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结为茧壳,爱情仍在心底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ki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认识你我用了一下子,爱上你我用了一阵子,忘记你我却用了一辈子。”曾经轰动一时的美国小说《廊桥遗梦》中的经典词句至今仍在流传,但创造这些文字、营造这场短暂如梦爱情的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却因为多发性骨髓瘤,于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去世。沃勒病逝的消息一出,众多读者唏嘘不已,纷纷回忆从《廊桥遗梦》中收获的精彩和感动。“我现在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文中男主人公的这句话,也被不少人引用来悼念沃勒。译林出版社的《廊桥遗梦》责任编辑於梅说,《廊桥遗梦》在1994年被引进国内后,虽然没有营销和炒作,但这本书还是迅速走红,引起轰动,甚至带动了中国畅销书市场的形成。时隔20多年后,译林出版的该书的双语版和单语版仍有非常好的销售成绩。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著作呢?沃勒走了,但经典还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遗梦”,缅怀那段故事吧!
  名著简介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
  1965年的一天,农妇弗朗西丝卡独自留在家中,《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将车停在了她家门前,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在指路、带路过程中,弗朗西丝卡心中泛起了一种特别的滋味,于是邀请罗伯特去喝茶。在两人互诉衷肠以后,弗朗西丝卡发现自己对罗伯特有了别样的情愫。虽然两人心灵十分契合,但弗朗西丝卡不愿舍弃家庭,最终二人痛苦地分手了。罗伯特走后,弗朗西丝卡收集了他所有的作品。1982年3月,她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并收到了罗伯特的项链和手镯以及当年订在桥头的字条。她把它们放在木盒中,每年生日翻看一次。1989年,弗朗西丝卡过世,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生前她把所有的时光都留给了家庭,希望死后能永远依偎在爱人的身边。
  链接:1990年的一个夏天,沃勒因工作经过麦迪逊县,归家途中,他驾驶汽车穿过人烟稀少的道路,两边是高高的玉米田,在走过几座很有特色的桥后,孤单开着车的沃勒突然有了一种灵感,就在余下的路途中,他心里打下了这篇小说的腹稿。回到家中,他一口气写出了171页的《廊桥遗梦》,这部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作品写就只用了11天。
  名著影响力
  1.故事里的人被搬上荧屏
  小说大火之后,1995年,《廊桥遗梦》被身兼导演和男主演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成同名电影,电影也风靡一时,女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还因此获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故事里的桥成为历史名胜
  1992年,沃勒在《廊桥遗梦》的封面上使用了“廊桥”的照片。由于这部具有传奇色彩的爱情小说空前绝后的畅销佳绩,这座原本普通的木桥美名远扬,每个月都要吸引数千游人慕名前来瞻仰。廊桥也被称为“美国历史名胜”,每年秋天要举行热闹非凡的“廊桥节”。
  3.故事里的小镇变结婚圣地
  自从小说改编拍成电影后,美国依阿华小镇温特塞特成了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来访客激增,成千上万的情侣蜂拥到这田园诗一般的地方。由于在这里喜结良缘的人太多,当地的法官比农场主还要忙碌。
