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短暂而美好的时节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888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于北京而言,似乎少有地短暂,短暂到你还没来得及体会刚刚到来的温暖与清爽,她就已经抛下了红尘、远离了凡间,忽而竟就走进了夏天。很多人说北京没有春天,我也一度有过这样的念头——总是在倒春寒的时候,感觉不出春天的存在,好不容易春风拂面,眨眼间就又进入了酷热难耐的盛夏。


  北京每个季节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与这个季节存在时间的长短,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春天虽然在感知上较冬夏两季稍显模糊,而且不若秋季那么澄清爽朗,但其自身的特点却也是不会输给另外三季中的任何一个。若是细心去品味,北京春日的温美,还是值得体会赏玩的。也许是鸽群从屋顶飞起时的一声哨响划破了冬日的沉寂,惊蛰过后万物开始复苏。生命的成长迹象,再次笼罩了刚刚摒弃寒冷的大地。整个城市,在这个时候开始萌动——一种久睡后满足的萌动。枝头开始有了绿芽,未经含苞便已绽放的各式鲜花,走在街上精神开始略显饱满的人群……当然,还有几乎已经成为了特色的北京春天的风沙。
  记不清具体是从哪一年开始了,应该是还在上高中的时候。一次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回来之后,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一起到游戏厅“厮混”,不知觉间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于是想着赶紧回家。可是,刚走出游戏厅的大门,一刹那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下巴几乎砸到了脚面。天黑了!路灯亮了!幸好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看过那么多的灾难大片,还不知道什么是《2012》和《the day after tomorrow》,否则我很有可能会当场躺在地上,顺从地等待世界末日到来。我们都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想着赶紧回家——在心底里最深处感觉到,不管怎样,和家人在一起,死也死得安然。
  当然,这肯定是多虑了,因为晚间的《北京新闻》澄清了这件事情:并非如大家所想,将要发生什么天灾,而是一种叫作“沙尘暴”的东西席卷了京城。以前只见过沙尘、扬尘——刮个沙子脏一些、牙碜一些,但毕竟没黑过天。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沙尘暴,可并不是最后一次。这之后的好几个春天,在北京这个上风上水的帝都,都能领略到沙尘暴的彪悍。略感欣慰的是,近年这肆虐的黄沙似乎伴随着环境治理,温婉了许多,虽有时也会崭露狰容,但毕竟不再天黑,至少还可以看见一轮昏黄的太阳。
  风是北京春天的主题。不论有没有沙,风总会来,无一年例外。虽然三四月份后春风不再寒冷,但是风之大者,还是可以在轰鸣中令天地间万物飘摇。当然,狂风只是个例,最多的还是温婉的和风。而在这和煦的春風中,也是户外游乐的最佳时节。冬衣褪去,换上了薄一些的春装,走起来跑起来不会像冬天那样笨拙了,而且天暖了,动作也灵活了很多。所以,胡同里、大街上、公园里,人会越来越多,可以从事的游乐项目也增加了不少。
  现在很多人喜欢放风筝,这确实是在春天最应景儿的一项户外活动。只不过,现如今的风筝大多是买来的,很多花哨的风筝,上面还装了小马达和电子管,晚上在没灯的地方飞起来,离远了看跟飞碟似的。而在我小时候,风筝大多是自己动手做的。不过本人手艺有限,只能做“屁帘子”之类好鼓捣的风筝。话说回来,“屁帘子”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可技术含量还真不低——不是谁做的风筝都能顺利飞上天的。
  首先是制作风筝的骨架。当时的孩子大多用吃糖葫芦剩下的竹签做风筝架子。用小刻刀在竹签中间剖开,一劈两半儿,截成两长两短,头儿对头儿用胶粘在一起,成为一个不等边菱形。然后再用另外切开的两根竹签搭成十字形,联结固定在菱形的四个角上,也用胶粘好。至此,一个最简易的风筝骨架就做好了。当然也有捣蛋的孩子,会偷偷从自家挂着的竹帘子上抽出一根两根竹篾儿做骨架。这样成品效果会好很多,但是让大人抓到现行之后的结果显然痛苦了一些。制作风筝听起来不复杂,但是在制作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竹签子不能太沉,太沉的话风筝刚飞上天就会一头扎到地上。所以要尽量选用轻一些的竹签从中间剖开,而且一定要剖得平均,不能有粗有细。第二,风筝骨架一定要做得对称,不能有歪斜的地方。如果不对称,那么放风筝的时候,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风筝在天空中不停地“翻跟头”,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儿啊。
  骨架做好了,接下来就要给风筝“穿衣服”了。最好用薄一点但是结实的纸。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做风筝的时候,选的都是厚宣纸——虽然不是很耐造,但好在分量轻,容易飞起来,在天上飞一个下午还是没问题的。把纸用糨子糊在骨架上,然后在风筝屁股的地方(就是不对称菱形比较长比较尖的那一头)再粘上两条长一点的纸条。用家里大人缝东西的粗棉线,拴在风筝骨架正中间竹签的交叉点上——好了,大功告成!剩下的事情就是跑出屋,找个没有电线杆子、没有树的空场,迎着风,举起风筝,拉着线在风里狂跑,一点点放线,直到那个费尽心血的“屁帘子”飞上高高的蓝天。
