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迎来“赤字时代”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nw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全球经济现在都处于转型阶段,由此可能带来这样一个结果:在中期内的某一时刻,中国可能会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对于见惯了中国庞大经常项目盈余的中外观察者来说,这或许不可思议。事实上,这将对中国有利,对世界其他国家则是更大的福音。
  经常项目赤字对中国是好事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经常项目赤字?为什么这种情况有利于中国?原因一目了然。截至目前,中国的增长模式一直是由出口和投资驱动。而其中所需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是通过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大规模资金转移实现的,即所谓的“金融抑制”。于是,储蓄的低回报,加上社保网络的实际缺乏,推高了中国的储蓄水平。另一个相关结果是,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异常之低,2013年仅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7%。




  尽管出口驱动的增长可能极为强劲,但这种模式最终是一条死胡同。特别是,它依赖于其他国家的需求,而除了汇率之外,出口国对于这些国家没什么影响力。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过去也曾有过大量关于经济再平衡的讨论,但看起来中国现任领导班子确实要认真执行实现经济再平衡的改革。经济再平衡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增加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换言之,居民消费增长必须快于整体GDP。
  显然,使用不同的假设,对结论影响很大。不论如何,可先做如下假设。
  中国现任领导班子希望让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36%-37%升至50%。
  他们希望在自己任期内,即2022/23年之前,实现这一目标。
  居民消费在此期间内能够以每年10%的增速增长。
  在此期间年通胀率平均为3%,即与最近5年及10年的平均水平相当。
  按照这些假设——显然可以有不同假设——从现在到2023年,名义GDP的年增长率只能为7%,也就是说,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不高于4%。
  经济增长模式向居民消费倾斜,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这种转型的一个结果是:居民储蓄率会下降,甚至是相当迅速地下降;投资增速也会下降。不过,由于投资存量仍然很高,因此很可能低储蓄、高消费加上持续高企但增长放缓的投资,将使中国进入经常项目赤字。鉴于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已经收窄、目前勉强为正,这种情况就更可能发生。
  因此,从中国的角度看,进入经常项目赤字将表明,向更健康、更可持续增长模式转变的经济再平衡正在快速推进。
  中国经常项目赤字也是世界的福音
  但还不止于此。中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对世界经济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欧元区。
  欧元区很明显正在复苏,但步履蹒跚,并且这个单一货币区仍徘徊在通缩的边缘,如果真发生通缩,则复苏可能受阻。如果不发生通缩,欧元区经济应能在2014和2015年继续积聚势能。
  欧元区经济向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元区以外的发展。自欧元区各国财政危机于2010年初爆发以来,净出口总共贡献了累计2.3%的经济增长中的3.5个百分点,同期居民消费则拖了后腿,累计贡献了-0.6个百分点。由于居民、企业和政府都试图去杠杆化,因此内需一直疲弱。
  结果,欧元区经常项目余额由过去通常在GDP的1%和-1%之间摆动,变为持续盈余。2006年——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开始的前一年——欧元区经常项目余额占GDP的比例平均为-0.2%。2013年,该比例为2.1%,进入2014年初,盈余继续疾速扩大。
  这一改善的绝大部分发生在外围国家。在大衰退发生前,核心国家的总体经常项目就处于盈余状态。当然,在这些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德国通常处于经常项目盈余,荷兰亦然。法国和比利时处于经常项目赤字。其他国家也各有不同。不过,这些国家合在一起,在2007年有约2200亿欧元的经常项目盈余。盈余在危机爆发后缩小,在2009年初降至1000亿欧元附近,之后有所回升,最近的数据显示,盈余再次达到2300亿至2500亿欧元之间,即恢复到7年前水平上下。
  相对的,在欧元区诞生的最初几年,外围国家始终处于经常项目赤字。2007年,赤字约1600亿欧元,到2009年则升至2200亿欧元的高点。不过,到2013年底,赤字已转为近400亿欧元的盈余,并且还在扩大。换言之,在核心国家经常项目盈余收复失地的同时,外围国家则经历了赤字到盈余的剧变。
  上述变化是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一是积极方面,即竞争力的显著改善。二是消极方面,即通过大规模失业摧毁内需。后者意味着,这种变化至少有一部分是周期性的,一旦内需开始提速,情况将出现逆转。但同样,前者意味着部分变化是结构性的,将保持下去。
  上述情况向全球其他地区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从会计恒等的角度来说,全球的经常项目余额加总应为零。(由于计量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不为零;但这里重要的是变动,不是实际水平)这意味着,如果欧元区整体从经常项目平衡变为盈余逐步扩大,那么全球其他地区的经常项目余额总和,一定是以相同的规模向相反的方向变动。因此,必须有人既愿意、又有能力吸纳欧元区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动。
  而欧元区经济体量表明,这实际上只是在三个国家间的一项选择:美国、日本和中国。
  美国不太可能有能力(或者意愿)对不断扩大的欧元区经常项目盈余作出调整。过去7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经减半。私人和公共部门的持续去杠杆化、人口因素以及页岩油气革命三者合在一起,意味着其赤字将进一步收窄,并且实际上很可能在中期内转为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这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首次。
  日本的经常项目盈余已经几乎消失殆尽。不过,安倍政府没能继续跟进“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计划中的“第三支箭”,因此对于实现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的通胀目标以及刺激经济活动而言,弱势日元成为关键。如此一来,日本可能不愿意出现经常项目赤字,而将努力恢复盈余。如果日本能够引导企业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运用其庞大的储蓄,这一点可能改变,但这种情况迄今未出现。
  于是,只剩下中国最可能吸收欧元区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动。凑巧的是,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指向这一点。
  中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还有一个好处是,这将使人民币在海外的供应增加,进而帮助实现中国当局的一个目标——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当然, 假设资本项目同样实现自由化)。
  中国不出现赤字又将如何?
