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部剧,伴随着广东人吵吵闹闹、嘻嘻哈哈,—转眼十年已过,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越拍越火,俨然成为羊城人的家常菜,不知不觉创造了中国肥皂剧之最。而“康家”那位时而和善时而固执但永远是全家主心骨的老头已成为广东家长的典型代表。
“生仔未必就是福,要娶新抱要分屋,老屋分入D外来燕,鸡同鸭讲眼碌碌。公公婆婆坐客堂,望得俺门心发慌,大红花轿I LOVE YOU,最怕日日要煲靓汤……”这是已经播放了1800集的粤语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的主题曲,鲜活地写照了广东人家的生活场景。
这部剧,伴随着广东^吵吵闹闹、嘻嘻哈哈,一转眼十年已过,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越拍越火,俨然成为羊城人的家常菜,不知不觉创造了中国肥皂剧之最。而“康家”那位时而和善时而固执但永远是全家主心骨的老头已成为广东家长的典型代表。“康伯”何以魅力无限,其扮演者,老艺术家龚锦堂老师的表演功力可不是空穴来风。
实力派老艺术家龚锦堂老师今年73岁,但是当他向我们走来时,眉扬目展,高大挺拔。问其有多少粉丝,龚老笑容可掬,表示没有没有。其实龚老成名甚早,更是在千禧之年参演《外来媳妇本地郎》成为羊城最著名家长,绝对的腕级人物,被无数观众喜爱,“康伯”的称呼由此流传开来。
70年广州时光
还没有“康伯”之前,龚老一直活跃在岭南影视圈,自称南派风格的他踏入演艺道路后一直是广州话剧团的演员。而在成为演员之前,他是在广州西关成长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龚老的家族是典型的西关人家,外婆即是两关小姐,家族从商者甚多,至今表哥表姐们多半在海外做生意。而再往前说。祖上为官,官及四品,家谱上仍有记载。
1958年的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给人们制造了很多的偶然。在高中时,他就因为“吃饭不用钱,还有零花钱”这么单纯的想法,于是进了艺校学习,就是当时的广东戏剧学校。后来很多人说他帅气,外形条件好,所以很快能突围出来,其实这只是先天条件的一部分。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演员对业务,对修为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即便是这样,面对角色的时候,各人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就体现出了天赋的作用,是不是能够把自己融到角色当中,除了勤奋,真是要靠演员自己的灵性。当时班上所有的同学,现在还在演戏只有他一人,无论是否命中注定,岁月证明,演员这个职业是非常适合龚老的。而后来的《外》剧,实际是将龚老几十年的演艺功力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
1962年,羊城话剧团成立,龚老成了该团的正式演员。在时代话剧《夺印》中出演民兵队长,其身材高大,形象突出,而最重要的是,他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觉。1963年,在话剧《千万不要忘记》中龚老出渲男一号丁少纯,这部戏的电影版在全国非常红,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扮演丁少纯的演员必定是偶像派巨星,而龚老刻画工人丁少纯不寻常的个性光靠外形条件是绝对不行的,如何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是龚老从艺以来最为重视的事情。
在羊城话剧团更名为广州话剧团之后,龚老已扬名立万,成为中国南方最优秀的青年演员之一。在话剧《南海长城》中,他开始尝试跳脱工人等正面形象的程式,出演一些反面形象,如话剧《72家房客》中让人厌恶的“三六九”等等。
如今,龚老早已从广州话剧团退休,但是他一直喜欢居住在团里的家属楼。一个闹中取静的小区,典型的单位住宅,楼旁边就是广州十三号剧院,曾经一票难求的剧场至今仍有很强的影响力,有剧目演出时,观众甚多。而小区宣传廊里,一幅幅生动的剧团剧照陈列其中,很多剧目中都有龚老的身影。
近十年,龚老已不再参加其他剧目的演出,而是全身心投入在《外》剧中。每周两集,拍摄五天,年轻演员因为档期经常调整时间表。而龚老每天必象上班一样来到广东电视台,在大型的室内布景中拍摄,或者是琢磨台词。本来退休可享享清福的龚老放弃了远途旅行的计划,兢兢业业地塑造着另一个广州著名老头——“康伯”。
“康伯”——活在市井之间
