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省武威市,南靠祁连山,北临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农业大市。
自2003年起,为落实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做出的“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阻击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武威下辖的民勤县“会合”,武威这个甘肃重要的粮食产区开始推行严苛的“关井压田”政策,共关闭超过3300眼农业灌溉机井,压减配水面积63万余亩。
今年3月,正当武威实施“防污、节水、造林、治沙”生态战略的关键时期,一个头顶无数“光环”的治沙模范企业却因“毁沙”而闯入公众视线。
8万余吨污水排入沙漠
3月中旬,甘肃武威荣华工贸公司(下称“荣华公司”)向沙漠排污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事件调查组用无人机航拍和GPS定位,确定共有大小不等污水坑塘23处,污染面积266亩,排向沙漠的污染物主要是荣华公司通过2、3、4号泵站排出的生产废水。据事件调查组环保部专家判断,荣华公司在环保设施没有完全建成的情况下,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调试生产,私设暗管向沙漠排放生产废水。
据悉,被污染的沙漠被当地人称为“八十里大沙”,周边最近的生活区为南面的五墩村,相距2.17公里,东、西、北三面均是20公里范围内无人居住的沙漠。
据污染事件发生地所在的武威市凉州区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刘万宏介绍,2014年5月28日至2015年3月6日,荣华公司平均日排放生产废水971吨,累计排放271654吨。其中187939吨用于荣华公司投资建成的荣生沙漠公路两侧树木绿化灌溉,83715吨通过铺设的暗管直接排入沙漠腹地。
按照规定,经过处理的废水可用于绿化灌溉,但废水无论是否经过处理均不能排入沙漠。
对于外界质疑的污水总量如何得到精确认定,武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连贵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排水总量主要依据荣华公司提供的淀粉和谷氨酸调试生产日报表、复合肥厂日报表和环评报告中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来核定。
4月1日凌晨5时30分,户外漆黑一团,由荣华公司淀粉厂一名工人的带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冒着沙尘暴前往排污现场暗访。
从武威市区一路向东疾驰,经过荣华工业园区,然后进入荣华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半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位于荣生沙漠公路一侧的荣华公司2号泵站。
排污现场距离泵站并不远。穿过几百米的沙漠地带,一台装载机与钻井的井架出现在记者面前。记者继续前行,看到人为挖开的谷地与沟壑,底部布满残存的污水与黑色淤泥,散发出一股恶臭,而在周边,用来治沙的“麦草方格”留下被浸泡过的痕迹。
“这是其中的一个排污场地,在其他3个泵站附近还有很多。不过污水都抽干了,底泥随后要运走处理。”上述工人告诉记者。
沙漠排污事件被调查后,荣华公司淀粉厂已停产,主要生产设备和排污设施也被查封。上述工人称,在停产放假的10余天里,工厂的工人曾被安排到污染现场参与善后处理。
离开2号泵站时,天已大亮。沿着沙漠公路向东继续前行了大约10公里,由白色房子、灰色圆形罐体组成的3号泵站出现在左前方,泵站不远的沙漠腹地同样出现了几处底部有黑色淤泥的大坑。翻过排污现场的沙丘,记者看到两顶帐篷,旁边一台钻井设备正发出隆隆的声响。身着“甘肃水勘院”工作服的施工人员颇为警惕,表示正受政府安排打观测井,对其他情况并不知晓。
据了解,违法排污事件发生后,武威市凉州区公安局对荣华公司董事长张严德进行了立案调查,该公司两名直接责任人被行政拘留。凉州区环保局依法对荣华公司做出罚款3003105元的处罚,并追缴自调试和生产以来的排污费180621元。武威市、凉州区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已被停职并接受审查,将根据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调查结果依法严肃处理。
4月8日下午,武威市凉州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事件最新进度:已完成野外调查阶段任务,地下水、土壤、底泥样本已送上海化工研究院、澳实分析检测公司(上海)等国家、国际认证的检测机构,正在进行检测。调查与损害评估初步工作报告预计4月下旬完成。
沙漠中的“荣华帝国”
无论是在武威市,还是甘肃省,荣华公司都是家“神一样”的企业。
20多年前,这家由当地农民张严德创建的乡镇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总资产68亿元,员工8600人,集生物化工、矿产开发、煤炭加工、生态治理、高科技医疗、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并控股一家上市公司——荣华实业(600311.SH)。
