对当今创新设计发展具有奠基性和指导性作用,其思想必将逐渐加以丰富和发展,还将从上到下转化为全国一系列创新设计战略行动。这些对于实现创新设计理念的转变、探明创新设计发展方向以及对整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贯彻实施环节上,潘院士认为创新设计战略研究工作应紧扣重点,具体明确三项工作:其一是推动创新设计理念的转变;其二是探明创新设计发展的方向,其三是着手部署一系列创新设计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应涵盖三类: 第一是号召全国设计师、相关教育工作者和专业人士积极行动,第二是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响应,第三是提请国家领导关注创新设计的发展,关注创新设计对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最后,路甬祥院士总结强调:一要牢牢遵循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知设计的价值理念和未来发展的走向,使得创新设计发展战略咨询报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要处理设计的原创性和再创性的关系,继续探索后发展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捷径,积极鼓励通过创意、创造、创新推动原创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推动知识和技术创造性集成应用创新,创造出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流程、重大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三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处理好前瞻性和包容性的关系,面向未来,兼容并蓄,凝聚形成引领和推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四要注意立足国情和时代特征,形成我国创新设计的特色发展,既顺应国际前沿设计的整体发展方向,亦有效发挥中国创新设计发展的后发优势。
展望新一年的工作,路甬祥院士认为在创新设计“内涵再思考,发展再定位”的现实背景下,战略研究仍将举国内外设计精英之力,以不同背景和多元视角,广泛深刻地探究我国创新设计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其研究一定会得到政府和中央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将为产学研、媒用金紧密协同提升我国创新设计能力,为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尊重、支持、激励创新设计的良好环境,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制定创新设计发展战略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描绘我国创新设计发展的战略和技术发展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发展政策制度和建议。创新设计的研究与发展必将对加快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智能、持续发展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工程院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路甬祥院士以“关于设计进化的再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以人类文明进程中设计价值和规律的认知历程为主线, 重新审视新时期创新设计的内涵与发展走向及其对经济社会推动的重要作用。他主张将人类文明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网络时代,其分别对应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知识网络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再从各时代的资源、材料、交通运输、通讯和制造业等方面,阐释设计的不同内涵特质及其与社会演进的关系。路院士将设计分别表征为传统设计、现代设计和创新设计三种形态,明确指出:传统设计创造促进了农耕文明;现代设计推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电子化和信息化;创新设计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必然会引领以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文明走向。他认为,农耕时代的传统设计、工业化时代的现代设计、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也分别可以用“设计1.0”,“设计2.0”,“设计3.0”来表征,在后两个时代中又相应出现了“工业设计1.0”和与时俱进的“工业设计2.0”。因此,各个时代设计的本质内涵、设计与制造的关系、设计的资源要素、设计价值拓展演变均可得以清晰的呈现,得以合理继承、进化和发展。
路甬祥院士还围绕创新设计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设计创新引领和推动文明进步的类型、创新设计内涵认知的深化和拓展、对创新设计认知局限的根源、创新设计人才教育体系的科学建立和提升、以及建设鼓励创新设计的社会大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和极有价值的意见。他深信,创新设计必将促进引领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创造,必将使创意、创造、创新产品、工艺与装备、经营服务模式,有效引导促进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创新、自主集成创新、管理和业态创新,将大幅提升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创造力、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设计将促进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跨越,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引领人类知识文明持续发展的进程。
徐志磊院士围绕创新设计战略研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创新设计要有21世纪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集成创新整合,设计出集成高新技术的产品,设计出新的品牌、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闻邦椿院士赞同路院士提出的创新设计总目标,他表示需要根据我国自身特点研究并建立一整套创新设计方法论体系。李伯虎院士表示目前信息时代创新设计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产品加服务为主导的个性化、数字化设计,应该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与专业技术领域深度融合,战略研究过程中应当突出中国特色,要特别重视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应用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
浙江大学冯培恩教授从广义设计角度对工程设计予以分类,提出了设计的多解性特征及进一步改善设计创新和产品创新环境的若干建议。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也十分认同路甬祥院士有关创新设计内涵演进发展的论断,他认为,设计要关注生产关系的协调,要关注社会形态因素,其本质即是协调需求、制造、流通、使用关系的一门学科。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主张还可以侧重于技术创新驱动、文化创新驱动、艺术创新驱动、人本创新驱动以及工艺创新驱动等角度来阐述创新设计,充分考虑制造过程中新材料的变化和工艺变化带来创新的变化。
浙江大学王健教授主要阐述了设计、创新、创新设计的具体含义,并对创新设计的意义加以补充,认为该理清创新设计在设计资源、制造和新产品之间的关系。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建议以3D打印技术促使设计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广泛拓展先进设计技术的应用领域。江南大学辛向阳教授提出要注意区分现代设计和创新设计在设计的决策过程、逻辑模式上的不同点,现代设计注重物理逻辑,创新设计更应注重行为逻辑。
潘云鹤院士肯定了本次会议非同寻常的意义,并对路甬祥院士的报告予以高度评价: 路院士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创新设计的新观点和新思想,这些观点和思想体系将成为此次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的基础,对当今创新设计发展具有奠基性和指导性作用,其思想必将逐渐加以丰富和发展,还将从上到下转化为全国一系列创新设计战略行动。这些对于实现创新设计理念的转变、探明创新设计发展方向以及对整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贯彻实施环节上,潘院士认为创新设计战略研究工作应紧扣重点,具体明确三项工作:其一是推动创新设计理念的转变;其二是探明创新设计发展的方向,其三是着手部署一系列创新设计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应涵盖三类: 第一是号召全国设计师、相关教育工作者和专业人士积极行动,第二是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响应,第三是提请国家领导关注创新设计的发展,关注创新设计对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最后,路甬祥院士总结强调:一要牢牢遵循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知设计的价值理念和未来发展的走向,使得创新设计发展战略咨询报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要处理设计的原创性和再创性的关系,继续探索后发展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捷径,积极鼓励通过创意、创造、创新推动原创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推动知识和技术创造性集成应用创新,创造出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流程、重大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三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处理好前瞻性和包容性的关系,面向未来,兼容并蓄,凝聚形成引领和推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四要注意立足国情和时代特征,形成我国创新设计的特色发展,既顺应国际前沿设计的整体发展方向,亦有效发挥中国创新设计发展的后发优势。
展望新一年的工作,路甬祥院士认为在创新设计“内涵再思考,发展再定位”的现实背景下,战略研究仍将举国内外设计精英之力,以不同背景和多元视角,广泛深刻地探究我国创新设计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其研究一定会得到政府和中央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将为产学研、媒用金紧密协同提升我国创新设计能力,为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尊重、支持、激励创新设计的良好环境,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制定创新设计发展战略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描绘我国创新设计发展的战略和技术发展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发展政策制度和建议。创新设计的研究与发展必将对加快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智能、持续发展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工程院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