2000年,广东电视台决定要拍摄一部反映广州普通市民生活的室内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经退休的龚老是第一个被确定下来的主演,出演一家子中的主心骨“康伯”,虽然前期只有60集的规划,但是一拍下来,10年光阴流转,《外》剧已经成为反映广州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轻松幽默的剧情和演员团队的生动演绎,使《外》副成为百姓每周必看的剧集,在广东甚至整个中国影响巨大,之后很多电视台开始出品带有地域特色的连续剧,都会将《外》剧做为范例来研究。
而这个地域特色正是龚老在扮演“康伯”的时候最认真琢磨的一件事,外来媳妇已经是广州常见的家庭现象,包括龚老本人,家里就有儿媳自河南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外》剧里的故事是那么熟悉,但是要演活“康伯”,工夫体现于细节。
“康伯”是广州的老西关人,典型的在岭南文化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剧中赋予他的职业是会计,因此他既具有广州入的宽容、随缘、和善,同时又在职业生涯中形成了精明甚至有点抠门的特质。其实这个人物与龚老本身的性格是有很大差异的。龚老事业顺利,爱好广泛,并没有剧中的那么多儿子,因此生活相对简单,爱家,爱朋友,爱演艺事业。待人随和,喜欢低调的生活。谈话的眉宇之间强烈地传递着艺术的感染气息,虽然年逾古稀,但演员必须保持的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使龚老看起来充满年轻的朝气。在这样养尊处优的环境下生活的人去拿捏一个跟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差并不多的角色时,龚老要使自己完全进入到“康伯”的市井生活状态,才能在举手投足间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康伯”。
正是由于这种认真的琢磨,“康伯”活了,在广州帮俞户晓,人缘特好。广州人喜欢这个普通人家的老头,精打细算认死理儿,家务干得最少,但时刻操心的家里的大事小情,过好小家不正是大多数广州人特别重视的吗?“康伯”对上了广州人的口味,他代表了这个时代广州老人家的活状态和思想状态。富也好、穷也罢,一家人开开心心最重要。
大城市,小人家。龚老喜欢广州。就是喜欢这样的一种氛围。龚老现在保留着一个被老伴经常投诉的习惯,就是与各种行业的人聊天,因为这是深入生活的最直接的手段。不喜欢上网的他,经常在新华书店买来书籍阅读。为角色积累生活。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自己去白云山上接60斤的泉水提回家,然后看看电视,点评一下“北派”演员的表演,“其实表演都是相通的,干我们这行就必须要勤奋、认真,要真实。”龚老的“康伯”没有表演痕迹。这正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生仔未必就是福,要娶新抱要分屋,老屋分入D外来燕,鸡同鸭讲眼碌碌。公公婆婆坐客堂,望得俺门心发慌,大红花轿I LOVE YOU,最怕日日要煲靓汤……”这是已经播放了1800集的粤语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的主题曲,鲜活地写照了广东人家的生活场景。
这部剧,伴随着广东^吵吵闹闹、嘻嘻哈哈,一转眼十年已过,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越拍越火,俨然成为羊城人的家常菜,不知不觉创造了中国肥皂剧之最。而“康家”那位时而和善时而固执但永远是全家主心骨的老头已成为广东家长的典型代表。“康伯”何以魅力无限,其扮演者,老艺术家龚锦堂老师的表演功力可不是空穴来风。
实力派老艺术家龚锦堂老师今年73岁,但是当他向我们走来时,眉扬目展,高大挺拔。问其有多少粉丝,龚老笑容可掬,表示没有没有。其实龚老成名甚早,更是在千禧之年参演《外来媳妇本地郎》成为羊城最著名家长,绝对的腕级人物,被无数观众喜爱,“康伯”的称呼由此流传开来。
70年广州时光
还没有“康伯”之前,龚老一直活跃在岭南影视圈,自称南派风格的他踏入演艺道路后一直是广州话剧团的演员。而在成为演员之前,他是在广州西关成长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龚老的家族是典型的西关人家,外婆即是两关小姐,家族从商者甚多,至今表哥表姐们多半在海外做生意。而再往前说。祖上为官,官及四品,家谱上仍有记载。
1958年的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给人们制造了很多的偶然。在高中时,他就因为“吃饭不用钱,还有零花钱”这么单纯的想法,于是进了艺校学习,就是当时的广东戏剧学校。后来很多人说他帅气,外形条件好,所以很快能突围出来,其实这只是先天条件的一部分。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演员对业务,对修为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即便是这样,面对角色的时候,各人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就体现出了天赋的作用,是不是能够把自己融到角色当中,除了勤奋,真是要靠演员自己的灵性。当时班上所有的同学,现在还在演戏只有他一人,无论是否命中注定,岁月证明,演员这个职业是非常适合龚老的。而后来的《外》剧,实际是将龚老几十年的演艺功力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
