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人文特色相当浓郁的通识课程,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借助该门课程引导大学生感受自然美,领悟人情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格,创造美的人生。
一.通过作品教学,引导大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
大千世界绚丽多姿,自然之美无处不在。波澜壮阔的大海,白云飘飞的蓝天,云雾缭绕的山峰,牛羊成群的草原是自然之美;喷薄欲出的红日,一泻万里的江水,变幻莫测的山市,美轮美奂的极光是自然之美;和风吹送,山花烂漫,百草丰茂,花果飘香,莺歌燕舞亦是自然之美……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倾倒、为之陶醉,又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情讴歌、倾情赞美。自然美是永恒的,又是变幻莫测的,它既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也是文学艺术永恒的题材。各类大学语文教材,都精心挑选了许多表现自然美的作品。有清新朦胧、淡雅幽静的荷塘之美,有大浪淘沙、一泻千里的长江之美,有千姿百态、花果交错的四季之美,有瑰丽奇特、壮观雄伟的楼阁之美,有一望无际、平坦开阔的草原之美,有清雅秀丽,各具特色的兰亭之美。每一本大学语文教材,都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幅美丽的大自然画卷。大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这一幅幅自然美的画卷帮助大学生打开,并引导他们去感受去欣赏其中的审美内容,同时培养大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例如徐中玉主编的高职版《大学语文》教材选入的王维的《汉江临泛》。这是一首融画入诗的力作,诗人描绘了泛舟汉江时所观赏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的盎然意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精神旨趣。这首诗与其充满阴柔之美的小诗不同,显示了王维山水诗的另一侧面,即画面壮阔,气势雄浑,极富阳刚之美。诗人的构思充满诗情画意,构图布局以简驭繁,意象颇有象外之趣。全诗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气韵生动,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犹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又如萧练武主编的湖北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选入的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篇描写江南冬天美景的著名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通过富有感情的神来之笔,以舒缓闲适的笔调,在多种对比之中,展现了江南冬天的温和、晴朗、明媚、润泽和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悠闲、洒脱的心情和对江南冬景的由衷喜爱。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传统的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又邈远的意境。
教师通过这些描绘自然美的作品,可以引导大学生感受、领略、欣赏祖国的山川之美,同时激发和陶冶他们热爱祖国之情操。
二.通过作品教学,引导高职生领悟人情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亲情观、友情观,培养大学生博爱的胸怀
大学语文可以通过作品的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中人情美占有一定的分量。教师要善于引导大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人情美因素,将学生培养成富有人情味的现代文明人。
如《致橡树》就是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诗歌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告白,坦诚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理解和信念。诗歌以女性的角色表达心声,一方面否定了男女关系中女性传统的依附性和一味奉献的角色意识,另一方面,又强调了爱情关系中女性的平等、独立意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尊重和依恋,既互相理解、信赖,又同甘苦共忧乐。诗人紧紧抓住木棉和橡树的外在特征,形象、贴切地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理解和追求。这首诗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是非常合适的。
被选入大学语文教材的老舍的《我的母亲》,文章记叙了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具有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他侄子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这篇祭文追叙他与十二郎孤苦相依的共同生活和真挚情谊,以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融注了深厚的感情。字里行间,凄楚动人,于萦回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被前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另外,还有《陈情表》至真至诚的孝心,《琵琶行》中同病相怜的真挚友情……
上述作品中感人至深的亲情,正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情教育、感恩教育的优秀资源,我们应借此引导大学生从文本展示的细节中体会亲情的平凡和伟大,质朴和高贵,珍贵和易逝,使他们的心变得温热、柔软、细腻,然后从文本到生活,“切己体察”,从审美的角度去感悟亲情,让他们从亲人朋友絮叨的话语和琐碎的小事中,体味出人间的真情至爱,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的美好与宝贵,从而懂得理解、珍惜、感恩、奉献。
三.通过作品教学,引导大学生欣赏艺术美,培养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就是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充分展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名篇,都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美的名篇。《李凭箜篌引》构思新奇,写来蹊径独辟。对乐曲本身,作者仅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渲染乐曲的诗句,由一系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构成,且多用神话传说,摹写新奇,词语峭丽,颇富浪漫气息。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的理解,且有着丰富的艺术联想力,通过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篇善于展示绘画美的作品,王维善于以画入诗、诗画相融。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素淡朦胧作为画面的底色,以空山、秋雨、明月、青松、泉水、翠竹、莲花等多种自然淳朴的景物作为描摹对象,笔调清新,色彩匀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清幽淡雅的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图。不仅如此,诗人还采用了声静相衬、画内景与画外音配合的手法,使有限的画面向无限的空间延伸;把有形无形、有声无声的情景进行了高度的契合和转换,使画面虚实互幻,情景相生,别具神韵;使诗情与画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完美的结合。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是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有机融合。
在这首诗中,诗人非常追求诗的音乐美。《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二、四句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平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也非常注重对诗歌的绘画追求,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境界。《再别康桥》中,诗的每一节都可以说得上是一幅温馨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就是一幅康河晚照图,诗的第五节就是一幅星辉泛舟图,诗人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景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既写景又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出了错落有致的建筑美。在诗的建筑美上,诗人讲究诗行的排列,如诗中,为了避免诗句过于整齐而呆板,诗人别出心裁地把每一节的偶数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数稍有增减,便诗行整齐中富于变化,充满了参差错落之美,让人赏心悦目。
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最佳载体。大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通过作品教学,努力引导大学生感受自然美,领悟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12 G383)
