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农民有着一种天然的情结。家庭出身农民;初到这个世界,父亲给我取的名字是“华逸农”;从12岁起,干过不少农活:放泥,播种,捉虫,喷药,除草,施肥,收割,脱粒……不但为家里挣得了不少工分,还在同伴中很有成就感。就是现在做教师20多年了,仍不肯丢弃“农民”的心态和气质,觉得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是件很惬意、幸福的事情。
凡是与农民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能体味到农民对于自己田里的庄稼所拥有的那份非常浓厚、深沉的感情,我觉得做教师也同样如此,真心诚意地喜爱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喜爱,是一种功夫,也是一门艺术。这种喜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功利的诉求;这种喜爱,是自心底里流出,而非虚伪的做秀。
哪怕勒紧腰带,哪怕走痛双脚,农民也要千方百计地挑选良种。教师应像农民精选种子那样精选教学内容,教皈依学,从学的视角,对冷冰冰的教材进行选择、加工、预热,以期引起学生火热的思考,制造令孩子们难忘的经历,让孩子们终身受用。
即使是最优良的种子,在未经耕作的土地里也难以生长。我们应该像农民深耕细翻土地那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应像西班牙斗牛士的红布,能唤起学生挑战自我的激情,又像“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的褒禅山,柳暗花明,内蕴丰厚。
在农业耕种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所以农民总是不断地调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栽培,细心地呵护。我们应像农民那样满怀期望、憧憬,但又从不希冀天上掉馅饼。新课程倡导因材施教,尊重生成性的课堂,但有预设的生成才是真正的精彩。预设需要全情的投入,需要兢兢业业的付出。
我们应像农民那样耐心地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傻事。
我们应像农民通过看天、摸土,确定播种时机那样寻找课堂上大胆地退与适宜地进的时机。
我们应像郭橐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使“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细细品味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或许是农业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所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
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
(摘自《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有删节)
凡是与农民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能体味到农民对于自己田里的庄稼所拥有的那份非常浓厚、深沉的感情,我觉得做教师也同样如此,真心诚意地喜爱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喜爱,是一种功夫,也是一门艺术。这种喜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功利的诉求;这种喜爱,是自心底里流出,而非虚伪的做秀。
哪怕勒紧腰带,哪怕走痛双脚,农民也要千方百计地挑选良种。教师应像农民精选种子那样精选教学内容,教皈依学,从学的视角,对冷冰冰的教材进行选择、加工、预热,以期引起学生火热的思考,制造令孩子们难忘的经历,让孩子们终身受用。
即使是最优良的种子,在未经耕作的土地里也难以生长。我们应该像农民深耕细翻土地那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应像西班牙斗牛士的红布,能唤起学生挑战自我的激情,又像“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的褒禅山,柳暗花明,内蕴丰厚。
在农业耕种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所以农民总是不断地调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栽培,细心地呵护。我们应像农民那样满怀期望、憧憬,但又从不希冀天上掉馅饼。新课程倡导因材施教,尊重生成性的课堂,但有预设的生成才是真正的精彩。预设需要全情的投入,需要兢兢业业的付出。
我们应像农民那样耐心地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傻事。
我们应像农民通过看天、摸土,确定播种时机那样寻找课堂上大胆地退与适宜地进的时机。
我们应像郭橐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使“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细细品味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或许是农业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所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
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
(摘自《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