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通过读书,我收到了很大的启发: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四、学习无止境,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他强调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书,如:《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赵谦翔与绿色语文》、《素质教育案例精选》教育类和教学类,以及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非常好的教育著作,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启发: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的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是采用自己原来的教学方式,因此每次上完课都感觉好像是我在唱独角戏,我依然在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读这些书是我意识到我过去的教学方式是失败的,而作为我的学生我想他们也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在被动地接受我所教的知识,没有一点吸引力,只是在死记硬背。
新课程强调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学生应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方面我最欣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真理”这个案例。虽然这是一节数学课,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所有老师去学习和借鉴。这节课老师讲的很少,学生的活动比较多;师生间单向的交流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所以在这节课里,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学生的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像这样的课又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呢?这正是皮亚杰强调的“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那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则一味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而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所有的案例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有关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例子,如“学生置疑,教师有了新生成”、“向教材质疑”、“原作的错误”等等。在这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一位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也经常向学生提问,但是形式很单一,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说出正确答案后就算过去了,所以经常是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在回答问题。暑假过后,我采用了案例中的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地质疑,所以在我的课上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比如说我在教《夕照》一课,在讲到后半部分时,韩辉提出了一个让我意料之外的问题:课文后几段连续用了三个“渐渐地”是不是重复了呢?当时我就立刻表扬了她这种敢于向教材挑战的勇气。因为我们在讲第一课《海上日出》的时候就分析过巴金先生用词的高超,同是表示时间很快,但是他用了不同的词来表示,如“转眼间”、“一刹那间”等等。那这里的“渐渐地”作者为什么要重复用而不是换别的词呢?难道作者没有发现吗?还是故意这样用呢?于是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课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就连很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加入了进来,那场面真让我这个做老师的兴奋。最后虽然讨论出了结果,但是我告诉学生这个结果也不一定就正确,只要自己觉得能说出道理来即可。而且我对韩辉质疑的精神又进行了表扬,以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质疑。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
作为教师,我想我们都能做到去爱学生,但是经常会出现方法不得当的情况。就拿我自己来说,很多时候往往是我摆出老师的威严,让学生怕我而听从于我。这样的效果就是学生不愿意与我交流,学习也总处于被动状态。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学生相处,才能让他们更喜欢我,信任我。通过读书,我发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应该努力地去适应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我们。所以在这学期,我特别注意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在课堂上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在课下耐心地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并且还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跟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我说自己的心里话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切了,和谐了。
我想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都非常头疼班里的后进生,因为他们后进,所以我们可能对待他们的态度可能会更加地强硬。但是当我看了“一个学生的转变给我留下的思索”这个案例后,我才发现确实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并且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使得一位学生发生了转变后,就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内涵。我们班里有一位比较调皮的学生张景宣,虽然都上五年级了,但是还是不知道学习,而且纪律也比较差,自觉性很差。他的父母比较忙,没有时间管他,也非常头疼。于是我就在放学后辅导他的学习,在课堂上多给他机会回答问题,经常跟他谈心。而且在这学期里我还采用了一个给家长送表扬条的方法,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我就毫不犹豫地让学生给家长送表扬条。就这样,张景宣慢慢发生了变化,他经常受到表扬,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了,自觉性也提高了。我们班还有一位女同学也在我的努力下变得自信起来,增强了学习兴趣。看到他们可喜的变化,我由衷地欣慰。
四、 学习无止境,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准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是活水。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吸取新鲜的养料,拥有转换时空的智慧,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从这次的读书活动中我深刻领会到了读书的益处。在这些书里我学到了许多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都可以用到我的教学当中。比如说魏书生老师的一些班主任工作方法,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有了很大的启发;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让我领略了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有很多案例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好的方法,比如说“带着表扬条回家”,写日记“老师,我也有优点”,“向教材质疑”,“课堂上的聊天室”等等。这里每一个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我觉得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对教育教学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拘泥于课本和现有的经验,而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进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课堂为舞台、以教学为手段,敢于向权威质疑、向传统挑战,带领学生开拓视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我们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向学生注入活水,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出色,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创办出我们石油分局的教育特色,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他强调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书,如:《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赵谦翔与绿色语文》、《素质教育案例精选》教育类和教学类,以及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非常好的教育著作,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启发: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的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是采用自己原来的教学方式,因此每次上完课都感觉好像是我在唱独角戏,我依然在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读这些书是我意识到我过去的教学方式是失败的,而作为我的学生我想他们也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在被动地接受我所教的知识,没有一点吸引力,只是在死记硬背。
