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但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导致写话教学目标、教学需求以及教学实际之间的矛盾呈现激化态势,写话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针对此种情况,在明确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对当前课堂教学组织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提升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有效性,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写话教学
一、 引言
写作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是写作教学的启蒙,为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学生认知世界、认知自我、表达创造的过程,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直观体现,将写作推向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准确的说明,其中第一学段以培养兴趣,激发写话欲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乐写、会写、能写。在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落实低段写话教学任务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
二、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的教学意义
(一)强化语言输出,锻炼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的语言输出分为口语表达以及写作,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由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言转变的重要阶段。而二者的表达方式存在鲜明的差异性,其中口语表达更为直观,对语法以及逻辑性的要求相对较低,书面表达则更强调结构的完整性,逻辑的严谨性,表达的规范性。对知识储备与语文能力相对薄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二者的直接转变并非易事。低段写话教学能够起到衔接与过渡的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写话训练,能够纠正学生过于松散的口语表达习惯,渗透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进而将有声语言代码转化为无声的文字符号,建立具有自我特色的写作方式。此外,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过程中,需要依赖于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及语文知识储备,无形之中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生活观察以及丰富的书籍阅读,一定程度上对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形成外在加持,进而丰富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开辟了学生认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通道,推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模式由幼儿特点向少年模式转变。
(二)树立写作意识,奠定写作基础
总所周知,语文学科兼具教育性、人文性与工具性,而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成为学生面对残酷社会竞争的必要生存条件。语言作为一项必备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语文写作意识与写作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养。所谓良好的开始,即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作为写作的启蒙,对未来高阶段的写作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此关键阶段,教师若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高阶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形成的写作素养将会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生涯始终,成为强而有力的竞争力。同时,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是集合观察、想象、表达与写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将丰富的写作素材转化为个性化语言呈现出来,对转变千人一面的高段写作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通过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磨练,能够让学生更为从容地面对未来写作过程中的各项挑战,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顺利、有序开展。
三、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欠缺写话兴趣与能力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其对写话教学的认知与态度将会成为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教学的认知情况并不乐观。第一,从兴趣角度而言,学生写话兴趣低迷成为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往往秉持任务式的被动学习态度,学习活动依赖于教师的要求与引导,欠缺自主写作的意识与能力,更有甚者形成谈写色变的严重认知偏差。在此情况下,学生面对写话教学往往以敷衍態度完成任务或是或是消极逃避用,写话被视为一种负担,兴趣自然难以保证。第二,从写作能力而言,小学低段学生刚刚由幼儿阶段上升至小学学习阶段,面对不同的学习模式展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特别是写话教学相对难度较大,对语文知识储备不足以及思维能力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写话教学可谓是为一项严峻的挑战。正因如此,小学生在写话过程中错误频发成为常态,写话质量不尽如人意。通过观察发现,小学生的写作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首先是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够准确。其次是语言组织欠缺逻辑性、连贯性与完整性。最后是写话内容空洞无物,语言表达生硬刻板。上述问题若不予以及时的纠正,将会成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路上的绊脚石。
(二)教学方式的运用欠缺科学性
教学方式作为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的桥梁,作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欠缺灵活性与有效性,形成了教学思维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发展失衡,教师虽然能够理解写话教学的重要价值,但是并不能够通过教学实际展现其价值,并未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素养,成为影响写话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第一,教学方式欠缺有效性。鉴于小学生思维能力与知识储备的薄弱性,教师在开展写话教学时,通常采用仿写强化训练方式,让学生通过模仿、借鉴优秀文章而提升自身写作能力。与此同时,模仿学习过程中并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而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但是写作素养是学生借助语文知识与技能展现自我情感的能力,并不能够通过单纯的生搬硬套获得本质性的提升。由此形成了需求与实际的矛盾,影响教学质量。第二,教学方式欠缺灵活性。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课堂应是充满童真童趣且极具生命力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成人思维审视写作教学,这就导致教师认为已经讲明白的知识点,而学生却仍处于懵懂之中。此外,写话教学设计呈现千篇一律的状态,模式化的教学引导下使学生的写话成果同样存在千人一面的问题。综上所述,教学方式运用不合理,导致小学语文写话教学陷入低效状态,影响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写话热情
