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大学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现象与背后折射的青年思想动向

来源 :科教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ahz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特征.研究大学青年文化现象及其影响,剖析现象背后折射的大学生思想动向,妥善应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适时引导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复合型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专业素养开展,专业素养(基础技能+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协同提升.现代学徒制能够增强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的融合性与匹配性,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通过立体化课程建设、“专业对岗位”、双重身份的全过程评价机制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目前,劳动教育在大学生获得感培养方面仍有可提升之处.该文通过互动仪式链视角“情境”“符号”“情感”的核心要素,分析大学生劳动获得感现状,发现大学生存在身体在场空置、符号动力不足、情感体验式微的困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进行了提升大学生劳动获得感的本土实践,创建中微观情境,打造显性认同的劳动符号,实现情感体验的延续,切实聚焦劳动获得内容、获得环境、获得途径、获得体验和获得共享,实现劳动有所获、有所得,推动大学生劳动获得感提升的良性循环.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各大快递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对新时代高校快递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高校快递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新问题,我们亟须开展新的研究,从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系统运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利益分配结构、发展绿色环保快递业务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高校的快递业务水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应加强引入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改革教育手段、教育思路及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群体性分析与个性化定制的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该文就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兴盛,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但随着社会开放度和包容度的提高,受文化商业化的影响,出现了娱乐至上的理念.文化泛娱乐化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弱化了大学生的政治取向,使大学生对历史产生误解,产生了消极的思想和行为,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文化过度娱乐化,保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守护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高校必须坚守住思想阵地,强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