  作者剪影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1939年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的洛克福特。是一位作家、摄影家、音乐家,还曾是北爱荷华大学的管理教授,晚年居住在得克萨斯州。他在美国先后出版了七部小说、六部散文作品,多部作品曾躋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其代表作《廊桥遗梦》位居1993年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被翻译成35种语言,全球销售了1200多万册。在《廊桥遗梦》大获成功之后,沃勒从默默无闻的作家摇身变成了百万富翁,不久他与结婚36年的妻子离婚,辞去了工作,在美国西部买下一个大农场,研究他感兴趣的东西:写作、摄影、爵士音乐、数学和经济学。他通常穿一身黑衣,开着一辆车窗玻璃涂成暗色的黑色轿车,经常抱着吉他出现在当地的一家酒点大堂里弹唱,所以有人称他是“学术躯体里的一个牛仔”。除了1992年的《廊桥遗梦》外,2001年的《梦系廊桥》和2005年的《高原上的探戈》也是其代表作品,三部作品被合称为“廊桥三部曲”。
  句场片花
  1.我要向你走去,你向我走来已经很久了。虽然我们相会之前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2.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興我有过这些梦。
  3.爱情的魔力虽然无法抗拒,若因为爱情而放弃责任,那么爱情的魔力就会消失,而爱情也会因此蒙上一层阴影。
  4.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生活的终点。
  精彩书摘
  他,有些与众不同
  他母亲也注意到他有些与众不同。他三岁以前一个字也没说过,然后就整句话,整句话地说了,到五岁时已经能看书,而在学校里是个不专心听讲的学生,让教师们感到泄气。
  他们看了他的智商,跟他谈成就,谈他有能力做到的事,说他想成为什么人都可以做到。有一位中学老师在他的鉴定上这样写道:“他认为智商测验不是判断人的能力的好办法,因为这些测验都没有说明魔法的作用,而魔法就其本身和作为逻辑的补充都有自己的重要性。我建议找他家长谈谈。”
  他母亲同几位老师会过面。当老师们谈到罗伯特不开口的犟脾气和他的能力成对比时,他母亲说:“罗伯特生活在他自己缔造的天地里。我知道他是我的儿子,但我有时有一种感觉,好像他不是从我和我丈夫身上来的,而是来自另外一个他经常想回去的地方。感谢你们对他的关心,我要再次努力鼓励他在学校表现好些。”
  但是他还是我行我素,读遍了当地图书馆有关探险和旅游的书籍,感到心满意足,除此之外就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连几天待在流过村头的小河边。对舞会、橄榄球赛这些他感到厌倦的事都不屑一顾。他经常钓鱼、游泳、散步,躺在高高的草丛里聆听他想象中只有他能听到的远方的声音。“那边有巫师,”他常自言自语说,“如果你保持安静,侧耳倾听,他们是在那儿的。”这时他常常希望有一只狗共享这些时光。   没钱上大学,也没有这个愿望。他父亲工作很辛苦,对他们母子也很好。但是在活塞厂的工资余不下什么干别的,包括养一条狗。他十八岁时父亲去世了,当时大萧条正无情袭来。他报名参军以糊口和养活母亲。他在军队里待了四年,而这四年改变了他的一生。
  军队里的想法常令人摸不透。他被分配去当摄影师助手,尽管他那时连往照相机里上胶卷都毫无概念。但是就在这项工作中他发现了自己的业务专长。技术细节对他说来十分容易,不出一个月,他不但为两个摄影师做暗房洗印工作,而且被允许自己拍摄一些简单的照片,其中一位摄影师吉姆·彼得森很喜欢他,额外花时间教给他一些深奥的摄影艺术。同时,罗伯特·金凯德从蒙默斯堡的图书馆借出照相和美术书籍来学习钻研。很早,他就特别喜欢法国印象派的伦伯朗对光的处理法。
  后来,他开始发现他摄影是拍摄光,而不是物件。物件只是反映光的媒介。如果光线好,你总可以找到可拍摄的物件的。当时三十五毫米的照相机刚刚出现,他在当地一家相机店买了一架旧莱卡。带着这架相机到新泽西州的五月角,把假期中的一个星期花在沿海岸线写生摄影上。
  另一次他乘公共汽车到缅因州,然后一路截车到海边,赶上清晨从斯通宁顿的高岛开出的邮船,野营露宿,又乘摆渡穿过芬迪湾到新斯科舍。他二十二岁离开军队时已是一名相当不错的摄影师,在纽约找到一份工作,做一位著名摄影师的助手。
  他无法对时装这种观念产生好感。好好的新衣服给扔了,或者急急忙忙按照欧洲时装独裁者们的指令重新改过,这在他看来太傻了,他觉得拍摄这些贬低了自己。“作品如其人”,这是他离开这一工作时说的话。
