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换心 以爱换爱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曾谈到,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不能形成得合适。可见,中小学生阶段是对孩子们进行品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其主要表现为:(1)理解爱护学生,以爱感人;(2)尊重鼓励学生,以爱治人;(3)平等对待学生,以愛育人。
  关键词:品德养成教育;理解;爱护;尊重;平等
  
  “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蜡在柔软的时候容易定形、定样;硬了的时候就容易破碎。一棵幼小的植物可以种植、移植、修剪,可以任意转向。当它长成一株树木以后,就不可能这样办了。新生的蛋,放在母鸡身下,很快就变暖,生出了小鸡;它们一到陈旧的时候就不会这样了。假如一个骑士想要训练一匹马,一个农夫想要训练一头牛,一个猎人想要训练一只狗或一只鹰,他们必须在它们很小的时候选来作这种种用途;否则他们便会劳而无功。显然,这层道理对于人类本身也是适用的。”(夸美纽斯语)可见,中学阶段仍然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
  
  一、 理解爱护学生,以爱感人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感情,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与动力。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亦是教师获得成功的需要。
  1. 理解爱护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地帮助,还是严肃地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学生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重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2. 理解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班主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操纵着人的心灵大门的启用,对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起着过滤和催化剂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解是前提,关心是条件,爱护是手段。平时应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多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分信任你,学生的心扉才会向你敞开,我们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对症下药”。
  3. 理解爱护学生,使集体更具向心力。要想带好班,首先就得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才能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教育。我了解学生的方法除了进行调查访问、听取学生反映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班上挂起一个小信箱。这个小信箱可以收到同学各种各样的信件,有批评不良倾向的,有表扬好人好事的,有反映学生愿望与意见的,为我了解学生、掌握全班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全面做好班级工作,让班集体更具向心力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二、 尊重鼓励学生,以爱治人
  
  1. 尊重鼓励学生,承认差异。我们应该承认——如今,体罚学生的现象不多了,可“心罚”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俗话说: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好、中、差,就可以分出三、六、九等来,就像是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样。学生亦然。有一些教师的眼里,一大群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时间一长,总能从中感觉出好、中、差来。而这“差”也不单单是指文化成绩差的学生,而是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或文化成绩、或思想意识、或行为习惯相对班级整体来说要差一些的学生。这些“差生”本应是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需要学校、老师更多的尊重支持和理解。然而,这些“差生”却遭遇着种种校园歧视,自尊心一次次地受到挫伤。相对于体罚更严重的“心罚”,使他们很难形成健康的心理,个性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危害。
  2. 尊重鼓励学生,平等相处。由于我们的一些教师对新时代的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缺乏深刻的认识,心理上的不愿理解或不能理解变成了对学生的可怕的偏见。而事实上,情感是联结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感情的好坏。师生间搭起感情交流的桥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学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感情交流,缺乏必要的尊重,教师所做的教育工作就会被学生视为陈旧的说教,也就显得苍白无力,收效甚微,甚至无效。教育过程缺少学生的自愿参与,“互动”成为一相情愿的“单动”,智慧的火花碰上冰冷的雪墙,绝对不会产生共鸣。
  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的是“师道尊严”,这本身并不错,但由于过分突出这一点,反而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尊重。有些教师为了显示“师道尊严”,对学生过分的严肃,让学生觉得其可敬而不可亲,也就只能敬而远之。有的教师甚至摆出“唯我独尊”的架势和“家长制”作风,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消极的状态。我们对一些现成的做法已经视为正常,早已深深积淀于意识深处,以至于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比如师生谈话难以做到平起平坐,使学生感到不安;学生迟到了要喊“报告”,老师当众责备,使学生感到尴尬;还有的动不动就翻学生书包,使学生感到隐私权受到侵犯等。这些在无形中伤害了学生,而我们还觉得是应该的。这不仅不利于培养教育学生,而且不利于形成学生的“尊重”意识和习惯。
  
