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对策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社会对数控专业学生数控实践技能的要求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迫切性谈起,分析了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数控实践技能上的现状和问题,并由此提出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的策略,以解决学生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数控专业;数控技术;实践操作;综合技能
  
  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面对21世纪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校数控专业应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对智能型、复合型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技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广东省技工的缺口占在岗技工数的18.3%,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工的缺口居前3位。2003年底,广东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技能人才296.5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工11.7万人,不到全国4%的平均水平,高级以上技工的需求比重就占技工缺口总数的57.73%。而技校数控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具有数控实践技能的“蓝领”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对于“蓝领”数控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然而,目前技校里每个学生每年的实训费用只有二元,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具有初级或者中级的技术等级,却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短期内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是教育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表现。下面探讨一下培养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紧迫性。
  
  提高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迫切性
  
  目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都要求招收熟练的技术工人,这是因为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有些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在生产一线增加了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如维修技术员、数控机床操作员等;同时一些原有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内涵日益丰富,知识技术层次要求逐步提高。因而原来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岗位,而逐步让位于技术型人才。就技校数控专业来说,近年来,数控机床的发展可谓一枝独秀,成为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现代化设备的发展对零部件的可互换性及标准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普通机床生产的产品已经很难达到高精确度的标准,而数控机床的出现和发展无疑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数控机床有许多普通机床不具备的优势,如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使成本降低,能完成许多用手工无法完成的复杂零部件,大大降低不安全的事件频率等。好的数控人才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技术和实际生产制作水平,还要学会组织生产,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员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沿用了几十年的课程与教材,使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技校数控专业普遍设置知识型的课程偏多,技术课较少;学时长、难度大的课程设置较多,“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课偏少;教学内容较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比较突出。此外,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体现职业教育特征的“双师型”教师,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对企业急需的操作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技校教育的肩上。
  
  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现状与问题
  
  产学合作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证教学的需要,是搞好技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的需要,是技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抓住了产学合作就抓住了技校发展的命脉,这是因为培养一个高级技工的费用远远高于培养一个大学生。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亦对传统的数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数控实践的校企合作虽已起步,但基本上还处于探索期,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数控技能教学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教学、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校内数控技能培训设备条件差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有相当部分技校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学校在实训硬件的选型上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一般学校培训以观摩为主,教学培训的实践操作受到局限,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普及化,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实训效果也较差。
  校企合作不顺畅,操作难度较大在数控专业产学合作的初级阶段即产学合作的过程中暴露出两大难题:一是学生不能上机床操作;二是学生的操作时间不能保证。例如,在我校与某企业合作之初,各种矛盾和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学生是生手,工人师傅不敢大胆让学生动手,有的甚至不让学生动手,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学生把设备或产品弄坏,担心影响加工进度,经过多次协调,才勉强同意学生上机床操作,但第一天就打坏了两块刀盘,直接损失近6千元。幸运的是产品完好无损,否则损失就更大了,试问谁还敢表态让学生再动手?数控专业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很值得探讨。
  技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距离我国技校数控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与编程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此外,现有的数控技术教育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而适合数控编程、数控接口技術训练、机床参数设置及系统故障排除训练、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又非常有限,教学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多渠道提高学生数控实践技能的策略和建议
  
  强化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数控技能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做到:(1)建立自己的数控技术基地。根据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其中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模拟软件,在数控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的需要,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都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2)利用数控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有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就可以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而是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训练中,可以采取三方面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每—方面都贴近工厂工程实际。技能操作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种实训,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铣、磨、钻、车、刨)、模具特种加工(线切割、电火花)。通过实训,使学生能独立使用上述加工方式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和产品。在实训中,应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通过四步骤有层次提升数控实践技能为提高产学合作的质量,学校应进一步探讨课内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间的关系,真正落实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分四个层次提升学生的数控实践技能:(1)数控技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2)数控技术模拟仿真实训,通过对CAXA的学习,掌握CAD/CA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典型零件的三维造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刀具路径的生成和实体仿真、后置处理参数的合理选用和数控加工程序的生成以及程序的编辑与修改调试等;(3)数控技术基本技能实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数控核心技术能力,通过在数控教学机床上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零件程序的编辑和对零件的自动加工方法,熟悉操作要领,熟练掌握操作过程,为生产顶岗实训打好基础,有了这一阶段的培养,可以避免学生进入生产车间造成经济损失而引起的“靠边站”现象,为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工生产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4)数控技术生产顶岗实训阶段,主要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
  把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到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中企业的需求是技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技校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联合,在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后半阶段可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双方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与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学校数控专业应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掘、培养和锤炼学生的技艺,帮助他们在掌握一技之长后,学习掌握更多的相关技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同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点,促进核心能力、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养成。在数控技能教学的改革中,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数控技能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晓洲.两年制数控技术人才的4阶段培养模式[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1-12.
  [3]张健,杜海军.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浅谈[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
  [4]羅学科,刘炎,等.高职计算机数控专业办学模式初探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34):20-22.
  [5]马莉敏,李斌.建设现代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4).
  [6]柳晓斌,彭光辉.高职“产学研”联盟策略探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2004,(3):20-22.
  [7]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96.
  作者简介:
  陆燕冰(1976—),广东肇庆人,广东省机械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技工教育。
其他文献
提出利用SPRINT算法对保险业务数据进行风险分析.针对医疗保险业务,详细介绍了SPRINT算法的预处理、计算最佳分裂、执行分裂的具体设计实现过程,并得出一些实用的风险规则.
利用锥上的不动点定理讨论了一阶脉冲微分方程周期边值问题的正解的存在性.
摘要:针对创业教育要培养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经过实践摸索,笔者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四个象限”模式,即用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创业意识的点燃器;用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稳定器;用教学改革作为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助推器;用创业基地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传统的“示范-模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实施“示范-模仿”教学法的建议。
从理论上探讨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产生非共轴变形特性的原因;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土的起始各向异性和应力状态变化对土的非共轴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方向的变化(即主应力轴
提出了以裂纹顶端延伸位移幅度为驱动力参量的疲劳短裂纹扩展速率描述方法,在小变形情况下与 Nisitani 方程是一致的.以正火 15MnVNq 钢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对疲劳短裂纹扩展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制备水凝胶,研究了该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实验发现,随NVP含量的增大,水凝胶的
研究了电化学对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空穴注入和传输层(PEDOT薄膜,polyethylene dioxythiophene)的掺杂处理.由这种薄膜与ITO(indium-tin oxide)构成的双层阳极明显地改善了器件
研制一种Al-Si系多元铸造铝合金,不用热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强化,而用最佳成分(六个组元)配合.充分发挥合金元素之间的协同效应,相互加强,取长补短作用.再用细化晶粒、变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