袁和平,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一.通过作品教学,引导大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
大千世界绚丽多姿,自然之美无处不在。波澜壮阔的大海,白云飘飞的蓝天,云雾缭绕的山峰,牛羊成群的草原是自然之美;喷薄欲出的红日,一泻万里的江水,变幻莫测的山市,美轮美奂的极光是自然之美;和风吹送,山花烂漫,百草丰茂,花果飘香,莺歌燕舞亦是自然之美……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倾倒、为之陶醉,又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情讴歌、倾情赞美。自然美是永恒的,又是变幻莫测的,它既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也是文学艺术永恒的题材。各类大学语文教材,都精心挑选了许多表现自然美的作品。有清新朦胧、淡雅幽静的荷塘之美,有大浪淘沙、一泻千里的长江之美,有千姿百态、花果交错的四季之美,有瑰丽奇特、壮观雄伟的楼阁之美,有一望无际、平坦开阔的草原之美,有清雅秀丽,各具特色的兰亭之美。每一本大学语文教材,都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幅美丽的大自然画卷。大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这一幅幅自然美的画卷帮助大学生打开,并引导他们去感受去欣赏其中的审美内容,同时培养大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例如徐中玉主编的高职版《大学语文》教材选入的王维的《汉江临泛》。这是一首融画入诗的力作,诗人描绘了泛舟汉江时所观赏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的盎然意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精神旨趣。这首诗与其充满阴柔之美的小诗不同,显示了王维山水诗的另一侧面,即画面壮阔,气势雄浑,极富阳刚之美。诗人的构思充满诗情画意,构图布局以简驭繁,意象颇有象外之趣。全诗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气韵生动,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犹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又如萧练武主编的湖北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选入的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篇描写江南冬天美景的著名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通过富有感情的神来之笔,以舒缓闲适的笔调,在多种对比之中,展现了江南冬天的温和、晴朗、明媚、润泽和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悠闲、洒脱的心情和对江南冬景的由衷喜爱。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传统的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又邈远的意境。
教师通过这些描绘自然美的作品,可以引导大学生感受、领略、欣赏祖国的山川之美,同时激发和陶冶他们热爱祖国之情操。
二.通过作品教学,引导高职生领悟人情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亲情观、友情观,培养大学生博爱的胸怀
大学语文可以通过作品的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中人情美占有一定的分量。教师要善于引导大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人情美因素,将学生培养成富有人情味的现代文明人。
如《致橡树》就是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诗歌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告白,坦诚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理解和信念。诗歌以女性的角色表达心声,一方面否定了男女关系中女性传统的依附性和一味奉献的角色意识,另一方面,又强调了爱情关系中女性的平等、独立意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尊重和依恋,既互相理解、信赖,又同甘苦共忧乐。诗人紧紧抓住木棉和橡树的外在特征,形象、贴切地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理解和追求。这首诗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是非常合适的。
被选入大学语文教材的老舍的《我的母亲》,文章记叙了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具有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他侄子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这篇祭文追叙他与十二郎孤苦相依的共同生活和真挚情谊,以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融注了深厚的感情。字里行间,凄楚动人,于萦回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被前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另外,还有《陈情表》至真至诚的孝心,《琵琶行》中同病相怜的真挚友情……
上述作品中感人至深的亲情,正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情教育、感恩教育的优秀资源,我们应借此引导大学生从文本展示的细节中体会亲情的平凡和伟大,质朴和高贵,珍贵和易逝,使他们的心变得温热、柔软、细腻,然后从文本到生活,“切己体察”,从审美的角度去感悟亲情,让他们从亲人朋友絮叨的话语和琐碎的小事中,体味出人间的真情至爱,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的美好与宝贵,从而懂得理解、珍惜、感恩、奉献。
三.通过作品教学,引导大学生欣赏艺术美,培养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就是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充分展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名篇,都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美的名篇。《李凭箜篌引》构思新奇,写来蹊径独辟。对乐曲本身,作者仅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渲染乐曲的诗句,由一系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构成,且多用神话传说,摹写新奇,词语峭丽,颇富浪漫气息。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的理解,且有着丰富的艺术联想力,通过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篇善于展示绘画美的作品,王维善于以画入诗、诗画相融。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素淡朦胧作为画面的底色,以空山、秋雨、明月、青松、泉水、翠竹、莲花等多种自然淳朴的景物作为描摹对象,笔调清新,色彩匀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清幽淡雅的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图。不仅如此,诗人还采用了声静相衬、画内景与画外音配合的手法,使有限的画面向无限的空间延伸;把有形无形、有声无声的情景进行了高度的契合和转换,使画面虚实互幻,情景相生,别具神韵;使诗情与画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完美的结合。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是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有机融合。
在这首诗中,诗人非常追求诗的音乐美。《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二、四句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平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也非常注重对诗歌的绘画追求,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境界。《再别康桥》中,诗的每一节都可以说得上是一幅温馨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就是一幅康河晚照图,诗的第五节就是一幅星辉泛舟图,诗人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景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既写景又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出了错落有致的建筑美。在诗的建筑美上,诗人讲究诗行的排列,如诗中,为了避免诗句过于整齐而呆板,诗人别出心裁地把每一节的偶数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数稍有增减,便诗行整齐中富于变化,充满了参差错落之美,让人赏心悦目。
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最佳载体。大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通过作品教学,努力引导大学生感受自然美,领悟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12 G383)
袁和平,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