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蒲松龄的《狼》嘲讽了狼的贪婪、凶狠与狡诈,赞美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从文本来看,这个故事的确嘲讽了狼的贪婪、凶狠与狡诈;至于屠户呢,可以称其“勇敢”,但若说他“机智”,则实在是与文本内容不符,不过是后人的过度解读而已,绝非作者蒲松龄的本意!
從文本来看,全文并没有叙述屠户使用计谋对付狼的行为。两狼“坠行”甚远时,屠户“投以骨”,这不过是本能的自保行为,根本谈不上机智。而“两狼并驱如故”时,“屠大窘”,害怕狼前后夹击,不知该怎么办。此时,正好看见田野中的柴草堆,他就急急“奔倚其下”。很明显,屠户并非想好了杀狼之术而把狼引过去,这还是本能地逃跑躲避。表面上看,屠户背倚柴草堆,占据了有利地形,避免了“前后受其敌”,实际上如果两狼一齐猛扑,屠户也就没有了退路。从第1自然段到第3自然段,屠户处处被动,所有行为都是本能的自保,谈不上使用智谋。
第4自然段描写了屠户杀狼的过程。从这一过程来看,屠户杀狼用的是勇力而非智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表明屠户杀死前面一只狼后正想离开,能杀死第二只狼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偶然的“转视积薪后”。“乃悟前狼假寐”表明屠户是后知后觉的,杀掉两只狼后才明白狼的诡计。从杀狼过程来看,屠户的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屠户暴起后,未能劈中狼,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如果屠户稍有犹豫,“暴起”的时间迟了一会,打洞的狼就有可能打洞成功,与诱敌的狼前后夹击,那么屠户能否战胜狼也就很难说了。是勇力和运气使屠户成功杀狼,保全了自己。
从故事情节来看,说文本赞美了屠户的勇敢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说赞美了屠户的机智,则实在是难以从文本中找依据。
从文本来看,屠户的勇敢也并非主动的勇敢,而是在情急之下“逼”出来的求生本能。倘若狼满足于“剩骨”,屠户就不会有杀狼的勇猛;倘若屠户的“弛担持刀”能震慑住狼,同样也不会有屠户杀狼的勇猛。当狼“眈眈相向”时,屠户明白不是狼死就是他亡,于是求生的本能让他“暴起”,刀劈两狼。屠户的勇敢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勇”。
综上所述,蒲松龄写《狼》这则故事,其本意只是嘲讽狼的贪婪、凶狠与狡诈:“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但丝毫也没有赞美屠户机智的意思。
從文本来看,全文并没有叙述屠户使用计谋对付狼的行为。两狼“坠行”甚远时,屠户“投以骨”,这不过是本能的自保行为,根本谈不上机智。而“两狼并驱如故”时,“屠大窘”,害怕狼前后夹击,不知该怎么办。此时,正好看见田野中的柴草堆,他就急急“奔倚其下”。很明显,屠户并非想好了杀狼之术而把狼引过去,这还是本能地逃跑躲避。表面上看,屠户背倚柴草堆,占据了有利地形,避免了“前后受其敌”,实际上如果两狼一齐猛扑,屠户也就没有了退路。从第1自然段到第3自然段,屠户处处被动,所有行为都是本能的自保,谈不上使用智谋。
第4自然段描写了屠户杀狼的过程。从这一过程来看,屠户杀狼用的是勇力而非智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表明屠户杀死前面一只狼后正想离开,能杀死第二只狼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偶然的“转视积薪后”。“乃悟前狼假寐”表明屠户是后知后觉的,杀掉两只狼后才明白狼的诡计。从杀狼过程来看,屠户的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屠户暴起后,未能劈中狼,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如果屠户稍有犹豫,“暴起”的时间迟了一会,打洞的狼就有可能打洞成功,与诱敌的狼前后夹击,那么屠户能否战胜狼也就很难说了。是勇力和运气使屠户成功杀狼,保全了自己。
从故事情节来看,说文本赞美了屠户的勇敢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说赞美了屠户的机智,则实在是难以从文本中找依据。
从文本来看,屠户的勇敢也并非主动的勇敢,而是在情急之下“逼”出来的求生本能。倘若狼满足于“剩骨”,屠户就不会有杀狼的勇猛;倘若屠户的“弛担持刀”能震慑住狼,同样也不会有屠户杀狼的勇猛。当狼“眈眈相向”时,屠户明白不是狼死就是他亡,于是求生的本能让他“暴起”,刀劈两狼。屠户的勇敢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勇”。
综上所述,蒲松龄写《狼》这则故事,其本意只是嘲讽狼的贪婪、凶狠与狡诈:“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但丝毫也没有赞美屠户机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