  他到纽约的第二年母亲去世。他回俄亥俄安葬了母亲,然后坐在一名律师面前听读遗嘱。没有多少东西,他也没指望有什么。但是他意外得知,他的父母婚后住了一辈子的那所小屋居然是付清了抵押的一小笔财产。他把那小房子卖了,用那笔钱买了一套上好的照相器材。他付款给售货员时心里想着他父亲为积攒这笔钱多少年的辛勤劳动,还有他父母一生过的节衣缩食的生活。
  他有些作品开始在几家小杂志上发表了。然后,接到《国家地理》杂志的电话,他们看到他拍摄的一幅取景于五月角的日历图片。他同他们谈了话,接受了个不太重要的职务,完成得很出色,他从此上了路。
  【名著解读】《廊桥遗梦》之所以能给人带来阅读快感,正是因为它的无缝连接,那短暂如梦、爱而不得的悲剧故事,早在罗伯特·金凯德不羁、叛逆的个性里露出了端倪,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性格决定命运”,你是怎样的人,就决定了你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精彩书摘2
  爱,是一种仪式
  包裹是五年前收到的。翻看里面的东西已成为她每年的生日仪式。她把照相机,手镯和带圆牌的项链放在壁柜里一个特制的匣子中。匣子是当地一个木匠根据她的设计做的,胡桃木加防尘封口,里面用软垫隔开。木匠说“这匣子真考究”。她只是笑笑。
  最后一道仪式是读文稿,她总是在一天结束时在烛光下读。她从起居间拿来这份文稿,小心地把它铺在贴面桌上蜡烛旁,点上她一年一支的香烟骆驼牌,啜一口白兰地,然后开始读。
  从零度空间坠落
  罗伯特·金凯德
  对有些古老的风我至今不解,虽然我一直是,而且似乎永远是乘着这些风卷曲的脊梁而行。我徜徉在零度空间,世界在别处另一种物体中与我平行运行。我看世界就像两手插在裤袋里弯身向商店橱窗里张望一样。
  在零度空间中常有奇异的时刻。一条长长的长路从马格达莱纳以西蜿蜒绕过多雨的新墨西哥,变成了人行小路,然后又变成野兽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我车窗的雨刷一刮,羊肠小道变成了人迹兽迹都没有的洪荒森林。雨刷再一甩,又退回了一步,这下到了大冰原,我乱缠头发,身披兽衣,手拿长矛在杂草中行进,身体精瘦像冰一般坚硬,浑身肌肉,狡黠莫测。过了冰原,再沿着事物的发展阶段往回走,我在深盐水中游泳,长着鳃,浑身是鳞。再往远处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见浮游生物之外是“零”这个数字。
  欧几里得不一定永远正确。他假定平行线一直到头都是平行的。但是非欧几里得式存在也是可能的。两条平行线在遥远的某处相遇。那相交点正在消失,是对会合的幻觉。
  但是我知道,我并非仅仅是幻觉而已。有时会合是可能的——一種现实洋溢到另一种现实中去。那是轻柔的互相缠绕,而不是这个充斥着准确性的世界上所惯见的那种齐整的交织。没有穿梭声,只是……呵气。对了,就是这声音,也是这感觉。呵气。
  于是我在这世外的现实之上,之旁,之下以及周围缓缓运行,总是强壮有力,同时也不断献出我自己。而那另一个觉察到了,于是带着它自己的力量迎上来,同样把自己献给我。
  在这呵气之中的某个地方有乐声飘飘,于是那奇异的,盘旋上升的舞蹈开始了,完全踏着自己特有节拍,把那个缠头发手拿长矛的冰纪人炼化。缓缓地,在柔和的乐声中总是柔和——那冰纪人落下来,从零度空间落下来……落到她的体内。
  弗朗西丝卡六十七岁生日这一天结束时雨已停止,她把牛皮纸信封放回书桌最下面的抽屉。理查德去世后她决定把这包东西放进她银行的保险柜里,不过每年此时拿回来几天。盖上胡桃木匣子的盖子,把相机关在里面。匣子放进她卧室壁柜的架子上。
  下午早些时候她曾去过罗斯曼桥。现在她走到前廊,用毛巾擦干秋千,坐在上面,这里很凉,但是她要待几分钟,每次都是这样。她走到庭院门口站着,然后走到小巷口。时隔二十二年之后她仍然看见他在近黄昏的午后走出卡车来问路,她还能看见哈里(罗伯特·金凯德的旧卡车)颠簸着驶向乡间公路,然后停下——罗伯特·金凯德站在踏板上,回头望着小巷。
  【名著解讀】从生日必读书信的情节,到放旧物的匣子的考究程度,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爱的仪式感,作者不言“怀念”,思念却溢满字里行间;看似魔幻意识流的《从零度空间坠落》,也只能是真正心灵契合的人才能读懂其中那份挣扎与无奈吧。这般的写作功力与情节安排,想必不打动读者都难!
  精彩书评
  《廊桥遗梦》中被忽视的寓意
  □资中筠
