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地多,农田、土地和农户居住地分散,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因而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建设生态水利,农业稳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黔东南州 农田水利
前言:黔东南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倾斜的边缘,山地多,地块破碎,农田、土地和农户居住地都比较分散。水利实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中低产田居多数。农村饮水多为掘井而取,山上田土多为干打雷的望天田,农机具的使用条件差、生产效率较低。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是推进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1.黔东南州水利建设现状
黔东南自治州现如今累计建成堤防258公里,保护人口82.75万人,保护耕地11.63万亩。仅“十五”期间,全州水利建设总投入就达7.69亿元,建成了一批引水、排洪渠道和水利提灌站,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4万平方公里,节水灌溉面积4.35万亩。建州50余年来,全州粮、林、牧、渔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基本达到自给有足,农业各方面的发展相对稳定。因此,农业的稳定发展得益于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
黔东南的农业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是斐然的。但是,由于黔东南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块破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仍然存在较多困难。目前,全州共有138座小型病险水库,其中小(一)型20座,小(二)型118座,其中有9座小(一)型被列为中央治理规划,49座小(二)型列为省级治理规划。目前,全州共有山塘水库1681处,蓄水量为662707万立方米,仅占应蓄水量的30%。在去年以来的大旱中,全州小(二)型水库干涸42座、山塘干涸1140座、水池水窖干涸117处,另有716处蓄水量不足。2009年10月—2010年5月的大旱中,全州60余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40余万人、16万余头牲畜产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30.654公顷。
2.黔东南州农村农业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目前存在着施工不足,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难以支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黔东南州山地多,土地破碎,农田、土地和农户居住地分散,中、大型水利设施建设条件差、困难多,光靠少量的小型蓄水山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第三,计划经济下那种集中精力办大事,办公益事业的制度优势不复存在,现在农村青壮年均出外打工,农村留守的是老、弱、病、残,水利设施建设要靠包产到户的农民来完成显然不行。第四,管理措施不到位,水库修好后交付村级管理,村级没有充分管好。
3.加强自治州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针对自治区农村农田水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如下建议:
3.1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小山塘为重点的基础水利设施建设
黔东南山高地碎人居分散,修建中小型水利条件差困难多,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小山塘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是自治州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方向。
3.2提高农田灌溉标准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迫切要求提高农田灌溉标准。自治州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林果、畜牧、药材、花卉苗木等无公害、优质高效农业,因而必须努力提高农田排灌标准。
3.3加强水资源治理
目前,自治州水土流失、城市化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水污染较严重,这给保障农民身心健康和发展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依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利用好中央、省的扶持资金,抓紧抓好水资源治理。
3.4加强防洪保证能力建设
全州共有138座小型病险水库,这些小型水库都是六、七十年代所建,技术标准低,加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所以,必须以防汛抗旱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中心,扎实做好,做到责任、组织、人员、物质“四落实”。
3.5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
要大力开展生态水利,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流域性治理标准,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3.6创造管理新模式
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好经营权,鼓励民营水利大户投资兴建小型山塘水库工程。同时,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按照“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现代水利”的新要求,协调好水资源的利用、治理、配量、节约和保护,充分利用、盘活水资源。
3.7抓好节水灌溉工程
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有效灌溉节水面积,通过建设节水型农业来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全面建设。
3.8加快对小型险库的除险加固步伐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的大旱是影响水库干涸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库在维修中没有再蓄水,我们的水库除险工作的完成没能赶在大旱之前完成。因此,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仍然是我们加快病险水库除险的原则,必须赶在旱前做好。
4.结语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农田水利这个物质基础。因此,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自治州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自治州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必然选择。
杨曦(1983-),男,苗族,贵州凯里人,任职于贵州省黔东南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黔东南州 农田水利
前言:黔东南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倾斜的边缘,山地多,地块破碎,农田、土地和农户居住地都比较分散。水利实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中低产田居多数。农村饮水多为掘井而取,山上田土多为干打雷的望天田,农机具的使用条件差、生产效率较低。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是推进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1.黔东南州水利建设现状
黔东南自治州现如今累计建成堤防258公里,保护人口82.75万人,保护耕地11.63万亩。仅“十五”期间,全州水利建设总投入就达7.69亿元,建成了一批引水、排洪渠道和水利提灌站,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4万平方公里,节水灌溉面积4.35万亩。建州50余年来,全州粮、林、牧、渔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基本达到自给有足,农业各方面的发展相对稳定。因此,农业的稳定发展得益于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
黔东南的农业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是斐然的。但是,由于黔东南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块破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仍然存在较多困难。目前,全州共有138座小型病险水库,其中小(一)型20座,小(二)型118座,其中有9座小(一)型被列为中央治理规划,49座小(二)型列为省级治理规划。目前,全州共有山塘水库1681处,蓄水量为662707万立方米,仅占应蓄水量的30%。在去年以来的大旱中,全州小(二)型水库干涸42座、山塘干涸1140座、水池水窖干涸117处,另有716处蓄水量不足。2009年10月—2010年5月的大旱中,全州60余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40余万人、16万余头牲畜产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30.654公顷。
2.黔东南州农村农业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目前存在着施工不足,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难以支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黔东南州山地多,土地破碎,农田、土地和农户居住地分散,中、大型水利设施建设条件差、困难多,光靠少量的小型蓄水山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第三,计划经济下那种集中精力办大事,办公益事业的制度优势不复存在,现在农村青壮年均出外打工,农村留守的是老、弱、病、残,水利设施建设要靠包产到户的农民来完成显然不行。第四,管理措施不到位,水库修好后交付村级管理,村级没有充分管好。
3.加强自治州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针对自治区农村农田水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如下建议:
3.1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小山塘为重点的基础水利设施建设
黔东南山高地碎人居分散,修建中小型水利条件差困难多,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小山塘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是自治州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方向。
3.2提高农田灌溉标准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迫切要求提高农田灌溉标准。自治州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林果、畜牧、药材、花卉苗木等无公害、优质高效农业,因而必须努力提高农田排灌标准。
3.3加强水资源治理
目前,自治州水土流失、城市化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水污染较严重,这给保障农民身心健康和发展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依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利用好中央、省的扶持资金,抓紧抓好水资源治理。
3.4加强防洪保证能力建设
全州共有138座小型病险水库,这些小型水库都是六、七十年代所建,技术标准低,加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所以,必须以防汛抗旱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中心,扎实做好,做到责任、组织、人员、物质“四落实”。
3.5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
要大力开展生态水利,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流域性治理标准,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3.6创造管理新模式
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好经营权,鼓励民营水利大户投资兴建小型山塘水库工程。同时,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按照“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现代水利”的新要求,协调好水资源的利用、治理、配量、节约和保护,充分利用、盘活水资源。
3.7抓好节水灌溉工程
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有效灌溉节水面积,通过建设节水型农业来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全面建设。
3.8加快对小型险库的除险加固步伐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的大旱是影响水库干涸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库在维修中没有再蓄水,我们的水库除险工作的完成没能赶在大旱之前完成。因此,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仍然是我们加快病险水库除险的原则,必须赶在旱前做好。
4.结语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农田水利这个物质基础。因此,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自治州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自治州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必然选择。
杨曦(1983-),男,苗族,贵州凯里人,任职于贵州省黔东南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