  上面勾勒的发展情形所描绘的是积极的图景。然而,如果谁也不准备吸收欧元区扩大的经常项目盈余又将如何?以中国而言,如果在所有国家都试图实现经常项目盈余的同时,中国仍然专注于出口导向型增长,将对全球经济极为不利。如果所有人都努力存钱而没有人愿意花钱,全球经济将变成一潭死水。遭受冲击最严重的将是最依赖出口的国家。这对中国不利,对全球其他国家也不利。
其他文献
在印度最新的第16届大选中,印度人民党(BJP)赢得了543个席位中的282个,获得了多数席位,其联盟伙伴赢得了另外50个席位。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为首的人民党所获席位数超过了272席的多数党标准,因此他可以自行组阁,无需与其他党派联合。2014年5月26日,莫迪宣誓就职,出任第14任印度总理。  莫迪年轻时,人们曾理所当然地以傲慢的姿态待之。在大佬们会面时,他静静地站在一
期刊
一般而言,企业国际化的路径模式可区分为股权与非股权两类。股权模式是在海外市场设立合资公司或全资子公司。这一模式需要企业投入较多资源,风险较大,但也伴随着更高的预期回报。相应的,非股权模式主要是出口或特许经营,不确定性较少,风险较低,对投入的资源和知识经验的要求也较低,但相应的预期回报也较低。  企业跨国经营路径选择的一般规律  对于新兴经济体企业来说,以非股权模式进入开展跨国经营是对国际化的较浅涉
期刊
中国35年的高速“追赶式”增长渐近尾声。有过类似经历所有国家的这种增长都会结束,且时间节点都出现在远未赶上全球最高收入国家的时候,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在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0至16000美元时开始下降,而不是40000至50000美元,后者是最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经济从高速增长放缓的原因在于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其中,部分为多数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所共有,另一些则为特定国家独有。
期刊
过去的一年半,美联储(Fed)以及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前景备受全球关注。美联储努力在不破坏低于标准水平的经济增长、不加大通胀压力和不增加新的金融失稳的情况下,退出其规模庞大的货币刺激政策,这种努力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深受影响的将不仅仅是美国经济。美联储政策也可能加剧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我认为,美联储相关决定带来的风险并不对称,过早退出宽松政策的风险,远高于更有耐心的退出方式。  退出QE信号在全球
期刊
生态·新型城镇化  建立水基金,解决水污染  马蔚华 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治理水污染问题应多头并举,多管齐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将自身利润的一部分留存治污;政府也可征收生态税,建立长期的治污资金来源;作为市场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机构也应责无旁贷,积极参与到中国生态环境的治理中来。  证监会应鼓励那些自觉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企业,支持对同等条件下环境保护更好的企业优先上市,同时推动
期刊
中国的经济政策目标  过去20年,中国的整体政策目标是经济发展,具体目标是增加居民人均收入。中国通过提高劳动力生产率,非常成功地实现了上述目标。中国经济发展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实施,在本质上是循序渐进的,与西方国家(比如波兰)的发展政策截然相反,后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实施了与所谓“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一致的重大改革。  中国政策当局提高人均产出的办法,是建立激励机制以
期刊
过去20年,中国跨国企业不断向海外扩张,尤其是向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重要的是,这些跨国企业不仅包括传统制造业,也包括科技、能源、娱乐和教育等行业。中国跨国企业越来越为人瞩目,这既包含新的竞争,也蕴含互惠互利的商机。  中国企业在海外如何扩张  英美市场监管完善,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主要通过以下四大途径:  第一,通过并购投资。考虑到国际运输成本和进口关税较高,中国企业直
期刊
2013年5月,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首次表示,美联储可能逐渐退出其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即所谓“量化宽松”。不出所料,随着流动性枯竭和美国长期利率的急剧攀升,市场波动开始加大。相关影响迅速蔓延到其他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凸显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特征。  从伯南克首次提及“退出”至今,很多人都想知道,新兴经济体能否妥善应对退出造成的动荡。我的观点是,凭借过去数十年金融动
期刊
对一个外国人而言,为某国建言向来风险巨大。然而,多年来我一直是中国的朋友。在近30年前的1985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美国(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时,就走访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这令我深感荣幸。李先念在与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会晤后直接来到了芝加哥商交所。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通过访问芝加哥这个风险管理之都,李先念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准备改变其经济
期刊
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已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之后,中国也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道,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推行改革,在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中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大的发言权。此外,中国政府认识到,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重要性的提高,人民币势必会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