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透视法和团注实验法三维对比增强MRA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对比。
方法:对100例疑有颈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行透视法和团注实验法3D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获得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透视法3DCE—MRA成像技术,简单易行,能获得高质量的颈动脉图像。诊断动脉狭窄、闭塞24例,其中14例行DSA检查,结果一致。
结论:透视法3DCE-MRA对颈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的检查手段,且基本可替代DSA。
关键词:MRA 透视法 团注实验法 三维对比增强 颈部动脉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02-01
DSA目前虽然仍旧是评价颈部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它存在创伤性、辐射及对比剂过敏等限制,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快速扫描序列的发明,三维对比增强MRA克服了普通MRA技术的缺点,具有成像快,扫描野大,安全无辐射等优点,日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也能被广大的患者接受[1],逐渐成为血管疾病检查的一项重要手段。笔者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集了100例疑有颈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颈部三维对比增强MRA成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100例颈部动脉检查患者,男69例,女31例,年龄48-74岁(平均6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步态不稳等,部分患者有肢体偏瘫,言语功能障碍等。
1.2 设备。Siemens Avanto 1.5T MR扫描仪,MR专用高压注射器,头、颈线圈、体线圈。
1.3 方法。
1.3.1 扫描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团注实验法和透视触发法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扫描,两种扫描方法,均在对比剂注射前进行一次扫描,得到减影用的蒙片,随后注射对比剂,团注法先注射2ml造影剂及等量的生理盐水,测算出造影剂通过颈动脉的峰值时间,根据对比剂峰值通过时间启动扫描序列。[2]透视触发法当看到造影剂进入两侧椎动脉时立即启动扫描序列。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为0.2mmol/kg,经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为2.0mL/S,随后以同样速度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1.3.2 扫描参数的设置。FOV应包括主动脉弓至Willis环[3],FOV如果过大,则得到的图像就较小,血管狭窄的程度不易估计,FOV如过小,相位方向上就容易出现卷折伪影。采用K空间中心优先采集,扫描时间20-23秒,扫描时间设置太短,则重建后的血管边缘会出现模糊、毛糙的现象,影响诊断。
1.3.3 图像后处理采集完毕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获得多角度和位置的CE-MRA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
2 结果
2.1 病人检查结果。10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CE-MRA检查,未见对比剂不良反应。CE—MRA诊断动脉狭窄、闭塞14例。DSA证实10例。DSA所见与CE—MRA所示相符。
2.2 透视法相对团注实验法更简便易行,可实时监控,熟练应用后能节省更多的检查时间,且能得到较好的图像。
3 讨论
CE-MRA原理:CE—MRA使用的是TR和TE都极短的梯度回波序列。当血管内经静脉团注2~3倍常规剂量的顺磁性对比剂后,动脉血液的纵向磁化因T1时间缩短恢复较多,周围组织(包括T1值较短的脂肪组织)的纵向磁化恢复都很少,因此动脉血液呈高信号,而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则很低。根据对比剂到达各级动脉血管的首过时间,设定目标血管数据采集的最佳时刻,使动脉与周围组织形成最强对比[4]。准确地把握对比剂到达靶血管的时间,设定最佳采集时间,确保对比剂浓度峰值与K空间中心采集同步,是对比增强MRA检查成功的关键。[5]当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进行K空间中心部分的数据采集,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影像。团注实验技术及透视触发技术是确定最佳延迟时间的主要方法,但试验性团注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移动、以及不可预期的对比剂分布、患者个体因素等,均会造成延迟时间计算错误,造成检查失败,且延迟时间的计算会消耗一定的时间,降低了检查的速度,减慢日常工作的效率。而透视触发可实时监控,只要求操作者有敏锐的识别及反应能力,简便易行,可以省去计算延迟时间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因为磁共振检查安全无辐射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而其检查时间较长,因此一般医院都需预约,因此采用较少的时间,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是磁共振医师的共同目标,因此,透视触发法在日常的应用中应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岳风斌,张刚,姜红,高艳红.颈部CE-MRA扫描技术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47-49
[2] 李澍锴,刘汀,尚存海,张滨,闰海万.3DCEMRA在颅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6):904
[3] 王友红,柏根基.头颈部3DDCE-MRA成像技术探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0):55-56
[4] 龚洪翰.MRI磁共振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8-360
