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时的川西坝,除了过大年,就数“开水”最热闹了。每到清明节,都江堰内江岁修完工,照例要举行隆重的开水大典。开始放水春灌,简称“开水”,清代叫做“祀水”。
祀水前夕,四川总督、巡抚等达官贵人陆续坐轿来到灌县,下榻在大官街(现名大观街)的行台衙门内。次日清晨,在水利府同知和灌县知县陪同下,由仪仗队抬着祭品,鼓乐细吹细打,沿傍山的石级大道,走出玉垒关,来到二王庙,先祭二王,后祭堰功祠,再祭杨泗(水神)庙,最后在岸边花棚内祭河伯。
各类祭典都有严格的礼仪。其中以祭二王的礼仪最为隆重。二王即李冰(清封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护王)及其子二郎(清封承绩广惠显英王)。清代规定对二王的祭典“牲用少牢,祭列九品”,主祭官穿补服蟒袍,行二跪六叩礼,宣读祝文。那文字也是早有规定的,每年只是照例念一遍:“维神世德,兴利除患,作堋穿江,舟行清晏。灌溉三郡,沃野千里。膏腴绵洛,至今称美。盐井浚开,蜀用以饶。石人镇立,蜀害以消。报崇功德,国朝褒封。兹值春祀,理宜肃恭。尚飨。”
官员们在河边红布花棚内慢悠悠地行礼如仪。挤在沿河两岸的黑压压的人群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他们最开心的是鞭炮齐鸣,礼花飞溅。咚,咚,咚,三大炮,只见几个熟练的河工,敏捷地砍断拦河杩槎(临时挡水用的木制三角架)的绳索,用火把点燃挡水的竹笆,那排列成行的杩槎迅速散开,大水就顺着缺口涌流而下。
这时,两岸的人群禁不住欢呼雀跃。然而,主祭官却需立刻上轿,用最快的速度赶回成都。据说:主祭官跑得快,水就流得快;倘若跑慢了,水便不够用。
密密麻麻的人群看着那碧波清流涌进都江堰内江原先干涸的卵石河床,都会心地笑了。一些年轻小伙儿还与水赛跑,不断用石头向流水的最前端打去,叫做“打水头”。水流拢到哪里,他们便跑到哪里,一直跑到精疲力尽。
更有一些好事者,在堰头放下几只鸭子,下游两岸的年轻人便涉水争抢“水头鸭”。那些年长而又当家的人却无此闲心,他们看完“开水”后,就忙着进城赶“清明会”,采购春耕大忙时节所需的农具和生活用品。
清代有个名叫山春的文人,写了一首《灌阳竹枝词》,描述开水盛况: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拥岸边。喜看杩槎频拆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保留了“开水”这个民俗。由行署主任或省长主持,开大会,剪彩开水。1957年以后,成都市工业用水量大增,岁修措施相应作了改进,内江不再全部断流,也就不必举行开水大典了。但许多见过开水盛况的人,至今仍对它怀有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亚 闻)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祀水前夕,四川总督、巡抚等达官贵人陆续坐轿来到灌县,下榻在大官街(现名大观街)的行台衙门内。次日清晨,在水利府同知和灌县知县陪同下,由仪仗队抬着祭品,鼓乐细吹细打,沿傍山的石级大道,走出玉垒关,来到二王庙,先祭二王,后祭堰功祠,再祭杨泗(水神)庙,最后在岸边花棚内祭河伯。
各类祭典都有严格的礼仪。其中以祭二王的礼仪最为隆重。二王即李冰(清封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护王)及其子二郎(清封承绩广惠显英王)。清代规定对二王的祭典“牲用少牢,祭列九品”,主祭官穿补服蟒袍,行二跪六叩礼,宣读祝文。那文字也是早有规定的,每年只是照例念一遍:“维神世德,兴利除患,作堋穿江,舟行清晏。灌溉三郡,沃野千里。膏腴绵洛,至今称美。盐井浚开,蜀用以饶。石人镇立,蜀害以消。报崇功德,国朝褒封。兹值春祀,理宜肃恭。尚飨。”
官员们在河边红布花棚内慢悠悠地行礼如仪。挤在沿河两岸的黑压压的人群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他们最开心的是鞭炮齐鸣,礼花飞溅。咚,咚,咚,三大炮,只见几个熟练的河工,敏捷地砍断拦河杩槎(临时挡水用的木制三角架)的绳索,用火把点燃挡水的竹笆,那排列成行的杩槎迅速散开,大水就顺着缺口涌流而下。
这时,两岸的人群禁不住欢呼雀跃。然而,主祭官却需立刻上轿,用最快的速度赶回成都。据说:主祭官跑得快,水就流得快;倘若跑慢了,水便不够用。
密密麻麻的人群看着那碧波清流涌进都江堰内江原先干涸的卵石河床,都会心地笑了。一些年轻小伙儿还与水赛跑,不断用石头向流水的最前端打去,叫做“打水头”。水流拢到哪里,他们便跑到哪里,一直跑到精疲力尽。
更有一些好事者,在堰头放下几只鸭子,下游两岸的年轻人便涉水争抢“水头鸭”。那些年长而又当家的人却无此闲心,他们看完“开水”后,就忙着进城赶“清明会”,采购春耕大忙时节所需的农具和生活用品。
清代有个名叫山春的文人,写了一首《灌阳竹枝词》,描述开水盛况: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拥岸边。喜看杩槎频拆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保留了“开水”这个民俗。由行署主任或省长主持,开大会,剪彩开水。1957年以后,成都市工业用水量大增,岁修措施相应作了改进,内江不再全部断流,也就不必举行开水大典了。但许多见过开水盛况的人,至今仍对它怀有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亚 闻)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