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的交响、戏剧的合唱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满城尽带黄金甲》剧情及音乐的分析研究,揭示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表现和作用。尤其是对近年来我国影视大片制作规律及其音乐运用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不断促进影视艺术品质的发展,同时。针对该影片对音乐元素的运用及意义展开评析。
  [关键词]电影音乐 评析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上映了。这是张艺谋继《英雄》和《十面埋伏》两部古装文艺影片后的又一力作,张艺谋为该影片倾注了大量心血,竭尽了其才能,试图打造中国的古装文艺大片。
  张艺谋精心制作的这部古装文艺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从影视综合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有较完美的表现。观众不难从剧本感受到充斥着悬念、阴谋、爱情和仇恨及皇权淫威和血腥的皇室生活与权利争斗,它仿佛就是再现五代十国版的曹禺名著《雷雨》从其电影音乐中,让人体验到史诗般的交响音乐与宏大的男女人声合唱:从该影片场面、人物服饰和色彩运用上,其中辉煌宫殿,华彩的琉璃器皿,服装极尽耀眼的金黄色、银白色都让人们感受到唯美的视觉盛宴。更加之该片演员阵营庞大、众多著名演员出色而真实的表演,如耀眼群星璀璨夺目,所有这一切无疑为该影片成为当今中国影坛的第一文艺大片,也为张艺谋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电影与工业电影相结合这一理想,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实践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力图逐渐形成新的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理论。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方面。音乐作为影视综合艺术中服务于整体画面艺术的一个方面,在该片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对该片音乐艺术的运用展开评析。
  
  一、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音乐基调
  
  日本音乐家梅林茂先生担任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音乐制作。近年来,他在与中国导演合作制作了《十面埋伏》、《2046》和《周渔的火车》、《芳香之旅》等影片的主题音乐,这使梅林茂获得了非常宝贵的中国音乐元素资料。从音乐理论和技法上,梅林茂具有运用东方古典乐器和西洋乐器的能力,也能很好驾驭中、西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
  梅林茂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音乐制作倾注了巨大心血,在影片中他运用了西方交响乐与男女声不同形式的合唱,较好地与剧情和画面相结合,为整个影视诸多元素服务,哄托、渲染、升华了影视的艺术效果和品质。音乐的运用也尽可能考虑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体现中国古唐时期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状况,采用了佛教音乐曲调、儒家的诗赋礼仪及歌舞音乐形式,同时也运用了中国最为古典的钟磬音乐,这些音乐元素的应用很好地烘托了影片的氛围。董卫曾经评价“梅林茂和克劳斯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为电影创作的敬业精神是罕见的,每一段音乐配合怎样的画面和故事内容,他们都会和演奏者讲清楚。”
  具有哲学关怀的主要音乐元素关联着影视整体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尽管梅林茂在该影片中运用了诸多的中西音乐元素,但是宏大的西方交响音乐与多种形式的男、女声合唱从电影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部影片史诗般的音乐基调,而这种史诗般的交响音乐也为建构《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为中国古装大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经典的音乐运用
  
