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西门”在我心里陌生得像一团雾,可从妈妈的口中流出,在夜色里迸发,带有某种雀跃的隐喻。
站在常德街头的十字路口,我常常是在妈妈的回忆和介绍里才拼凑出一个不稳固的器皿,暂时给一些难以名状的情绪找到一个栖息地:对于我出生之地而今陌生之地的无措、羞赧,一岁就来到长沙的我张口只能说出常德话,可面对这座城市却比幼童还要稚拙,怀念起星城的时刻又顿觉愧疚。
我对常德的许多情感,是因为妈妈才得以丰富、延展。
走向老西门完全是妈妈的一时兴起,到达目的地才发现深处曲折的用意——原来这里就是妈妈童年的居住地新村社区。
高楼,整齐排布的店铺,偶有网红店穿插其中,旅游酒店底层是小资的咖啡馆,装潢精致,完完全全是现代打造。
“新村以前也是一个很热闹很繁华的地方吧?”我问。
“不,不是。这里是完全推翻了重建的,原来的新村连一点影子也找不着。”
我偏头去看妈妈的侧脸,她的语气平静,没有失落的下坠,亦无感叹的起伏。夏夜的晚风总是黏稠,织成的汗水薄薄一层熨在身上,也熨进胸口,潮湿使人心中滋长出复杂的情绪,在不宽敞的街道里回荡,在一个二三十年里新生的小区回响。
新村原来住着许多红军,小的时候我和那些红军爷爷在院子里吃西瓜,现在想起来也都很遥远。妈妈的声音进入回忆,拉长路灯的光束。
其实我觉得这里和其他翻修翻新的老社区没有什么两样,我说。但是我知道这是你的童年,这是承载了你孩童时期许多美好回忆的地方,它非常重要。能够和妈妈一起回忆童年,这个社区才对我有意義,我会遗憾这里曾经有一个住着老红军的院子,在时间里失去了它的原貌。
我还会埋怨,想象母亲小时候的可能性因为失去了地理参照而难度加大,我只能通过她的描述轻描几笔背景:那个留着短头发活泼灿烂的小女孩从小方格照片里跳下来,在旧街上蹦蹦跳跳,神采飞扬。我知道妈妈童年时是一只讨人喜欢的小云雀,振翅要飞到天上去。
在这里走过她的童年,许多刻骨铭心的痕迹已被夷为平地,那些我心中只能去琢磨描绘的母亲的儿时,像一座安宁的小城里的摇摇晃晃的玻璃弹珠,于我而言失去了它具象的表达,只有言语和回忆的重量压迫我的神经,亲缘与情感伸出触角,我得以看到一个在城市建设中失去本来面目的老庭院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于世间,除了“家”的象征意义更增添了遗憾易碎的特质。这个距我遥远的美好回忆的自留地,仿佛我在高空向下看,亮橘色的灯火连成一片闪动文明的光,它就在这种光源里静默着。
老西门的边缘——常德市的护城河也许是唯一还在的旧风景。低头去看路边那块标牌,说护城河在常德已经存在了2200多年。我一下子难以计算这份厚度。曾经推翻重组的社区,静伫两千年的河流,离开的和留下的,易变的与长久的,尽管河流早已暗淡得并不起眼,但时间也许就是这样越走越狭窄,最终变成一条细线。
在这样的城市建设中,许多曾经熟悉如空气的东西已经吸进肺里,吐出来却是一口浊烟,那些曾经真实又鲜活的记忆,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旧物与新造,这样的矛盾在时代的变迁里总是尖锐如指针,划过刺痛我们的时间。
好在记忆还可以传承、可以提炼,有些东西不在现实中锉平,就在回忆里入骨。我相信过往不会就此消失,总会有人铭记并惦念。
也许不必那么复杂,夜游总是梦呓,陪伴母亲走过她儿时的路,我就得到了她的情感、她的年代。
夏夜的热风里没有蝉鸣,只有蒸发的水汽,缈缈地升上夜空,升到月亮上去。
点评
本文写的是贴近常德这个城市的过程,也是返回我们生命的源头——母亲的情感与年代的过程。本文有两个特点,一是如暗夜行船一样有一种梦呓般的静谧悠扬之调,二是渗透着今昔对比,写出了一种置身于更广阔时间长河的通达。