  暖风来了,树木自然会生出绿芽,枝条也开始泛出了新鲜的颜色。河边的柳树,虽然刚刚长出鲜嫩的绿叶,还没有达到枝叶掩映,但是却已经可以提供很多娱乐的素材了。最简单的是折下一根比较长的细枝条,带着上面的绿叶,围成一个圆圈盘好后戴在头顶,然后就可以声称自己是“小八路”了。今天看来有些无聊的游戏,却在以前的年代被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推崇着。
  还有就是选择一根稍微粗一些的柳条——差不多有铅笔一半儿粗就可以,把上面的树叶全部去掉,开始反复搓捏,直到树皮和枝条之间出现空隙,然后轻轻地将树皮下面的枝条抽出,只留下成为了一个空管的树皮(拇指长短就可以了)。在这个树皮管子的一端用指甲慢慢抠掉一些,露出表皮下面嫩绿的颜色,然后放在嘴唇边上,开始吹,不要太用力。很神奇,竟然可以吹响。那时候,满世界都是叼着树皮哨子到处跑的熊孩子,也是春天的一景。同样的方法,用杨树的枝条也可以。只不过柳树做的这种哨子会比杨树做的音调稍微高一些。
  对于孩子来讲,在春天最盼望的活动莫过于春游了。带上零食,和一众同学伙伴坐着学校租好的“大公共”,远赴青山绿水中间去赏花踏青,去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给予。其实我总感觉,当时的我们对于风景的迷恋,远远比不上对于书包里那一堆吃食的执念。那个时候的孩子,吃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春游所带的无非也就是馒头、面包、熟肉、鸡蛋、香肠、罐头、水果,还有一些软包装饮料。可就是这些和今天无法相提并论的零嘴儿,却也能够让我们这些孩子魂牵梦萦地期待很长时间了。   一提起吃,就总想说说一些曾经熟悉的味道。我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在乎这座城市的味道——总感觉味道关乎着它的根本。
  春天,杨树开始发芽,然后会在枝丫上长出类似毛毛虫的杨树花,我们小的时候大多是拿着这种“毛毛虫”吓唬小伙伴,而如何了解到它的味道有多鲜美,还要感谢院子里的一位街坊。北京人在我的印象中很少有吃这个东西的,至少一开始我家大人没有做过和这个“毛毛虫”有关的食品。把它赋予了蔬菜的作用并且被一众邻居接受,是街坊一位奶奶的功劳。
  老太太是山东人,早年来了北京,虽然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但一口乡音未改,很多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依旧保持着未曾改变的乡俗。据老太太讲,这“毛毛虫”的吃法,就是标准的家乡味道。习习春风轻拂,院子里大杨树上挂着的杨树花“毛毛虫”落了一地,挑细嫩的捡拾起来,用水洗净,再用热水焯一下之后,把它们放进干净的冷水里浸泡。浸泡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大概一天一宿。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切碎,可以拌凉菜也可以和肉馅搅和到一起包饺子蒸包子。拌凉菜的时候,放一些盐、醋、酱油、香油,还可以再放一些青蒜末,吃起来口感十分清香。如果是做馅儿包饺子和包子,最好是和肥一些的肉馅搅和在一起。“毛毛虫”本身没有什么油水,完全要依靠肥肉馅中的油分和其产生完美的化学反应,吃起来才不会感觉发柴。老太太的这种吃法多年来影响了周边很多人,好些街坊都会效仿着来做。于是,每到春天,那条胡同里的几个院子中,用“毛毛虫”包的饺子包子、做的菜,成为了一道清淡的风景线。
  春天,还有一种植物会发芽,而且要尽快采摘,如果时间长了,等它长得粗大了,那就完全丧失了作为优良食材的价值。香椿,每年春天的三四月份开始发芽,四月中左右的时候就可以摘下来吃了。最好吃的就是第一批摘下来的“头茬儿香椿”,味浓、细嫩还鲜脆爽口。而如果是长大了之后的香椿,就没那么好吃了,味道会淡,而且会比较硬。


  摘香椿的過程是充满欢乐的,最受孩子喜欢。当年住平房,很多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两棵香椿树,矮一点的两米左右,高一些的也就是高出房檐一点。大家摘香椿很少会搬梯子、踩凳子,大多是利用最原始的手段——爬树。这项任务普遍是由五六岁往上的孩子承担,大人一般是站在树下进行指导,或者是让孩子骑在自己脖子上往树上爬。在大人的指挥下,孩子们会采摘下最细嫩的香椿芽。虽然香椿树普遍都不大,但每次至少都能摘到一小盆,足够吃三五次的了。香椿的采摘过程中总是其乐融融,不亚于在田地里丰收时的喜悦——这可能就是农耕民族传承下来的对于收获所抱有的原始热情。
  香椿摘下来之后,就是如何吃的问题了——人们总是能琢磨出很多花样来配合它特有的那股味道。
  首先是暴腌。香椿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放在盛器里,撒上盐,腌渍几个钟头,直接当咸菜吃。那种清爽的口感,一次不吃那么一盘子两盘子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当然不焯也行,口感会更脆一些,但是焯过的香椿能将特有的香味散发得更好。
  香椿鱼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吃法。虽然叫香椿鱼,但和鱼其实没什么关系。香椿鱼做法并不复杂,用白面、淀粉、鸡蛋、盐调成面糊,把香椿芽放进碗里,挂满面糊后进油锅炸至金黄,即可出锅。香椿的香味和面糊被炸脆之后的味道完美结合,完全可以满足最为挑剔的味蕾。当然,如果蘸一点椒盐吃就更完美了。