新课程强调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学生应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方面我最欣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真理”这个案例。虽然这是一节数学课,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所有老师去学习和借鉴。这节课老师讲的很少,学生的活动比较多;师生间单向的交流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所以在这节课里,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学生的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像这样的课又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呢?这正是皮亚杰强调的“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那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则一味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而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所有的案例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有关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例子,如“学生置疑,教师有了新生成”、“向教材质疑”、“原作的错误”等等。在这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一位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也经常向学生提问,但是形式很单一,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说出正确答案后就算过去了,所以经常是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在回答问题。暑假过后,我采用了案例中的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地质疑,所以在我的课上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比如说我在教《夕照》一课,在讲到后半部分时,韩辉提出了一个让我意料之外的问题:课文后几段连续用了三个“渐渐地”是不是重复了呢?当时我就立刻表扬了她这种敢于向教材挑战的勇气。因为我们在讲第一课《海上日出》的时候就分析过巴金先生用词的高超,同是表示时间很快,但是他用了不同的词来表示,如“转眼间”、“一刹那间”等等。那这里的“渐渐地”作者为什么要重复用而不是换别的词呢?难道作者没有发现吗?还是故意这样用呢?于是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课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就连很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加入了进来,那场面真让我这个做老师的兴奋。最后虽然讨论出了结果,但是我告诉学生这个结果也不一定就正确,只要自己觉得能说出道理来即可。而且我对韩辉质疑的精神又进行了表扬,以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质疑。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
作为教师,我想我们都能做到去爱学生,但是经常会出现方法不得当的情况。就拿我自己来说,很多时候往往是我摆出老师的威严,让学生怕我而听从于我。这样的效果就是学生不愿意与我交流,学习也总处于被动状态。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学生相处,才能让他们更喜欢我,信任我。通过读书,我发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应该努力地去适应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我们。所以在这学期,我特别注意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在课堂上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在课下耐心地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并且还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跟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我说自己的心里话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切了,和谐了。
我想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都非常头疼班里的后进生,因为他们后进,所以我们可能对待他们的态度可能会更加地强硬。但是当我看了“一个学生的转变给我留下的思索”这个案例后,我才发现确实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并且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使得一位学生发生了转变后,就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内涵。我们班里有一位比较调皮的学生张景宣,虽然都上五年级了,但是还是不知道学习,而且纪律也比较差,自觉性很差。他的父母比较忙,没有时间管他,也非常头疼。于是我就在放学后辅导他的学习,在课堂上多给他机会回答问题,经常跟他谈心。而且在这学期里我还采用了一个给家长送表扬条的方法,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我就毫不犹豫地让学生给家长送表扬条。就这样,张景宣慢慢发生了变化,他经常受到表扬,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了,自觉性也提高了。我们班还有一位女同学也在我的努力下变得自信起来,增强了学习兴趣。看到他们可喜的变化,我由衷地欣慰。
四、 学习无止境,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准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是活水。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吸取新鲜的养料,拥有转换时空的智慧,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从这次的读书活动中我深刻领会到了读书的益处。在这些书里我学到了许多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都可以用到我的教学当中。比如说魏书生老师的一些班主任工作方法,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有了很大的启发;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让我领略了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有很多案例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好的方法,比如说“带着表扬条回家”,写日记“老师,我也有优点”,“向教材质疑”,“课堂上的聊天室”等等。这里每一个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我觉得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对教育教学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拘泥于课本和现有的经验,而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进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课堂为舞台、以教学为手段,敢于向权威质疑、向传统挑战,带领学生开拓视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我们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向学生注入活水,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出色,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创办出我们石油分局的教育特色,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