  梅林茂精心打造《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有许多经典的音乐章节和片段,例如:宫廷中具有强烈民族色彩钟磬的敲击声和皇宮厚重的宫门开启与关闭的低沉声音,这种背景音乐有直接渲染场景和画面的效果并与场景极其吻合,这里对这类音乐和音响就不再敷述。本节主要就梅林茂在影片中交响音乐及合唱音乐运用得较突出的经典部分进行评析。
  其一、《黄金甲》一开始便是皇帝与铁骑兵纵马驰骋的场面,紧张铁蹄声与鼓点极具男性的阳刚气质,另一方则是太后在宫中紧张精心化妆的画面,与之相对应的是弦乐快速演奏的妖媚音色的阴柔形成对比。形成强烈的音乐对比。宏大的交响音乐与男、女声合唱从电影一开始就形成了整部影片的音乐基本格调。
  其二、母后与太子意乱情谜时,女性的天性妩媚与其深刻权利意识的矛盾在低沉的大提琴中表现出一种阴沉气息并与小提琴的优美音色构成矛盾。
  其三、仅仅在杰王子终于到皇宮看望王后时,温馨的提琴弦乐音丝丝流淌从人的内心深处流出伴与天籁般的女声合唱巧妙地采用单韵母的“啊”音演唱,这一段音乐是母子感情的流露,这在该剧中是少有的。语义模糊的单韵母“啊”音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它与儒家的内敛和王室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心理相符合。更富有一种特有的哲理和思想。这也是梅林茂在男女合唱中反复运用非语义单韵母音而不使用文字演唱的绝妙之处。
  其四、重阳皇室成员团聚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最佳时刻,但是却成为皇帝当着家族成员体现其绝对权威的时机。强逼太后喝下毒药。这时音乐由典型的民族音乐再次配以女声无明确语义的单韵母“啊”音,伴以一把提琴的拨弦演奏,传递出的是凄冷与无赖,体现了皇室残酷无情的现实,它拔动并刺痛了人们的心,这就是皇家所谓的“规矩”。
  其五、太后被告知毒药真实情况时,富丽金色画面与音乐的辉煌反衬了皇宮的黑暗与残酷。皇帝亲自送药给皇后。假意温柔、体贴地将药吹凉,太后再次被迫喝下毒药,镜头随之转到太后头发凌乱,内心强忍痛苦刺绣菊花的画面,每一针都仿佛刺在自己的心上,酝酿着复仇的计划。此时音乐采用了一个女声的凄凉单音的“啊”来照应太后的孤寂和其内心的唯一信念——复仇。这种单一音符的同运用同样用在了纯洁少女小婵将去青州,不惜与太子分离,对爱情的执着,只不过采用了更为细膩柔美的单一女声音色,节奏也更为缓慢,力度更为轻柔,它与前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描绘出两个女性的内心世界。另外,旋律性、单音韵母的演唱更符合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其六、梅林茂终于在重阳节祭祀时用上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史诗般的交响音乐与气势磅礴的大合唱随着万名黄金战士行进的脚步声与冷兵器、飞矢箭羽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实反映了战争的效果。行动失败时母子悲伤相视与血腥的战争在悲壮的交响音乐与沉重合唱声中结束。染血的菊花及遍地尸体很快被艳丽的菊花和华丽的地毯代替,皇宮再次恢复了其富丽辉煌,在号乐和欢呼声中,皇帝又踏上了高高的宫殿台阶,礼炮雷鸣,笛子、扬琴、古筝等民族乐器的运用较好地渲染了民族重阳节的气氛。
  其七、最后一次,“皇室团聚”其情其景已与上次不一样了,为发泄对菊花战士的反叛,为证明皇帝的绝对权威和不容任何不忠与反叛,皇帝竟威逼儿子一杰皇子给自己的母亲暍下毒药。一幅尔虞我诈、六亲不认的王室家庭。杰最终选择了自刎当场,鲜血洒入毒药之中,成为皇家残酷“规矩”的牺牲品。画面惨烈具有较强的戏剧效果。此时音乐交响共鸣、强 烈的低音弦乐和大合唱以极强的音量和力度推进。此时的音乐以大交响、大合唱的形成,加上低音鼓点,音乐节奏渐渐加快,力度加大,音色浓烈,表现了一种悲剧的英雄气质,同时也夹杂着其何以生于皇家那无赖和悔恨的复杂情感。这种审美结果的形成正是影视音乐借助影视的特殊元素,衍生出新的明示艺术文化内涵的价值创造方式。
  
  三、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音乐存在的不足
  
  梅林茂先生为《满城尽带黄金甲》制作的音乐是非常优秀的。无论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还是西方交响乐及和声、合唱的运用都是其在中国古装大片中表现得最为成功的。但是,在实际的影视音乐创作中,诸多因素也同样影响着梅林茂,因此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音乐也会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梅林茂在该影片中运用得最为成功的宏大交响乐及单韵母男女声合唱同样也成为一柄双刃剑,由于宏大交响乐运用过于频繁,造成了音乐的单一,缺乏丰富性。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运用相对太弱。
  另外,在影片中也存在一些画面、剧情与音乐之间出现不相融合之处,例如:皇帝淋浴时交响音乐力度就过于沉重造成与场面不相符合,也并不能表现其冷酷的一面:画面中皇帝假意为太后切脉时的虚伪时音乐没能与画面形式相融。
  再者,所有音乐均是画面、剧情的直接解释及表象的情感升华,音乐运用缺乏画面、剧情与音乐的深层对话、隐喻,该剧最容易展开的深化主题思想的反衬手法竟然没有被运用。
  《满城尽带黄金甲》音乐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关键问题的并不是梅林茂的音乐,而是剧终音乐采用了电子与流行音乐元素的《菊花台》。周杰伦的这一曲,无论是从音乐或是文学的歌词,其风格和内容思想是与整部影视作品的基调不相符合甚至是相背的,并与梅林茂先生为的基调音乐相背,从影视音乐的创作特质上形成了整部影视剧音乐的龙头蛇尾之感,这也无疑给该片所谓视觉盛宴的音、画古装大片留下最为失败的一笔。这种现象正是当下艺术追逐商业利益和迎合市场为目的,牺牲了残存艺术精神的真实体现。与之相比,好莱坞的影视艺术加工车间的商业炒作手段也许会自叹不如了。
  