  书中的爱情故事如果单从弗朗西丝卡的角度看,不算新鲜:一个嫁到边远小镇本性有点浪漫气质的少妇,丈夫善良而不解风情,生活平静而乏味,因某种机遇被激发起了潜藏的激情,圆了少女时代的梦。但是从罗伯特·金凯德的角度看,就有其独特之处,是与上述的思路相一致的。那是一种摆脱一切世俗观念,还原到人的最初的本性,纯而又纯,甚至带有原始野性的激情。天上人间只此一遭,如宇宙中两颗粒子相撞,如果失之交臂,就亿万斯年永不再遇。
  作者调动了一切想象力塑造出这样一个“最后的牛仔”,与这高度组织化的市场社会格格不入,处处要反其道而行,包括对爱情。这样一种爱情注定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即使撇开弗朗西丝卡的家庭责任感不谈,能够想象她跟着金凯德私奔,然后两个人白头偕老吗?那金凯德还成其为金凯德吗?这就像林黛玉与贾宝玉终成眷属,子孙满堂一样无法想象。每个故事有它自己的意境和规律,甚至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
  我想如果这本小书有一定的魅力的话,就在于作者以独特的手法通过金凯德其人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逆反心理,以及一种追求归真返璞的情怀。
  链接
  1994年6月,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中文版《廊桥遗梦》,译者为梅嘉。不少读者和媒体均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译者“梅嘉”深怀兴趣,不断叩问其身份。最终,“梅嘉”浮出水面,原来她正是著名的社会学者资中筠。资中筠本人并不高调,当时她几乎不愿承认自己是译者,事后她解释,“之所以不愿意承认是译者,因为它太热了,而我不愿以此出名”。但她同时也表示,很享受翻译的快乐:“翻译有的时候也是一种享受,正好想出一个合适的词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会非常高兴。”
其他文献
时事引读  2018年1月6日,被誉为“声控福利”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首播口碑炸裂,全网零差評,省级卫视双网收视第一,网友称“良心综艺,跪着看完”。《声临其境》是一档竞声秀节目,每期邀请四位台词功底深或配音能力强的演员同台竞声。演员前两轮隐身幕后,为经典影视作品配音、为表演者即兴配音或念拗口的新闻稿;最后一轮亮相台前,共同排练一场“声音大秀”。五百名观众依据三轮的表现,投票选出“声音之王”。首期
期刊
作文君:當地时间2017年3月20日早间,美国著名银行家、慈善家、亿万富豪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位于纽约的家中去世,享年101岁。这位世界最年长的亿万富翁,是“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最小的孙子,是洛克菲勒经济帝国的第三代掌门人。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久负盛名,在商业、科教、艺术、慈善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就,且谦虚而低调——他们曾花巨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2018年1月23日当地时间清晨7点,智利诗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尼卡诺尔·帕拉去世,享年103岁。帕拉是拉丁美洲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曾四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2011年获得西班牙语世界的最高文学奖项塞万提斯奖。他被认为是继米斯特拉尔和聂鲁达之后最重要的智利詩人,在整个拉美世界乃至欧美都享有盛名。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在第一时间表达哀悼:“智利失去了文学史上最伟大作家中的一个,而
