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现状与几点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展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学科教学中,全面的任务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上存在的片面化、单一化、理论化等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其他的一些综合能力。但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作者对此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综合能力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作为近几年合科后设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追求在课程的构造上、在选材的内容上,以及在课程的呈现方式上都能够有一定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六册教材内容的每一单元的后面,都开设了综合探究课。综合探究课程教材内容生动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有机地在机械、枯燥的教学过程中插入各种“动手”或“动脑”的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应用性强,十分重视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多重路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主体性、综合性、探究性的特点。因此,真正全面、有效地开展好历史综合探究活动课,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提高。
  一、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现状
  笔者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是一门相对于传统课程更加注重实践的课,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要学习知识,还要有探究、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并提高此类能力。而我们许多教师把它当成一堂普通的新课,单纯注重理论教学,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学生就不能实现新课标提到的获取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的目标。
  二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有些是课内、课外共同完成的,需要学生拥有极高的学习和参与的热情,而目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同时没有深入生活实践,所以有些结论也就停留在书面上,流于形式,如果教师不深入把握、不总结,就缺乏生机与活力。
  三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对学生来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需要教师的大量指导工作,而教师许多时候课前没有布置相应的任务,课中没有有效的指导,导致许多课只是形式上的“作秀”,没有多大的探究价值。
  四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的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农村学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一般要么是单一专业的教师,要么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所以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对内容的把握能力都有所不足。
  五是有些学校对于一些考点较少的综合探究课甚至不上或者是以讲授为主,根本谈不上开展活动。正如有一次笔者和杭州市教研员朱老师谈话过程中,朱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二、 对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实践化是课程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实践。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应该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所以,在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不仅要努力让学生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利用多种途径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日常生活情况、查阅网络等途径,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努力地去尝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去汲取知识、了解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熟悉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还不适应高压力的中学学习生活,好动、好玩的天性还比较明显,教师利用七年级学生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就可以针对综合探究课程中有关的实践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其结果是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看世界》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对比教学:对1班、2班按传统的方法,用地球仪进行讲授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经纬线知识。而3班、4班的教学过程中,准备好乒乓球、细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地球仪,画经纬线,标经纬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时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两次检测(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两次检测对比来看,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实践,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好,通过实践得到的知识还不容易遗忘。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的灵魂
  在综合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每一个问题的反应与回答都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态度的体现。因此,在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活动进行时,我们首先要创造一个对学生来说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都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敢于发言的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及意见的胆量,最终师生之间实现共同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关注社会,发现问题,并积极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或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就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勇敢提出自己的建议。除了主动性,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关注的重要素养,我们教师在综合活动课进行中更加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善于利用小组成员合作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对于班内学生的表彰与奖励,更多地要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奖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的增强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例如,七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这课的教学的第一环节为:确定主题过程中就先指导全班分成几组,让每一小组自主选择调查的区域和主题,同时根据小组内每个人擅长的方面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主题,如“美丽乡村”“拆迁”“蓝天的诉说”等。对于这些自己定下的主题,学生们积极参与中,在后期的探究中始終保持高度的热情,并且通过分工合作提高了效率,最终也形成了有一定价值的调查报告。   (三)灵活运用教材是课程的有效手段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把教材作为一个载体,根据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材。综合探究课是每一个理论单元教学的灵魂,其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强,力求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程是否一定在每单元学习后才上,值得商榷。例如,在七年级第四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这课很好地总结了学习城市的方法:一线三层多角度。一线:以城市的发展(过去、现在、未来)为线。三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多角度: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人文环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等)。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先上这节课,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方法进行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明显感觉与上一单元比较,更容易接受与掌握本单元知识。因此对于一些农村初中学习比较薄弱的学生,先授之以渔,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四)考试导向是课程的风向标
  在教育体制、考试机制下,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学內容的庞杂,对于部分教学内容会有所弱化,这其中包含一部分综合探究课程。而教师对于一些常考点会重点学习,反复复习。甚至有些教师提出了:“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学。”虽然口号比较极端,但考试是风向标一直是一个定律。如果说前几年综合探究课在中考中的地位和分数比值不是十分明显的话,那么2018年历史与社会杭州A卷36题考杭州古镇塘栖1、2两个小题就充分体现了对七年级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这课教学过程中认识区域方法的重视。要学生自己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地图和所给的材料去分析区域。既然考试导向已发生明显变化,那么对于综合探究课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提高重视程度。
  另外,综合探究课程在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学科的综合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同时由于综合探究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指挥家,对于课堂的设计、节奏的把握,对学生的评价都要恰到好处,使课堂教学流畅、热烈、深刻。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必须改变的,同时教师需要纠正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家长应该配合教师完成实践课程的思想准备以及开展课程需要的思想方面的传递,确保学生以最高的积极性投入综合探究课程中,让学生能够切实提高动手能力,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大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分享,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历史社会综合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施福荣.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5):79-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冯 锐.论整体性教学设计的设计观[M].远程教育杂志,2009(5):19-22.
  [4]冯 锐,李晓华.教学设计新发展: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荷兰开放大学Jeroen J.G.van Merrienboer 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2):1-4.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资格考试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面试是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最能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考生能否顺利获取教师从业资格的关键环节。作为国家选拔教师入职的有效手段,教师资格面试对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教师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政策为依托,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参照面试环节测试要素及其评分标准
叙述冬季砼施工现状,介绍冬季砼施工原理、方法,从材料、砼拌和、砼浇筑、拆模、养护、质量检查等方面阐述冬季砼施工采取的措施。加强现场管理,保证冬季施工安全,完善内业资
对油页岩及其半焦基础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比较,这包括它们的密度、含油率、灰渣成分、灰熔融温度、可磨性、半焦的浸水及干燥实验、页岩油油品分析和瓦斯气体分析。结果表
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滑坡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灾害性,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和专业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软弱岩体的蠕变,更具隐蔽性、持续性,变形以常速率增长直至突发性的显性破
摘 要:教育改革在小学阶段的逐步推行,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开展经典诵读课程,引导学生挖掘国学经典的潜在魅力,进而让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诵读经典习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经典诵读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促进语文教学结构升级的主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目的 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治疗反应等的关系。方法选取经活检明确诊断为IMN患者5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
摘 要: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近年来,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热门程度逐步升高。但该学科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阐述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概况,分析了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课前预习必不可少,意义重大。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又该如何处理,是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课前预习需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Treg、APO-1、RyR-Ab、干扰素(IFN)-αAb、AchR-A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G患者和健康者Treg、APO-1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达",002527.SZ)是一家聚焦于工业自动化的上市公司。作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践行者,新时达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不仅是国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