小学语文写话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培养过程,需要依赖于具有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通过组织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转变学生对写话的认知,由好奇的初尝试,到以兴趣为基础的乐于写话,再到形成写话习惯,逐步让学生建立自信,找到乐趣,点燃写话热情。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如下梯度性的教学活动:首先,以说话为起始点,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在每节课前设置自由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是分享日常生活趣事,可以是分享学习感知或学习方法,也可以是讲述某一次游记或介绍某一个人物……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说话机会,并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与认可,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去表达,形成趣味初体验。其次,逐步深入,建立写话兴趣。在学生达到能够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我情感或描述事物的层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渐由说向写过渡。例如,可以让学生准备写话本,随时记录日常点滴、好词好句等内容。此外,教师设置写话本交流课,让学生相互传阅写话本。一方面可以营造适度的比拼氛围,激发学生持续性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提升写话的能力。最后,保持兴趣持久性,向习惯转变。当学生的写话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可以将其进行分类并装订成册,发放给学生以及家长。借此对学生形成潜在的激励,增强学生的写话成就感,进而实现写话兴趣的延续与深化,最终转变为一种日常学习习惯。
(二)引导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小学生对写话存在畏惧心理,究其根本在于写作素材的匮乏。如何帮助学生丰富写话素材积累是提升写话能力的关键。爱默生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日常生活作为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将生活资源转化为写作素材的能力,对消除畏难心理,提升写话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低学段的学生通常以直觉思维认知事物,其观察行为大多是具有鲜明个人情感的、无意识的感官活动,观察所得的转化能力薄弱。在写话过程中,面对熟知的事物却不能够调动脑海中的鲜活记忆,不能够精准地刻画其细节。针对此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日常生活事物。例如,在组织关于植树的写话主题训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事物,并制定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如树木的位置、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等,以观察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规律地开展观察活动。在脑海中建立鲜明的事物形象,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此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的薄弱性,观察兴趣将会呈现一定的起伏,教师应通过语言引导,如榕树与其他树木有什么不同呢?你会怎样形容它呢?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对生活资源进行再加工,转化为能够为我所用的写话素材。
(三)注重阅读积累,丰富写话语言
对小学低段学生而言,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欠缺,使学生经常出现心里有话却无法精准表达的问题,可见丰富语言积累尤为必要。阅读不仅是学生认知世界、拓展知识的重要窗口,更是对语言资源的有机整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慢慢积累,进而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教师要善用教材资源,加强课内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教师充分利用早读、课前热身环节等时间段让学生大声的朗读,以有声阅读促进语感的形成。此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品读。例如,《小小的船》一文中涉及大量生动形象的叠词,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其用法,并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以丰富词语储备。又如,《比尾巴》一文中采取三问三答的语言结构形式,极具工整性与逻辑性。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掌握语言规律,并通过模仿训练加快语言知识与技巧的内化。
(四)强化写话训练,锻炼写話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犹如一张白纸,可塑性较强,开展写话强化训练,不失为提升写话能力最为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秉持由简及繁的原则,开展词句训练、看图说话以及活动写话等多形式的写话指导。第一,词句专项训练,提升表达的精准性。词句训练相对较为枯燥,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方式。例如,词句扩充闯关游戏,教师随即给出一个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组词、扩词,作为游戏的第一关卡。当时学生能够说出一定数量的词汇之后,即可获得开启游戏第二关卡的钥匙,进行词语搭配训练。例如,给出树叶、天空、小鸟等词语,让学生填写相匹配的形容词。第三关卡为扩句训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上一环节的短语进行语句扩充,写出生动形象的完整的句子。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词句运用能力。第二,看图写话训专项训练。让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结合合理的想象与创造,形成文字性的描述。以关于“鸡蛋壳”的看图写话教学为例,教师从开端的描写、细节的刻画以及内容的丰富几个方面,强化技巧性训练,提升表达的逻辑性。写话的开头要充分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四要素,达到紧扣题目、直抒胸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情多角度出发进行细节的描述,以丰富写话内容。最后,带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通过写话训练促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发生实质性飞跃。
(五)转变评价方式,彰显写话个性
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效果的直观反馈,也是引导学生反思与进步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在写话能力与写话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转变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评价方式,立足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价引导。首先,教师要明确写话教学定位,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段写话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因此教师应转变结果是评价方式,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等多方因素,采取过程性评价模式。例如,在写作初期,学生必然会出现语言匮乏、逻辑混乱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纠结于语言表达是否规范,而是以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写话作品,寻找其中亮点,并给予鼓励与赞赏。当学生建立起学习兴趣之后,再逐步规范、纠正学生写话过程中的知识性问题。其次,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写话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例如,采取学生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传阅、交流写话作品,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具有认知及思维共性的同伴之间,能够挖掘成人思维难以发现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有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可以定期举行评优活动,让学生通过投票选举出最优作品,并在教室内开设展示专区,以供学习与借鉴。通过针对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写话主动性,同时,为学生创造彰显个性的空间,促进写作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五、 结语
总而言之,低段写话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环节,其重要价值不容小觑。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写话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应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推动学生长足发展为最终目标,积极创新写话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牡丹.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2):211-212.
[2]余辛怡.激趣入门,激活写话的灵魂:小学低段语文写话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34):40-43.