  四、结语
  
  《满城尽带黄金甲》运用了造型艺术的视觉美的要素,造就了精美的影视画面,诸多人物的表演也相当完美,剧情的戏剧性矛盾冲突也非常经典(尽管有借鉴与抄袭的痕迹),其中创造性的音乐元素及非语义文字符号的大量运用,构成了纷繁而复杂的信息群,它们以巨大的信息量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与听觉神经,感染着所有的观众。张艺谋再次使用其“高超而娴熟”的影视技术弥补了该片艺术品质和美学意义的缺陷和不足,最终建构了其当今中国的第一古装文艺大片。
  值得庆幸的是,该剧的音乐在梅林茂的精心打理下,带来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使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具有了更高的艺术品质,史诗般的交响音乐运用与创新的男女合唱,渲染了影片的情节,提升和丰富了影片的艺术及哲学思想,也最终带来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成功。
其他文献
台下十年功 王登 摄  联系、呼应其实是构图的关键词。什么是构图,构图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注意画面元素之间的联系、呼应是构图的重要规律。如果画面元素,尤其是主体与主要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呼应、有机联系,相互襯托的关系,那么,构图已经成功一大半了。平时拍摄应注意联系、呼应关系,看到优秀作品,也应该注意分析其中的联系、呼应关系。本期收到了许多优秀作品,特精选、展示如下。东方大港 史波君 摄海边的故事
摘要 《红高粱》作为继《黄土地》、《黑炮事件》之后中国电影的“电影化”历史性革命中的第三块里程碑。它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创造了一个极具发泄与煽动功能的情感氛围和寓言色彩的“民族国家”幻像,显示了中国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国家、民族、社会的意识形态,有民族特色地唱出了中华民族强烈、旺盛、不可压抑的求生存、求自由的生命之歌,传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关键词 《红高梁》 生命狂欢 意识形态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一直以来,很多电影人对纪录片制作情有独钟。随着中国的电检尺度的慢慢放松,年轻一辈的电影人不再有老一辈的那么多禁忌,无论是大电影,还是小电影,导演们不约而同地将摄影镜头对准一些敏感的非主流群体的题材,性、毒品以及同性恋题材,这些中国电影过去的雷区,也逐步被涉及。沈阳女导演英未来的《盒子》就是其中代表。  英未来的《盒子》采用纪录片的纪实手法
[摘要]影片《一曲难忘》演绎了伟大音乐家肖邦的传奇经历,影片申的电影音乐对人物表达了丰富的表现力。  [关键词] 一曲难忘 肖邦 革命练习曲 电影音乐的作用    1945年的美国影片《一曲难》曾获第19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最佳音乐六项提名。这是一部关于伟大的音乐家肖邦的传记片: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沙皇的铁蹄践踏着波兰,肖邦忧国忧民,经常参加秘密集会。
天水間 刘雪晶 摄 / 佳能EO S 5D Mark IV相机,60mm焦距,光圈F8,速度1/4000秒。冬日即景 刘雪晶 摄佳能EOS 5D MarkIII相机,73mm焦距,光圈F6.3,速度1/2500秒。遥远 刘雪晶 摄佳能EOS 5D Mark IV相机,300mm焦距,光圈F11,速度1/8000秒。忆江南 刘雪晶 摄佳能EOS 6D相机,300mm焦距,光圈F18,速度1/320秒
很久以前就曾设想过这个场景——以中央电视台做为背景,太阳刚刚升起的那一瞬间,舞者腾起。逆光的暖色调,给人带来一种与城市的融入感。 朱洪宇 摄西大望路 朱洪宇 摄三里屯 朱洪宇 摄  芭蕾舞演员通常在一方小小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但是每一个舞者都希望有一个无限大的舞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芭蕾舞者跳脱方框式舞台的束缚,置身于城市之中时,可以更随心所欲地展现自我。我们同他们一样,向往更大的舞台,向往更高的艺
作为新的I系列成员,适马35mm F2 DG DN | C具有与同系列产品一致的设计语言,令人赏心悦目。其体积在35mm定焦镜头中也属较小的,325g的重量不会带来太大负担。古典造型、经典手感  适马曾凭借35mm F1.4 DGUSM | Art让新生不久的Art产品线被广大摄影人认可。来到微单时代,I系列的35mm F2 DG DN| Contemporary以同样的规格再次做到了与众不同。融
秋葵 郁青峰摄冬瓜 郁青峰摄显微镜下美妙的果蔬世界  显微摄影,是指运用显微镜的镜头,将肉眼通常无法直接看到事物的细节高倍放大,用摄影的方式转换成影像。  借助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够看得更深、更远,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表达周围的世界。显微镜下的水果和蔬菜,既有叶脉、细胞和叶绿体等具象形态,也呈现出抽象的艺术构造。摄影师既可以表达光鲜靓丽的部分,也可以反映阴郁灰暗的角落。  摄影一方面记录当下,同时
[摘要]《落叶归根》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两部影片不同于商业大片之处在于它们在对社会小人物,当今热点的社会问题以及不同层次的人对根的探寻上体现了对人的关爱。  [关键词]小人物 社会问题 寻根    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文坛上曾兴起“寻根文学”的热潮,他们从文学寻根到文化寻根,力图找到自己国家的独特文学样式和风格,从而立足于世界文坛。尽管在寻根文学的实际创作中,大多数作家往往抓住某种民俗、习惯便
原图场景不错,构图方面比较乱,上、下方的荷塘元素可以去除。瞬间具有趣味性。光线为侧光,具有立体感。光的色彩略微偏暖,但感染力不足,尤其是水面色彩,显得沉闷。整个影调偏晦暗,也不太适合画面的情景。本期两位嘉宾基本是通过剪裁、影调、色调的控制最终制作出了好看的作品。  杨锦炎(福建)  图片前期构图过于松散,过多的元素干扰图片主题的表达。现场环境,光比较大,不能很好地表现影像的质感和层次。作者虽然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