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高校招生人数也随之扩大,与此对应的,高校对青年教师的需求比例也随之上升,高校青年教师在高校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重,逐渐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发展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情况。因此,为提高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质量,就要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本文首先就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进而指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培养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00-02
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扩招生源,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高校教师后备资源不足,因此,也展开了一轮对教师扩招的趋势。由于这一趋势,是的青年教师的比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开始逐渐增多,在一些新兴的高职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比重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可以说是压倒性的。但与高校青年教师扩招极不匹配的现象是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尚缺乏相应完善的培养体系以及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晋升发展机制。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的处境较为艰难,面临着学校、学生、家庭三面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分析高校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培养计划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任务与科研时间协调难度大
大多数青年教师初来高校首先是要从最基础的助教干起,而给助教青年教师的最初任务主要是教学,有的高校由于扩招生源,教学人数、教学班级众多,又由于教师人数限制,使得刚入职的的青年教师常常一人身兼多职,同时要带好几个班级的学科教学或者同一班级的不同的学科内容。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多还没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在经济压力下,课时费的诱惑使得他们无暇静下心来搞科研,将大部分时间都“贡献”在教学,这种现象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高校教师培养模式“随意化”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随意化”指的是缺乏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上岗资格认证、高效严格有序、配套的上岗培训、以及针对教师的考核考察等。众所周知,中小学的教师要想任教必须参加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国家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在通过笔试和面试后才可入校任教。而与此相对的是高等教育领域缺乏教育部门对高校教师的相关考核认证。高校选拔高校教师主要是以其学历,如硕士、博士,和高校成绩单为主要考核依据和考核标准,而这些指标并不能成为证明青年教师有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全部证据,此外,高校也不能通过这些材料考察所要招聘青年教师的德育素质等等。事实证明这种“随意化”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招聘以及培养模式不利于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路径
(一)做好岗前系统化培训
高校在完成青年教师的甄选招聘后,为保证其上岗质量,首先要对其进行上岗培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上岗培训的模式也不能只是局限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台风、以及如何给同学们口授本节课堂的要点。在这种背景以及情况下,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对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在培训中要注重对当前教学领域内流行的教学理念的传播,如“翻转课堂”、“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微课”,除了对他们进行相关理念的传播,也要对青年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此外,在对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对青年教师的德育、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使他们具备最基本的学科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由表及里的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
(二)导师分配带领制
导师分配带领制不只限于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发展领域,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中也可以引用这一方法。通过让老教师一对一带领新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能够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青年教师也能够从老教师那学到更多的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的技巧以及科研帮扶,与老教师建立更深厚的情谊。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要想使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激发青年教师上进的积极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奖金、度假游、打折卡等多种方式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中积极创新。
(四)“引进来”与“走出去”多渠道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就是指高校要扩大渠道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外语学院的教师,要鼓励、并且提供给他们相应的国外留学的机会,使他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引进来”指的是高校要不断引进优秀的教育领域的人才给高校教师做相关领域的演讲,以此提高、激发他们的教学水准。
总之,应该多渠道多方面的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质量,让其逐渐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袁义,胡莹.国内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比较[J].高教论坛,2014.
[2]刘继荣,杨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
作者简介:
李宁(1980.4-),女,汉族,山东利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培养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00-02
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扩招生源,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高校教师后备资源不足,因此,也展开了一轮对教师扩招的趋势。由于这一趋势,是的青年教师的比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开始逐渐增多,在一些新兴的高职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比重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可以说是压倒性的。但与高校青年教师扩招极不匹配的现象是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尚缺乏相应完善的培养体系以及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晋升发展机制。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的处境较为艰难,面临着学校、学生、家庭三面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分析高校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培养计划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任务与科研时间协调难度大
大多数青年教师初来高校首先是要从最基础的助教干起,而给助教青年教师的最初任务主要是教学,有的高校由于扩招生源,教学人数、教学班级众多,又由于教师人数限制,使得刚入职的的青年教师常常一人身兼多职,同时要带好几个班级的学科教学或者同一班级的不同的学科内容。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多还没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在经济压力下,课时费的诱惑使得他们无暇静下心来搞科研,将大部分时间都“贡献”在教学,这种现象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高校教师培养模式“随意化”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随意化”指的是缺乏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上岗资格认证、高效严格有序、配套的上岗培训、以及针对教师的考核考察等。众所周知,中小学的教师要想任教必须参加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国家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在通过笔试和面试后才可入校任教。而与此相对的是高等教育领域缺乏教育部门对高校教师的相关考核认证。高校选拔高校教师主要是以其学历,如硕士、博士,和高校成绩单为主要考核依据和考核标准,而这些指标并不能成为证明青年教师有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全部证据,此外,高校也不能通过这些材料考察所要招聘青年教师的德育素质等等。事实证明这种“随意化”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招聘以及培养模式不利于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路径
(一)做好岗前系统化培训
高校在完成青年教师的甄选招聘后,为保证其上岗质量,首先要对其进行上岗培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上岗培训的模式也不能只是局限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台风、以及如何给同学们口授本节课堂的要点。在这种背景以及情况下,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对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在培训中要注重对当前教学领域内流行的教学理念的传播,如“翻转课堂”、“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微课”,除了对他们进行相关理念的传播,也要对青年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此外,在对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对青年教师的德育、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使他们具备最基本的学科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由表及里的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
(二)导师分配带领制
导师分配带领制不只限于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发展领域,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中也可以引用这一方法。通过让老教师一对一带领新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能够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青年教师也能够从老教师那学到更多的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的技巧以及科研帮扶,与老教师建立更深厚的情谊。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要想使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激发青年教师上进的积极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奖金、度假游、打折卡等多种方式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中积极创新。
(四)“引进来”与“走出去”多渠道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就是指高校要扩大渠道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外语学院的教师,要鼓励、并且提供给他们相应的国外留学的机会,使他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引进来”指的是高校要不断引进优秀的教育领域的人才给高校教师做相关领域的演讲,以此提高、激发他们的教学水准。
总之,应该多渠道多方面的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质量,让其逐渐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袁义,胡莹.国内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比较[J].高教论坛,2014.
[2]刘继荣,杨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
作者简介:
李宁(1980.4-),女,汉族,山东利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年教师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