[3]薛萍萍,钟建华.绘本阅读视野下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A3):39-40.
作者简介:
陈梦瑶,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写话教学
一、 引言
写作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是写作教学的启蒙,为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学生认知世界、认知自我、表达创造的过程,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直观体现,将写作推向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准确的说明,其中第一学段以培养兴趣,激发写话欲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乐写、会写、能写。在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落实低段写话教学任务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
二、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的教学意义
(一)强化语言输出,锻炼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的语言输出分为口语表达以及写作,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由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言转变的重要阶段。而二者的表达方式存在鲜明的差异性,其中口语表达更为直观,对语法以及逻辑性的要求相对较低,书面表达则更强调结构的完整性,逻辑的严谨性,表达的规范性。对知识储备与语文能力相对薄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二者的直接转变并非易事。低段写话教学能够起到衔接与过渡的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写话训练,能够纠正学生过于松散的口语表达习惯,渗透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进而将有声语言代码转化为无声的文字符号,建立具有自我特色的写作方式。此外,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过程中,需要依赖于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及语文知识储备,无形之中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生活观察以及丰富的书籍阅读,一定程度上对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形成外在加持,进而丰富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开辟了学生认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通道,推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模式由幼儿特点向少年模式转变。
(二)树立写作意识,奠定写作基础
总所周知,语文学科兼具教育性、人文性与工具性,而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成为学生面对残酷社会竞争的必要生存条件。语言作为一项必备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语文写作意识与写作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养。所谓良好的开始,即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作为写作的启蒙,对未来高阶段的写作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此关键阶段,教师若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高阶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形成的写作素养将会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生涯始终,成为强而有力的竞争力。同时,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是集合观察、想象、表达与写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将丰富的写作素材转化为个性化语言呈现出来,对转变千人一面的高段写作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通过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磨练,能够让学生更为从容地面对未来写作过程中的各项挑战,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顺利、有序开展。
三、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欠缺写话兴趣与能力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其对写话教学的认知与态度将会成为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教学的认知情况并不乐观。第一,从兴趣角度而言,学生写话兴趣低迷成为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往往秉持任务式的被动学习态度,学习活动依赖于教师的要求与引导,欠缺自主写作的意识与能力,更有甚者形成谈写色变的严重认知偏差。在此情况下,学生面对写话教学往往以敷衍態度完成任务或是或是消极逃避用,写话被视为一种负担,兴趣自然难以保证。第二,从写作能力而言,小学低段学生刚刚由幼儿阶段上升至小学学习阶段,面对不同的学习模式展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特别是写话教学相对难度较大,对语文知识储备不足以及思维能力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写话教学可谓是为一项严峻的挑战。正因如此,小学生在写话过程中错误频发成为常态,写话质量不尽如人意。通过观察发现,小学生的写作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首先是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够准确。其次是语言组织欠缺逻辑性、连贯性与完整性。最后是写话内容空洞无物,语言表达生硬刻板。上述问题若不予以及时的纠正,将会成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路上的绊脚石。
(二)教学方式的运用欠缺科学性
教学方式作为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的桥梁,作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欠缺灵活性与有效性,形成了教学思维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发展失衡,教师虽然能够理解写话教学的重要价值,但是并不能够通过教学实际展现其价值,并未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素养,成为影响写话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第一,教学方式欠缺有效性。鉴于小学生思维能力与知识储备的薄弱性,教师在开展写话教学时,通常采用仿写强化训练方式,让学生通过模仿、借鉴优秀文章而提升自身写作能力。与此同时,模仿学习过程中并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而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但是写作素养是学生借助语文知识与技能展现自我情感的能力,并不能够通过单纯的生搬硬套获得本质性的提升。由此形成了需求与实际的矛盾,影响教学质量。第二,教学方式欠缺灵活性。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课堂应是充满童真童趣且极具生命力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成人思维审视写作教学,这就导致教师认为已经讲明白的知识点,而学生却仍处于懵懂之中。此外,写话教学设计呈现千篇一律的状态,模式化的教学引导下使学生的写话成果同样存在千人一面的问题。综上所述,教学方式运用不合理,导致小学语文写话教学陷入低效状态,影响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写话热情
小学语文写话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培养过程,需要依赖于具有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通过组织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转变学生对写话的认知,由好奇的初尝试,到以兴趣为基础的乐于写话,再到形成写话习惯,逐步让学生建立自信,找到乐趣,点燃写话热情。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如下梯度性的教学活动:首先,以说话为起始点,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在每节课前设置自由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是分享日常生活趣事,可以是分享学习感知或学习方法,也可以是讲述某一次游记或介绍某一个人物……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说话机会,并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与认可,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去表达,形成趣味初体验。其次,逐步深入,建立写话兴趣。在学生达到能够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我情感或描述事物的层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渐由说向写过渡。例如,可以让学生准备写话本,随时记录日常点滴、好词好句等内容。此外,教师设置写话本交流课,让学生相互传阅写话本。一方面可以营造适度的比拼氛围,激发学生持续性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提升写话的能力。最后,保持兴趣持久性,向习惯转变。当学生的写话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可以将其进行分类并装订成册,发放给学生以及家长。借此对学生形成潜在的激励,增强学生的写话成就感,进而实现写话兴趣的延续与深化,最终转变为一种日常学习习惯。