  香椿面也是北京春天饭桌上经常出现的一道主食。香椿开水焯过后,切成碎末,放进拌好的芝麻酱面里,搅和均匀,就可以开吃了。那种面条、芝麻酱和香椿之间产生的巧妙反应,吃过一次还会想下次。时至如今,香椿面也是我的最爱。
  香椿摊鸡蛋在北京百姓中人气最旺。这道菜的做法和大葱摊鸡蛋、韭菜摊鸡蛋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把大葱和韭菜换成了香椿。碗里打好鸡蛋,香椿切碎末放进蛋液里搅拌均匀,热锅大火将油烧开,倒进充分混合了香椿末的鸡蛋液,摊到金黄出锅。绝好的一道酒菜,让多少酒民流连。
  和香椿长相差不多的一种东西叫臭椿,虽然模样相似,但味道截然相反。香椿是特殊的香味,而臭椿,虽然不是真的臭,但是那味道,还别说吃,就算是闻到了,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我小时候总是傻了吧唧地分不清两种植物的区别,曾经一次摘了臭椿嫩芽直接就放进了嘴里去嚼。后果嘛——很悲催。可是谁的童年又能没有过这样不着调的经历呢?
  沙已不见,北京的春天依旧有风,只有这和风吹拂,才会把这座城市从几近黑白的寒冬,拉回到万紫千红清香拂面的阳春。花草仍然繁茂,风筝还在天空中伴随着鸽子飞翔,孩子们依旧在手里把玩着杨树上掉下的“毛毛虫”,香椿芽长出了一茬又一茬。景致可能在时间里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可这座城市的魅力依然。那一阵阵暖风,那一棵棵绿树,那一群群人,支撑起了北京的春天。北京的春天,短暂、温和、斑斓——好美的时节。
  (编辑·张子乐)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移动支付当前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简要回顾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相较传统支付方式的优势,以及在安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移动支付;账户安全  通过移动支付人们开始逐渐脱离物理钱包,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完成商品的购买,除了方便的同时也不再需要找零这个步骤,大大简化了支付的流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开始移动支付需要手机本身的硬件支持比如说NFC芯片,后来伴随
新的课程标准颁发以来,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学习课本上化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解决化学的方法,保证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化学难题.因此,教师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好习惯.以下文章通过分析化学教学课堂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
年轻的我率直开朗、不拘小节,和学生的关系很好.可不知为什么,最近学生和我的关系有些疏远.下课后,他们不再围着我问这问那,我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说笑,他们的兴致也不高;上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0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
期刊
乌特勒支学派是一个包括现象学方向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儿童教育者、儿科医师、社会学家、犯罪学家、法理学家和其他医生等在内的一个较为紧密且具有相似意向的学术团体.文
1 病历摘要rn患者,刘××,女,83岁,内蒙霍林郭勒市人,住院号20070716,因神志不清,反复抽搐一个月于2007年7月26日入院.
传统课堂教学未能满足现代教学提出的需求,很难提升知识教育的先进性,也不能让学生得到归纳总结以及思维分析等能力的培养,需要对此实施创新性的思考.因为数学知识和生活发展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 -IUS)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以及子宫腺肌病(AM)的防治效果。方法:收集 EM或 AM患者43例,留置 LNG -IUS 进行治疗,观察比较留置 LNG -IUS 前及留置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国家的新闻等传播途径主要就是依靠电视、广播等媒体。近些年来网络的发展十分迅猛,导致大批量的网络媒体出现:人们通过新的网络传播模式例如微博手机等可以方便的获取大量的信息。新的网络传播媒介的出现等不但分走了大量的受众,同时对传统的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也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在目前的网络背景之下,传统的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自身的公信力方面。如何解决网络媒体冲击的这一难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