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实践中,职校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消除学生自卑感成为职业教育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认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给予学生持久正面的鼓励是帮助学生重塑自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职校生 自信 自卑 鼓励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3)02(a)-0213-01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发现现在的很多学生大多具有失败的人生体验,他们的自卑心理较强。一些学生在学习期间长期得到表扬和称赞,“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等成了不少学生的心理定势,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不能做到自我接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是职业教育必须面临和解决得问题,帮助职校生重塑自信就成为开门入学的第一课,那么如何才能帮助他们重塑自信呢?
1、要及时地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注意到在谈论如何重新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的问题时老师们经常说的话是“唉,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字:懒。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们认为人的个性是无法改变的,因而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势:这些学生改不了。其实,所谓“个性”不过是一种独特的、很多种习惯的组合,是用来表现一个人特点的标签,实际上就是习惯性的多种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习惯即是一系列的行为组成的。如果我们改变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我们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习惯,实际上我们也就改变了这个人的个性。只要我们能改变学生“上课不听”、“抄作业”、“不看书”等不良习惯,这些学生学习上“懒”的标签便可撕去。
“改变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这些学生就会回复到以前的样子。”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开始一段时间是认真听课了,独立完成作业了,可一段时间过后便一切照旧。其实这正说明了学生能改变。教育者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新的行为为什么不能保持下去成为一种新的习惯呢?因为形成一种新的习惯需要足够的支持和足够长的时间保证。一个学生新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足够多的鼓励。
“有些学生不想改变自己,或者说对自己的改变有抵触情绪。”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他自己不想学,我有什么办法?”认为只有在学生自己想变好时,教师才能改变他们或帮助他们改变。可事实是:没有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曾愿意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没有学生愿意自己考试不及格。之所以出现今天的状况,是学生起初在学习上遇到挫折而引发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却缺乏老师和家长的的正面引导,这种缺乏从另一方面讲,便是对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鼓励,老师和同学的言行,不断地巩固着他的这种行为方式,时间一长,学生自己也认同了自己不可能学好的观点。
2、要持久的给予学生正面鼓励
正面鼓励就是改变行为方式最有效的办法,而且使用这种方法不管是给予还是接受,都是令人愉快的,正如作家马克?吐温说的:“一句赞美我的话就能使我活两个月。”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斯认为:“某个行为出现之后,正面鼓励的力量就在于能够使那种行为得到增强,而正面鼓励就是实施这种力量的过程。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好的学习行为给予足够和有效的正面鼓励,我们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的成功中重新树立自信。
2.1 适当的期望目标和即时的正面鼓励相结合
老师在用正面鼓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生相对普高的学生来讲,学习基础要差,教师制订的对学生要求的期望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高。心理学家洛克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合适的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它能诱发人的动机,规定人的方向。从激励效果的角度来讲,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有具体的目标比空泛的号召性的目标好,需经过一定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比具有较高难度的目标好。在学生朝着目标行动的过程中正面鼓励还要掌握即时的原则:鼓励一种有益行为的最佳时间,就是在那种行为正在发生的时候。及时给予正在发生行为的行为者以奖励,必然会强化那种行为。
2.2 正面鼓励不要与批评同时进行
当学生有进步时,老师肯定会进行一些正面鼓励,但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在鼓励这一行为的同时,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实际上暗指学生没有做得更好,从而减弱了正面鼓励对这一行为的激励作用。我以前在教育自己学生时也常常犯这个错误。一次学生兴奋地告诉我他考试得了96分。我看了一下试卷说:“好样的。”接着又说:“怎么这里也会搞错,太不应该了,不然就是100分了。”此时学生再也没有了开始时的兴奋。我后面的一句话事实上等于说:你考了96分依然不够好。学生不会把我的话当作一种鼓励,而是当作一种批评。老师们在表扬学生时常常说:“某某同学这次作业能独立完成,但字迹不够清楚。”或者是:“某某同学听课很认真,但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这样的鼓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实上,教育者只需要对你满意的行为进行正面鼓励就可以了,至于不足,最好是在其他合适的场合提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2.3 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正面鼓励
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讲:“我对他进行了鼓励,可是他却没有改变。”我认为这是因为正面鼓励太少,还不足以使学生发生改变。事实上,一次或几次正面鼓励不可能长时间或者显著地改变一种行为方式。少数几次正面鼓励不可能马上就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那么,要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我们给予多少正面鼓励才算够呢?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因人而异。如果一个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好的行为方式增强了,那就是他可能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如果一种好的行为方式刚出现,却又很快消失了,那说明他没有得到足够的鼓励。
总之,自信来自一次一次,大大小小的成功体验,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对教训的反省,来自于乐观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只要帮助学生找准目标,不懈努力,一个个的成功都会向他走来。
【关键词】职校生 自信 自卑 鼓励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3)02(a)-0213-01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发现现在的很多学生大多具有失败的人生体验,他们的自卑心理较强。一些学生在学习期间长期得到表扬和称赞,“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等成了不少学生的心理定势,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不能做到自我接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是职业教育必须面临和解决得问题,帮助职校生重塑自信就成为开门入学的第一课,那么如何才能帮助他们重塑自信呢?
