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世纪,信息化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主流。因此,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初中生的一项信息技术与必备的技能。初中信息技术是属于科学劳动技能方面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更是应该把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重点,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做出努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 信息素养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主要阵地,要它面向全体初中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解决问题中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素养已经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何为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是指人的信息意识,是人对信息的认识,对信息的发布、筛选、判断的能力。同时,还是学生利用信息进行自我的学习,处理事情的能力等。在1998年,美国就制定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素养标准。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容。
  信息素养的含义十分广泛,笔者认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信息意识的含义是指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信息的发布、筛选、吸收的下意识的程度。要看一个人是否有信息素养,其信息素养多高,首先是要看他是否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的发布、筛选、分析、判断能力。能不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和工具,与他的信息能力紧密联系。信息道德具体是指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否能遵守社会道德与伦理,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写入新课程。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两者毫无关系。不少教师甚至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而在笔者看来,把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也是众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信息意识
  有些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时,片面强调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因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时间短,学生不了解这一方面与生活、学习的关系。从而不能形成学生把信息技术当作认知工具的意识。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标准及要求,去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对信息的获取、表达以及交流的能力;对信息与信息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方法的评价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与工具,解决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利用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时,遵守社会伦理道德,从而形成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观。
  (二)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促使中学生形成自我信息意识,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坚持信息道德,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习惯。
  (1)一些信息技术的教师,还没把信息素养当作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自身的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工具,从而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虽然了具备了一定的信息能力,但是社会和信息技术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信息能力也要与时俱进,站在教育的前端,不能忽视自身的提高。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那么学生会对教师失去信息,对知识失去兴趣。
  (2)从创新能力方面来讲,教师要使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上课时要注意听讲,教师在课堂的上强调的原理与方法。然后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自主创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点。所以要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同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能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创造力,体验到创新的快乐。比如,我在讲到WORD图文混排的知识时,需要涉及到绘图栏的工具时,我先只是提示了工具栏的重点工具,比如填充、自选、三维效果等,而其中具体怎么操作,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完成。结果学生们都完成不错的作品。通过实践,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规范并且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
  规范与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也不是一些危言耸听的案例,而是关注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细节。首先,在上课前,要设计好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情境中,遇到社会信息道德的问题。其次,在开展信息活动中,对学生碰到的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对信息道德提出明确的要求。最后,对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信息行为要检测、跟踪甚至反馈。
  当然,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这三者中,信息道德的培养最艰辛、最漫长,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者密不可分。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信息能力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核心。而信息道德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保持正确轨道的保证,关系到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之,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以及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纲要,积极主动开展信息技术的课程,规范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从形成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规范信息道德出发,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作是教学目标而努力。作为学校领导,要善于发现问题,给教师提供和创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平台;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要积极配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笔者相信,通过集体的努力,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必定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4.
  [2]刘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0(7).
  [3]詹青龙.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3.
  [4]杨丽.2000 年以来国内信息素质研究综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6).
  [5]张东,吴贺新,张德.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
其他文献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并进行重组和延伸,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者将“点金术”传授给学生的目的。  学校的教育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学生”单向教学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该模式增加了“学生←
初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这一时期呈现了李诗杜歌、柳骨颜筋、颠张醉素、韩柳散文、丹青神化等文人名士.本文主要研究的人物为初唐画家阎立本,拟从晋祠太宗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