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年梧州市晚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情况分析

来源 :现代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梧州市晚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HIV/AIDS)的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2014-2019年新报告且现住址为梧州市的晚发现病例为研究对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描述.结果 2014-2019年梧州市共1 009例晚发现病例,晚发现比例为50.30%,历年的晚发现比例从47.09%升至54.35%呈上升趋势(x2趋势性=872.155,P<O.OOl);男性、老年人、离异或丧偶、低学历、异性传播、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等特征的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晚发现的死亡病例中确认阳性后半年内死亡的病例数占88.37%(152/172).结论 梧州市的晚发现现象非常严重,需实施有针对性的公共策略来扩大HIV筛查及早期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病例的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情况及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对4 482名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及体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行为5 d学习日 中偶尔、时常、经常叫外卖的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1.77%、14.06%、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 196.77,P<0.001);周末2 d叫外卖
目的 描述大学生群体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模式,探讨睡眠时型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大学生一般情况、睡眠时型和健康危险行为,运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识别具有不同健康危险行为模式的亚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型与健康危险行为聚集的关联.结果 大学生群体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按3分类效果最好,可以分为高风险组、吸烟饮酒风险组、低风险组,其检出率分别为7.1%、21.0%、71.9%.大学生睡眠时型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的检出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