走在武威街头,荣华的印记随处可见,譬如荣华西路、荣华北路、荣华大桥等。数年前,武威城东区那片工厂密布的区域,被武威百姓称为“荣华城”。据媒体报道,一些企业人士甚至抱怨荣华公司把当地银行的资金“贷空了”。
有媒体报道,2011年8月,为了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与解决工业废水排放难题,荣华公司由城区迁至城东11公里外的发放镇沙子沟,实施易地搬迁和技改扩建。新建的荣华工业园区占地2000余亩,形成了以煤炭深加工带动农产品深加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百亿。
建设在腾格里沙漠前缘的庞大工业园区,是荣华公司移沙造地与平整沙丘的“杰作”,各级领导曾数次前往观摩。而此次排污事件的“黑手”,正是园区内年产30万吨的玉米淀粉项目和年产12万吨的谷氨酸项目。
该项目之前属上市公司荣华实业所有,2013年底以评估价19797.6万元转让给荣华公司。2015年3月22日,荣华实业发布公告:荣华公司是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其法定代表人为荣华实业实际控制人,其余涉案人员及涉案项目均与荣华实业没有关系,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没有受到违法排污事件影响。
除了利用和改造沙漠建成上述园区,2013年,荣华公司还在沙漠中建设了武威荣华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据了解,总投资65亿元的农业园区,占地面积20万亩,土地全部来源于利用与改造沙丘。规划在沙漠腹地建设种植基地19万亩,以及年存栏6万头牛、加工30万吨乳品的工厂。
这一举措被当地媒体誉为“探索出一种沙漠治理的新理念,形成了一个农业治沙的新典范”。
作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荣华公司头顶无数“光环”,先后荣膺“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五一奖状获得企业”等荣誉,企业规模位列“甘肃工业百强企业”、“甘肃20户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董事长张严德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近年来,荣华公司还相继在沙漠周边投资建设了荣达化工、铜多金属矿,以及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等项目,成就了沙中掘金的“荣华帝国”。
“他在建设重大项目时,注重生态保护治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这是“2014甘肃省非公经济十大杰出企业家”颁奖现场,主持人为获奖者张严德准备的一段颁奖词。
自2003年起,为落实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做出的“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阻击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武威下辖的民勤县“会合”,武威这个甘肃重要的粮食产区开始推行严苛的“关井压田”政策,共关闭超过3300眼农业灌溉机井,压减配水面积63万余亩。
今年3月,正当武威实施“防污、节水、造林、治沙”生态战略的关键时期,一个头顶无数“光环”的治沙模范企业却因“毁沙”而闯入公众视线。
8万余吨污水排入沙漠
3月中旬,甘肃武威荣华工贸公司(下称“荣华公司”)向沙漠排污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事件调查组用无人机航拍和GPS定位,确定共有大小不等污水坑塘23处,污染面积266亩,排向沙漠的污染物主要是荣华公司通过2、3、4号泵站排出的生产废水。据事件调查组环保部专家判断,荣华公司在环保设施没有完全建成的情况下,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调试生产,私设暗管向沙漠排放生产废水。
据悉,被污染的沙漠被当地人称为“八十里大沙”,周边最近的生活区为南面的五墩村,相距2.17公里,东、西、北三面均是20公里范围内无人居住的沙漠。
据污染事件发生地所在的武威市凉州区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刘万宏介绍,2014年5月28日至2015年3月6日,荣华公司平均日排放生产废水971吨,累计排放271654吨。其中187939吨用于荣华公司投资建成的荣生沙漠公路两侧树木绿化灌溉,83715吨通过铺设的暗管直接排入沙漠腹地。
按照规定,经过处理的废水可用于绿化灌溉,但废水无论是否经过处理均不能排入沙漠。
对于外界质疑的污水总量如何得到精确认定,武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连贵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排水总量主要依据荣华公司提供的淀粉和谷氨酸调试生产日报表、复合肥厂日报表和环评报告中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来核定。
4月1日凌晨5时30分,户外漆黑一团,由荣华公司淀粉厂一名工人的带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冒着沙尘暴前往排污现场暗访。