1、要及时地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注意到在谈论如何重新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的问题时老师们经常说的话是“唉,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字:懒。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们认为人的个性是无法改变的,因而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势:这些学生改不了。其实,所谓“个性”不过是一种独特的、很多种习惯的组合,是用来表现一个人特点的标签,实际上就是习惯性的多种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习惯即是一系列的行为组成的。如果我们改变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我们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习惯,实际上我们也就改变了这个人的个性。只要我们能改变学生“上课不听”、“抄作业”、“不看书”等不良习惯,这些学生学习上“懒”的标签便可撕去。
“改变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这些学生就会回复到以前的样子。”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开始一段时间是认真听课了,独立完成作业了,可一段时间过后便一切照旧。其实这正说明了学生能改变。教育者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新的行为为什么不能保持下去成为一种新的习惯呢?因为形成一种新的习惯需要足够的支持和足够长的时间保证。一个学生新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足够多的鼓励。
“有些学生不想改变自己,或者说对自己的改变有抵触情绪。”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他自己不想学,我有什么办法?”认为只有在学生自己想变好时,教师才能改变他们或帮助他们改变。可事实是:没有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曾愿意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没有学生愿意自己考试不及格。之所以出现今天的状况,是学生起初在学习上遇到挫折而引发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却缺乏老师和家长的的正面引导,这种缺乏从另一方面讲,便是对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鼓励,老师和同学的言行,不断地巩固着他的这种行为方式,时间一长,学生自己也认同了自己不可能学好的观点。
2、要持久的给予学生正面鼓励
正面鼓励就是改变行为方式最有效的办法,而且使用这种方法不管是给予还是接受,都是令人愉快的,正如作家马克?吐温说的:“一句赞美我的话就能使我活两个月。”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斯认为:“某个行为出现之后,正面鼓励的力量就在于能够使那种行为得到增强,而正面鼓励就是实施这种力量的过程。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好的学习行为给予足够和有效的正面鼓励,我们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的成功中重新树立自信。
2.1 适当的期望目标和即时的正面鼓励相结合
老师在用正面鼓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生相对普高的学生来讲,学习基础要差,教师制订的对学生要求的期望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高。心理学家洛克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合适的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它能诱发人的动机,规定人的方向。从激励效果的角度来讲,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有具体的目标比空泛的号召性的目标好,需经过一定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比具有较高难度的目标好。在学生朝着目标行动的过程中正面鼓励还要掌握即时的原则:鼓励一种有益行为的最佳时间,就是在那种行为正在发生的时候。及时给予正在发生行为的行为者以奖励,必然会强化那种行为。
2.2 正面鼓励不要与批评同时进行
当学生有进步时,老师肯定会进行一些正面鼓励,但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在鼓励这一行为的同时,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实际上暗指学生没有做得更好,从而减弱了正面鼓励对这一行为的激励作用。我以前在教育自己学生时也常常犯这个错误。一次学生兴奋地告诉我他考试得了96分。我看了一下试卷说:“好样的。”接着又说:“怎么这里也会搞错,太不应该了,不然就是100分了。”此时学生再也没有了开始时的兴奋。我后面的一句话事实上等于说:你考了96分依然不够好。学生不会把我的话当作一种鼓励,而是当作一种批评。老师们在表扬学生时常常说:“某某同学这次作业能独立完成,但字迹不够清楚。”或者是:“某某同学听课很认真,但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这样的鼓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实上,教育者只需要对你满意的行为进行正面鼓励就可以了,至于不足,最好是在其他合适的场合提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2.3 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正面鼓励
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讲:“我对他进行了鼓励,可是他却没有改变。”我认为这是因为正面鼓励太少,还不足以使学生发生改变。事实上,一次或几次正面鼓励不可能长时间或者显著地改变一种行为方式。少数几次正面鼓励不可能马上就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那么,要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我们给予多少正面鼓励才算够呢?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因人而异。如果一个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好的行为方式增强了,那就是他可能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如果一种好的行为方式刚出现,却又很快消失了,那说明他没有得到足够的鼓励。
总之,自信来自一次一次,大大小小的成功体验,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对教训的反省,来自于乐观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只要帮助学生找准目标,不懈努力,一个个的成功都会向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