  三、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以爱育人
  
  教师尊重学生,重要的是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尤其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差生”,要相信每个“差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教师不能轻易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对待所谓“差生”,千万不能将他们看死。看死了他们,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走进了死胡同。教师要信任“差生”,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类型的“差生”。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没有优生和差生的区别。学生的差异只是表现在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就是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从一定意义上说,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1. 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时间久了,学生的依赖性、神经质、故意 ……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 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的学生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评完事,而是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严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作为教育者,时刻都要伸出热情之手帮助其向上攀登,用自己的真诚感化学生,用爱心去换取学生美好的人生。同时,教育者应该清醒认识到,在经济浪潮不断冲击校园这片净土的今天,师爱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更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更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要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把师爱渗透到学生品德养成教育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乐清市虹桥镇二中)
其他文献
在举国上下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教育似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涌向学校,重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创造教育,只有通过创造型教师的培养才能催生出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因此,怎样培养创造型教师是目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造型学生要有创造型教师来培养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国际上已经把21世纪视为创造世纪,谁有创造精神,谁就是一类国家,否则就是二类国家,
1978年3月9日,从全国各地千挑万选出来的21名少年组成了中国首个少年班,被称为新中国“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他们被送入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学习,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  入学不久,少年班的宁铂、谢彦波和干政便成为家喻户晓的三大“神童”。几十年后,宁铂出家为僧,谢彦波和两位导师闹翻,干政患上精神疾病,一个时代落下帷幕。从红极一时到跌下神坛,三大“神童”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折
不知道从什么时代开始,日本东北地区发展的脚步逐渐落后于其他地区。但如果稍微回顾一下日本的历史,也许不难从中找出一些必然的因素。  日本的历史最早有记载是从绳文时代开始,而绳文时代的遗迹,从北海道到冲绳散布了全国各地。那时出土的人骨被认为是日本人的祖仙。而到了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从中国,朝鲜移居来日本的人口与本地原住人口混血,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日本人的雏形。  从农业方面来看,现在的日本人食物是以米饭
一  元明之际,也就是十四世纪下半叶,是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不要说一三六八年明朝建立,蒙古时代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渐次崩溃,一四0五年跛子帖木儿去世,世界又回到东是东、西是西的状态;就说传统中国这块地方,统治者从蒙古人转为汉族人,毫无疑问会带来政治、思想、文化史的大变迁。不妨凭直觉想象一下,至少在华北这一原本属于汉唐帝国的核心区域,从契丹、女真到元朝,居然有两个多世纪一直是非汉族统治
〔关键词〕疫情;生命教育;活动设计;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0-0044-03  【活动理念】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环境更加鼓励人们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
〔关键词〕认知疗法;嫉妒心理;辅导个案  一、案例介绍  这是一个生活在别人阴影下的男孩。高中三年了,对方一直在他的身边,以前他并未觉察有什么异样;现在,临近高考了,他越来越觉得对方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自己,牵制着自己,觉得自己越来越受束缚,对方使得自己心神不宁,心烦意乱,无心学习,很想逃脱开来。于是,他来到了咨询室。  海,一个理科的男生,1.72米的个头,聪慧的眼神,却隐藏不了他困惑悲伤的表
时下,正是各地召开两会和各级政府进行换届的关键时期。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长李源潮,在与基层组织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选好一个干部,造福一方百姓;选弱一个干部,耽误一方百姓;选错一个干部,害了一方百姓。”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也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将此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是中国读者熟悉的美国历史学家。我相信,许多读者知晓方纳是从阅读他的《美国自由的故事》(以下简称《自由故事》)开始的。该书中,方纳教授别开生面,将“自由”作为一种美国人的生活经验,放到美国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描述了不同群体的美国人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曾拥有的美国“自由观”,揭示了“美国自由”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这种讨论“自由”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也引起了中国学界的重视。中
提 要:中亚细密画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珍贵遗产。中亚之域地缘位置独特、众多族群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汇。这里既是人类社会诸多文化现象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成果的荟萃处和交流中心。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带来了诸多文化,在广袤的中亚大地上碰撞、渗透和传播。中亚细密画在本土发展进程中,吸纳、融合了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等元素,是多元文明交融的结晶,不仅体现工匠、艺人精湛的
〔关键词〕成长;心灵;家庭教育  他们,为何能够变形?  一直在关注湖南卫视每周播出的《变形计》,《变形计》里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以心灵的震撼,触碰到我神经最敏感、最脆弱、最深处的地方。他们,是一群来自大城市里的阔少爷、富二代、公子哥……他们性格暴戾,挥金如土,自私冷酷,沉溺于游戏,为所欲为……他们的父母在家里用尽所有办法都无济于事,而短短的七天之旅,却使这些孩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什么神奇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