从武威市区一路向东疾驰,经过荣华工业园区,然后进入荣华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半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位于荣生沙漠公路一侧的荣华公司2号泵站。
排污现场距离泵站并不远。穿过几百米的沙漠地带,一台装载机与钻井的井架出现在记者面前。记者继续前行,看到人为挖开的谷地与沟壑,底部布满残存的污水与黑色淤泥,散发出一股恶臭,而在周边,用来治沙的“麦草方格”留下被浸泡过的痕迹。
“这是其中的一个排污场地,在其他3个泵站附近还有很多。不过污水都抽干了,底泥随后要运走处理。”上述工人告诉记者。
沙漠排污事件被调查后,荣华公司淀粉厂已停产,主要生产设备和排污设施也被查封。上述工人称,在停产放假的10余天里,工厂的工人曾被安排到污染现场参与善后处理。
离开2号泵站时,天已大亮。沿着沙漠公路向东继续前行了大约10公里,由白色房子、灰色圆形罐体组成的3号泵站出现在左前方,泵站不远的沙漠腹地同样出现了几处底部有黑色淤泥的大坑。翻过排污现场的沙丘,记者看到两顶帐篷,旁边一台钻井设备正发出隆隆的声响。身着“甘肃水勘院”工作服的施工人员颇为警惕,表示正受政府安排打观测井,对其他情况并不知晓。
据了解,违法排污事件发生后,武威市凉州区公安局对荣华公司董事长张严德进行了立案调查,该公司两名直接责任人被行政拘留。凉州区环保局依法对荣华公司做出罚款3003105元的处罚,并追缴自调试和生产以来的排污费180621元。武威市、凉州区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已被停职并接受审查,将根据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调查结果依法严肃处理。
4月8日下午,武威市凉州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事件最新进度:已完成野外调查阶段任务,地下水、土壤、底泥样本已送上海化工研究院、澳实分析检测公司(上海)等国家、国际认证的检测机构,正在进行检测。调查与损害评估初步工作报告预计4月下旬完成。
沙漠中的“荣华帝国”
无论是在武威市,还是甘肃省,荣华公司都是家“神一样”的企业。
20多年前,这家由当地农民张严德创建的乡镇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总资产68亿元,员工8600人,集生物化工、矿产开发、煤炭加工、生态治理、高科技医疗、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并控股一家上市公司——荣华实业(600311.SH)。
走在武威街头,荣华的印记随处可见,譬如荣华西路、荣华北路、荣华大桥等。数年前,武威城东区那片工厂密布的区域,被武威百姓称为“荣华城”。据媒体报道,一些企业人士甚至抱怨荣华公司把当地银行的资金“贷空了”。
有媒体报道,2011年8月,为了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与解决工业废水排放难题,荣华公司由城区迁至城东11公里外的发放镇沙子沟,实施易地搬迁和技改扩建。新建的荣华工业园区占地2000余亩,形成了以煤炭深加工带动农产品深加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百亿。
建设在腾格里沙漠前缘的庞大工业园区,是荣华公司移沙造地与平整沙丘的“杰作”,各级领导曾数次前往观摩。而此次排污事件的“黑手”,正是园区内年产30万吨的玉米淀粉项目和年产12万吨的谷氨酸项目。
该项目之前属上市公司荣华实业所有,2013年底以评估价19797.6万元转让给荣华公司。2015年3月22日,荣华实业发布公告:荣华公司是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其法定代表人为荣华实业实际控制人,其余涉案人员及涉案项目均与荣华实业没有关系,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没有受到违法排污事件影响。
除了利用和改造沙漠建成上述园区,2013年,荣华公司还在沙漠中建设了武威荣华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据了解,总投资65亿元的农业园区,占地面积20万亩,土地全部来源于利用与改造沙丘。规划在沙漠腹地建设种植基地19万亩,以及年存栏6万头牛、加工30万吨乳品的工厂。
这一举措被当地媒体誉为“探索出一种沙漠治理的新理念,形成了一个农业治沙的新典范”。
作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荣华公司头顶无数“光环”,先后荣膺“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五一奖状获得企业”等荣誉,企业规模位列“甘肃工业百强企业”、“甘肃20户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董事长张严德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近年来,荣华公司还相继在沙漠周边投资建设了荣达化工、铜多金属矿,以及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等项目,成就了沙中掘金的“荣华帝国”。
“他在建设重大项目时,注重生态保护治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这是“2014甘肃省非公经济十大杰出企业家”颁奖现场,主持人为获奖者张严德准备的一段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