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恰到好处的科学评价,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作者从“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科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 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 能力评价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具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或者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我还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2.学会“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言。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们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可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因此,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到少“讲”多“听”,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二、注重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同时,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思路。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不吝啬赞许和鼓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的时候,我则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讲授完“长方体的体积”后,在学校操场的一侧,计划建一个体积6立方米的长方形水池,让学生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马上被激活,他们分别从砖块的数量、水池的外观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最佳方案。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通过比一比:谁的方案妙,谁的解法最简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创性和灵活性,在求异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突出“四性”,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到:(1)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我始终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2)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我不仅及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且尽可能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3)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口头的评价尽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三、侧重评价“三个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1.学生实际能力的水平是实施评价的起点。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应当把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能力看作是评价的起点。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水平是实施评价的重点。
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点。因而,应以学生潜在能力发挥的水平作为评价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習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关键词: 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 能力评价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具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或者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我还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2.学会“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言。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们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可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因此,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到少“讲”多“听”,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二、注重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同时,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思路。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不吝啬赞许和鼓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的时候,我则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讲授完“长方体的体积”后,在学校操场的一侧,计划建一个体积6立方米的长方形水池,让学生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马上被激活,他们分别从砖块的数量、水池的外观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最佳方案。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通过比一比:谁的方案妙,谁的解法最简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创性和灵活性,在求异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突出“四性”,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到:(1)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我始终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2)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我不仅及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且尽可能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3)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口头的评价尽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三、侧重评价“三个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1.学生实际能力的水平是实施评价的起点。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应当把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能力看作是评价的起点。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水平是实施评价的重点。
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点。因而,应以学生潜在能力发挥的水平作为评价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習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