站在常德街头的十字路口,我常常是在妈妈的回忆和介绍里才拼凑出一个不稳固的器皿,暂时给一些难以名状的情绪找到一个栖息地:对于我出生之地而今陌生之地的无措、羞赧,一岁就来到长沙的我张口只能说出常德话,可面对这座城市却比幼童还要稚拙,怀念起星城的时刻又顿觉愧疚。
我对常德的许多情感,是因为妈妈才得以丰富、延展。
走向老西门完全是妈妈的一时兴起,到达目的地才发现深处曲折的用意——原来这里就是妈妈童年的居住地新村社区。
高楼,整齐排布的店铺,偶有网红店穿插其中,旅游酒店底层是小资的咖啡馆,装潢精致,完完全全是现代打造。
“新村以前也是一个很热闹很繁华的地方吧?”我问。
“不,不是。这里是完全推翻了重建的,原来的新村连一点影子也找不着。”
我偏头去看妈妈的侧脸,她的语气平静,没有失落的下坠,亦无感叹的起伏。夏夜的晚风总是黏稠,织成的汗水薄薄一层熨在身上,也熨进胸口,潮湿使人心中滋长出复杂的情绪,在不宽敞的街道里回荡,在一个二三十年里新生的小区回响。
新村原来住着许多红军,小的时候我和那些红军爷爷在院子里吃西瓜,现在想起来也都很遥远。妈妈的声音进入回忆,拉长路灯的光束。
其实我觉得这里和其他翻修翻新的老社区没有什么两样,我说。但是我知道这是你的童年,这是承载了你孩童时期许多美好回忆的地方,它非常重要。能够和妈妈一起回忆童年,这个社区才对我有意義,我会遗憾这里曾经有一个住着老红军的院子,在时间里失去了它的原貌。
我还会埋怨,想象母亲小时候的可能性因为失去了地理参照而难度加大,我只能通过她的描述轻描几笔背景:那个留着短头发活泼灿烂的小女孩从小方格照片里跳下来,在旧街上蹦蹦跳跳,神采飞扬。我知道妈妈童年时是一只讨人喜欢的小云雀,振翅要飞到天上去。
在这里走过她的童年,许多刻骨铭心的痕迹已被夷为平地,那些我心中只能去琢磨描绘的母亲的儿时,像一座安宁的小城里的摇摇晃晃的玻璃弹珠,于我而言失去了它具象的表达,只有言语和回忆的重量压迫我的神经,亲缘与情感伸出触角,我得以看到一个在城市建设中失去本来面目的老庭院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于世间,除了“家”的象征意义更增添了遗憾易碎的特质。这个距我遥远的美好回忆的自留地,仿佛我在高空向下看,亮橘色的灯火连成一片闪动文明的光,它就在这种光源里静默着。
老西门的边缘——常德市的护城河也许是唯一还在的旧风景。低头去看路边那块标牌,说护城河在常德已经存在了2200多年。我一下子难以计算这份厚度。曾经推翻重组的社区,静伫两千年的河流,离开的和留下的,易变的与长久的,尽管河流早已暗淡得并不起眼,但时间也许就是这样越走越狭窄,最终变成一条细线。
在这样的城市建设中,许多曾经熟悉如空气的东西已经吸进肺里,吐出来却是一口浊烟,那些曾经真实又鲜活的记忆,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旧物与新造,这样的矛盾在时代的变迁里总是尖锐如指针,划过刺痛我们的时间。
好在记忆还可以传承、可以提炼,有些东西不在现实中锉平,就在回忆里入骨。我相信过往不会就此消失,总会有人铭记并惦念。
也许不必那么复杂,夜游总是梦呓,陪伴母亲走过她儿时的路,我就得到了她的情感、她的年代。
夏夜的热风里没有蝉鸣,只有蒸发的水汽,缈缈地升上夜空,升到月亮上去。
点评
本文写的是贴近常德这个城市的过程,也是返回我们生命的源头——母亲的情感与年代的过程。本文有两个特点,一是如暗夜行船一样有一种梦呓般的静谧悠扬之调,二是渗透着今昔对比,写出了一种置身于更广阔时间长河的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