1962年,羊城话剧团成立,龚老成了该团的正式演员。在时代话剧《夺印》中出演民兵队长,其身材高大,形象突出,而最重要的是,他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觉。1963年,在话剧《千万不要忘记》中龚老出渲男一号丁少纯,这部戏的电影版在全国非常红,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扮演丁少纯的演员必定是偶像派巨星,而龚老刻画工人丁少纯不寻常的个性光靠外形条件是绝对不行的,如何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是龚老从艺以来最为重视的事情。
在羊城话剧团更名为广州话剧团之后,龚老已扬名立万,成为中国南方最优秀的青年演员之一。在话剧《南海长城》中,他开始尝试跳脱工人等正面形象的程式,出演一些反面形象,如话剧《72家房客》中让人厌恶的“三六九”等等。
如今,龚老早已从广州话剧团退休,但是他一直喜欢居住在团里的家属楼。一个闹中取静的小区,典型的单位住宅,楼旁边就是广州十三号剧院,曾经一票难求的剧场至今仍有很强的影响力,有剧目演出时,观众甚多。而小区宣传廊里,一幅幅生动的剧团剧照陈列其中,很多剧目中都有龚老的身影。
近十年,龚老已不再参加其他剧目的演出,而是全身心投入在《外》剧中。每周两集,拍摄五天,年轻演员因为档期经常调整时间表。而龚老每天必象上班一样来到广东电视台,在大型的室内布景中拍摄,或者是琢磨台词。本来退休可享享清福的龚老放弃了远途旅行的计划,兢兢业业地塑造着另一个广州著名老头——“康伯”。
“康伯”——活在市井之间
2000年,广东电视台决定要拍摄一部反映广州普通市民生活的室内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经退休的龚老是第一个被确定下来的主演,出演一家子中的主心骨“康伯”,虽然前期只有60集的规划,但是一拍下来,10年光阴流转,《外》剧已经成为反映广州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轻松幽默的剧情和演员团队的生动演绎,使《外》副成为百姓每周必看的剧集,在广东甚至整个中国影响巨大,之后很多电视台开始出品带有地域特色的连续剧,都会将《外》剧做为范例来研究。
而这个地域特色正是龚老在扮演“康伯”的时候最认真琢磨的一件事,外来媳妇已经是广州常见的家庭现象,包括龚老本人,家里就有儿媳自河南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外》剧里的故事是那么熟悉,但是要演活“康伯”,工夫体现于细节。
“康伯”是广州的老西关人,典型的在岭南文化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剧中赋予他的职业是会计,因此他既具有广州入的宽容、随缘、和善,同时又在职业生涯中形成了精明甚至有点抠门的特质。其实这个人物与龚老本身的性格是有很大差异的。龚老事业顺利,爱好广泛,并没有剧中的那么多儿子,因此生活相对简单,爱家,爱朋友,爱演艺事业。待人随和,喜欢低调的生活。谈话的眉宇之间强烈地传递着艺术的感染气息,虽然年逾古稀,但演员必须保持的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使龚老看起来充满年轻的朝气。在这样养尊处优的环境下生活的人去拿捏一个跟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差并不多的角色时,龚老要使自己完全进入到“康伯”的市井生活状态,才能在举手投足间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康伯”。
正是由于这种认真的琢磨,“康伯”活了,在广州帮俞户晓,人缘特好。广州人喜欢这个普通人家的老头,精打细算认死理儿,家务干得最少,但时刻操心的家里的大事小情,过好小家不正是大多数广州人特别重视的吗?“康伯”对上了广州人的口味,他代表了这个时代广州老人家的活状态和思想状态。富也好、穷也罢,一家人开开心心最重要。
大城市,小人家。龚老喜欢广州。就是喜欢这样的一种氛围。龚老现在保留着一个被老伴经常投诉的习惯,就是与各种行业的人聊天,因为这是深入生活的最直接的手段。不喜欢上网的他,经常在新华书店买来书籍阅读。为角色积累生活。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自己去白云山上接60斤的泉水提回家,然后看看电视,点评一下“北派”演员的表演,“其实表演都是相通的,干我们这行就必须要勤奋、认真,要真实。”龚老的“康伯”没有表演痕迹。这正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