(二)引导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小学生对写话存在畏惧心理,究其根本在于写作素材的匮乏。如何帮助学生丰富写话素材积累是提升写话能力的关键。爱默生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日常生活作为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将生活资源转化为写作素材的能力,对消除畏难心理,提升写话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低学段的学生通常以直觉思维认知事物,其观察行为大多是具有鲜明个人情感的、无意识的感官活动,观察所得的转化能力薄弱。在写话过程中,面对熟知的事物却不能够调动脑海中的鲜活记忆,不能够精准地刻画其细节。针对此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日常生活事物。例如,在组织关于植树的写话主题训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事物,并制定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如树木的位置、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等,以观察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规律地开展观察活动。在脑海中建立鲜明的事物形象,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此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的薄弱性,观察兴趣将会呈现一定的起伏,教师应通过语言引导,如榕树与其他树木有什么不同呢?你会怎样形容它呢?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对生活资源进行再加工,转化为能够为我所用的写话素材。
(三)注重阅读积累,丰富写话语言
对小学低段学生而言,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欠缺,使学生经常出现心里有话却无法精准表达的问题,可见丰富语言积累尤为必要。阅读不仅是学生认知世界、拓展知识的重要窗口,更是对语言资源的有机整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慢慢积累,进而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教师要善用教材资源,加强课内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教师充分利用早读、课前热身环节等时间段让学生大声的朗读,以有声阅读促进语感的形成。此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品读。例如,《小小的船》一文中涉及大量生动形象的叠词,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其用法,并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以丰富词语储备。又如,《比尾巴》一文中采取三问三答的语言结构形式,极具工整性与逻辑性。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掌握语言规律,并通过模仿训练加快语言知识与技巧的内化。
(四)强化写话训练,锻炼写話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犹如一张白纸,可塑性较强,开展写话强化训练,不失为提升写话能力最为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秉持由简及繁的原则,开展词句训练、看图说话以及活动写话等多形式的写话指导。第一,词句专项训练,提升表达的精准性。词句训练相对较为枯燥,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方式。例如,词句扩充闯关游戏,教师随即给出一个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组词、扩词,作为游戏的第一关卡。当时学生能够说出一定数量的词汇之后,即可获得开启游戏第二关卡的钥匙,进行词语搭配训练。例如,给出树叶、天空、小鸟等词语,让学生填写相匹配的形容词。第三关卡为扩句训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上一环节的短语进行语句扩充,写出生动形象的完整的句子。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词句运用能力。第二,看图写话训专项训练。让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结合合理的想象与创造,形成文字性的描述。以关于“鸡蛋壳”的看图写话教学为例,教师从开端的描写、细节的刻画以及内容的丰富几个方面,强化技巧性训练,提升表达的逻辑性。写话的开头要充分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四要素,达到紧扣题目、直抒胸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情多角度出发进行细节的描述,以丰富写话内容。最后,带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通过写话训练促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发生实质性飞跃。
(五)转变评价方式,彰显写话个性
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效果的直观反馈,也是引导学生反思与进步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在写话能力与写话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转变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评价方式,立足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价引导。首先,教师要明确写话教学定位,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段写话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因此教师应转变结果是评价方式,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等多方因素,采取过程性评价模式。例如,在写作初期,学生必然会出现语言匮乏、逻辑混乱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纠结于语言表达是否规范,而是以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写话作品,寻找其中亮点,并给予鼓励与赞赏。当学生建立起学习兴趣之后,再逐步规范、纠正学生写话过程中的知识性问题。其次,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写话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例如,采取学生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传阅、交流写话作品,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具有认知及思维共性的同伴之间,能够挖掘成人思维难以发现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有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可以定期举行评优活动,让学生通过投票选举出最优作品,并在教室内开设展示专区,以供学习与借鉴。通过针对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写话主动性,同时,为学生创造彰显个性的空间,促进写作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五、 结语
总而言之,低段写话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环节,其重要价值不容小觑。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写话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应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推动学生长足发展为最终目标,积极创新写话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牡丹.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2):211-212.
[2]余辛怡.激趣入门,激活写话的灵魂:小学低段语文写话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34):40-43.
[3]薛萍萍,钟建华.绘本阅读视野下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A3):39-40.
作者简介:
陈梦瑶,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