[5] 张彩元,沈钧康,王灌忠,徐孝秋,王水珍,施国尧,夏双丰.颈部3DCE.MRA技术的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1):143
方法:对100例疑有颈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行透视法和团注实验法3D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获得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透视法3DCE—MRA成像技术,简单易行,能获得高质量的颈动脉图像。诊断动脉狭窄、闭塞24例,其中14例行DSA检查,结果一致。
结论:透视法3DCE-MRA对颈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的检查手段,且基本可替代DSA。
关键词:MRA 透视法 团注实验法 三维对比增强 颈部动脉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02-01
DSA目前虽然仍旧是评价颈部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它存在创伤性、辐射及对比剂过敏等限制,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快速扫描序列的发明,三维对比增强MRA克服了普通MRA技术的缺点,具有成像快,扫描野大,安全无辐射等优点,日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也能被广大的患者接受[1],逐渐成为血管疾病检查的一项重要手段。笔者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集了100例疑有颈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颈部三维对比增强MRA成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100例颈部动脉检查患者,男69例,女31例,年龄48-74岁(平均6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步态不稳等,部分患者有肢体偏瘫,言语功能障碍等。
1.2 设备。Siemens Avanto 1.5T MR扫描仪,MR专用高压注射器,头、颈线圈、体线圈。
1.3 方法。
1.3.1 扫描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团注实验法和透视触发法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扫描,两种扫描方法,均在对比剂注射前进行一次扫描,得到减影用的蒙片,随后注射对比剂,团注法先注射2ml造影剂及等量的生理盐水,测算出造影剂通过颈动脉的峰值时间,根据对比剂峰值通过时间启动扫描序列。[2]透视触发法当看到造影剂进入两侧椎动脉时立即启动扫描序列。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为0.2mmol/kg,经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为2.0mL/S,随后以同样速度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1.3.2 扫描参数的设置。FOV应包括主动脉弓至Willis环[3],FOV如果过大,则得到的图像就较小,血管狭窄的程度不易估计,FOV如过小,相位方向上就容易出现卷折伪影。采用K空间中心优先采集,扫描时间20-23秒,扫描时间设置太短,则重建后的血管边缘会出现模糊、毛糙的现象,影响诊断。
1.3.3 图像后处理采集完毕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获得多角度和位置的CE-MRA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
2 结果
2.1 病人检查结果。10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CE-MRA检查,未见对比剂不良反应。CE—MRA诊断动脉狭窄、闭塞14例。DSA证实10例。DSA所见与CE—MRA所示相符。
2.2 透视法相对团注实验法更简便易行,可实时监控,熟练应用后能节省更多的检查时间,且能得到较好的图像。
3 讨论
CE-MRA原理:CE—MRA使用的是TR和TE都极短的梯度回波序列。当血管内经静脉团注2~3倍常规剂量的顺磁性对比剂后,动脉血液的纵向磁化因T1时间缩短恢复较多,周围组织(包括T1值较短的脂肪组织)的纵向磁化恢复都很少,因此动脉血液呈高信号,而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则很低。根据对比剂到达各级动脉血管的首过时间,设定目标血管数据采集的最佳时刻,使动脉与周围组织形成最强对比[4]。准确地把握对比剂到达靶血管的时间,设定最佳采集时间,确保对比剂浓度峰值与K空间中心采集同步,是对比增强MRA检查成功的关键。[5]当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进行K空间中心部分的数据采集,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影像。团注实验技术及透视触发技术是确定最佳延迟时间的主要方法,但试验性团注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移动、以及不可预期的对比剂分布、患者个体因素等,均会造成延迟时间计算错误,造成检查失败,且延迟时间的计算会消耗一定的时间,降低了检查的速度,减慢日常工作的效率。而透视触发可实时监控,只要求操作者有敏锐的识别及反应能力,简便易行,可以省去计算延迟时间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因为磁共振检查安全无辐射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而其检查时间较长,因此一般医院都需预约,因此采用较少的时间,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是磁共振医师的共同目标,因此,透视触发法在日常的应用中应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岳风斌,张刚,姜红,高艳红.颈部CE-MRA扫描技术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47-49
[2] 李澍锴,刘汀,尚存海,张滨,闰海万.3DCEMRA在颅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6):904
[3] 王友红,柏根基.头颈部3DDCE-MRA成像技术探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0):55-56
[4] 龚洪翰.MRI磁共振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8-360
[5] 张彩元,沈钧康,王灌忠,徐孝秋,王水珍,施国尧,夏双丰.颈部3DCE.MRA技术的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