期刊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早已不是旧社会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不再像《霸王别姬》里演的那样,师傅动辄对徒弟打骂。但去知乎、豆瓣等看就会发现,博士生们的吐槽并不少见。一些旅居海外的博士,甚至详细地将那些知名大学哪个导师的脾气秉性、业余爱好、行为模式,对学生的压榨手段一一列出来,供学弟学妹们参考,以免年轻的菜鸟们不明就里,不小心“踩雷”。  有人戏称,比婆媳关系更难处的,是博士生与导师。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之所以难
期刊
时事引读  2018年新年伊始,曾一度让国外舆论哗然的“儿童邪典视频”,竟然大规模蔓延到了国内。不论你是在百度、搜狗、谷歌,还是在腾讯、爱奇艺、YouTube,只要搜索《小猪佩奇》《米老鼠》等热门动画片,总能搜出一堆奇怪的暴力内容。最诡异的是,这些视频不管画面多凶残,配乐都相当温馨,如果父母不对着屏幕盯着看,完全发现不了孩子在看啥。遗憾的是,这些报道并没有引起中国父母足够的重视……  素材聚焦1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2018年1月23日,《天线宝宝》中“丁丁”的扮演者西蒙·巴恩斯去世。因为《天线宝宝》的扮演者总是隐身在布偶之中,西蒙·巴恩斯并不太为人所知。《天线宝宝》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与Rag Doll公司制作的幼儿节目。于1997年到2001年发行,主要观众对象是一岁到四岁的学龄前幼儿。节目播出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也伴随许多孩子度过了他们的童年时光。西蒙·巴恩斯去世的消息登上热
期刊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的日子。近年来,中国春节以其独特的魅力正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每逢中国农历春节,法国巴黎市政广场会挂上大红灯笼,大街小巷也会装饰一新;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30万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美国纽约州在几年前就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德国小学课本里有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2018年1月18日,相声艺术家丁广泉因病离世,享年73岁。1973年,丁广泉成为侯宝林入室弟子。1989年起,丁广泉开始培养外国笑星,先后培养了包括大山等来自90多个国家的140多个洋弟子,给曲艺节目打造出了一道“相声无国界”的独特风景线。丁广泉还在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创办了免费的“快乐课堂”,向学生讲授相声艺术,为相声的国际性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素描 分文不
期刊
文題展示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盐城市大冈中学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测试题)  《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的雕像。雕塑人物全身赤裸,腰身微弓,左手在左膝上自然放置,右腿支撑着右臂,右手托在有着凌厉线条的下巴上,握紧的拳头用力地顶在嘴唇上,本身就十分健美的肌肉此时更是紧张地隆起,露出饱满的线条。雕像虽然是静止的,但似乎显示出他在进行着高强度的劳动。他神态庄严肃穆,似在审视着宇宙中的一切。 
期刊
精英履历  王学泰(1942年12月—2018年1月12日),北京人,著名中国游民与流民文化问题研究专家。王学泰因为研究“游民文化”而为大众所熟知,这项研究与余英时的“士文化”和吴思的“潜规则”,曾被学界中人称为中国当代人文学科的三大发现。他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著作呈现出历史的另一種面孔,挖掘了传统士大夫阶层精英文化之外的底层游民文化,关注了中国历史上底层社会中的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群体,被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