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测量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in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是是多因素的综合,目前认为骨量减少、跌倒、既往骨折史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测量分析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的MRI影像学指标,探讨其与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95例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腰椎MRI平扫检查评估患者腰椎椎旁肌肉面积及脂肪变性程度,测量指标包括双侧椎旁肌(多裂肌和竖脊肌)的横截面积、椎体横截面积、腰椎肌肉程度及脂肪变性比例。根据骨折椎体数量,将骨折组分为单发骨折组和多发骨折组,并选取同时期32例无椎体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组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单发骨折组和多发骨折组多裂肌和竖脊肌的横截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而2个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对照组、单发骨折组和多发骨折组的椎体横截面积比较,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3)与无骨折的对照组相比,单发骨折组和多发骨折组的腰椎肌肉程度均明显减少(P <0.05),但2个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多发骨折组的脂肪变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5)提示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椎旁肌肉数量及质量均较无椎体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下降,提示腰椎椎旁肌肉退变可能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潜在致病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肝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增殖、多向分化、无免疫原性等特点,在治疗急性肝损伤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目的:对间充质
用高温熔融工艺制备了四种不同Nd3+掺杂浓度的镉铝硅酸盐玻璃样品,以纳秒Nd:YAG调Q激光器为光源,采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它们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Nd3+浓度的增加,样品的非
采用真空蒸发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稀土Dy掺杂Sn薄膜,对薄膜进行合适的氧化、热处理后获得Dy掺杂SnO2薄膜。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静态配气法对薄膜性能进行测试,
研究制备再生橡胶基热塑性弹性体。结果表明,以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为连续相、再生橡胶为分散相,选择配方:SEBS 70,再生橡胶30,炭黑N330 10,氧化锌3,硬脂酸1,防老剂
背景:单细胞纳米包裹技术是用极薄(<100nm)纳米膜包裹单个细胞的一项新技术。被纳米包裹的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目的:综述单细胞纳米包裹技术的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