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媒体在涉农报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改进与提高涉农报道,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农 新闻报道 涉农报道
今年元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河北省廊坊地区三河市实地考察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在考察中,胡主席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体现了党和政府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
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增长6%以上。但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社科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7%,城乡收入比却为3.31∶1,“考虑到可比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在4至6倍左右”。由此可见,当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改变城乡二元化格局,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依靠行政力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媒体对“三农”的宣传报道,但就目前来看,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从媒介发展水平来看,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农民的媒介拥有量相对城市来说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及手机媒体人均拥有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全国共有报纸2000多种,电台、电视台600多家,网民人数更是突破3亿,手机上网用户也达到1.5亿之多。
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的直接服务于农民的报纸仅有四五十种,千名农民平均拥有不到l份报纸。在仅有的四五十份农村报纸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报纸发行量尚算可观。农民了解相关政策主要是通过电视,信息丰富的互联网在许多农村地区还是个新生事物,更限于农民自身的消费能力,难以普及。
二、从媒介资源的消费量来看,农村受众与城市受众有很大差距。
自从中央把“三农”问题列为工作重点,各媒体也相应制作了一些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节目,但真正以农民为受众定位的专业频率或频道却屈指可数。除了节目数量上没有保证外,节目形式单一,内容雷同,大都停留在农业新闻和科技服务的层面,真正反映农民心声的报道少,另外,由于资金、设备和人员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许多电视台的农业类节目要么夭折,要么勉强维持播出,节目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从受众的接受水平来看,部分农民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影响了他们对新闻的认知和理解。
大众传媒主要通过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介和电视、电影、广播等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反映社会的变化,并用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传递给大众。部分农民的信息接受能力相对较弱,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同时,由于缺乏媒介素养,使他们很少有机会主动在媒体上露面,不懂得用媒介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如何加强涉农报道?笔者认为:
1、媒体对涉农报道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媒体首先要认识到涉农报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情感上贴近农民,在报道上要进行策划,以“三农”为立足点,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大对农村新闻报道的比重,拓宽报道面,通过多种形式客观、公正地反映农村的现状和农民形象。还应主动收集反馈资料,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
2、坚持“三贴近”,深入农村采访。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新闻资源。新闻从业人员应深入到农村基层,以平等的心态进行采访。还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挖掘有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新闻素材。“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在2002年9月份的30天内,就有6次涉农话题。在9月2日的节目中,揭露了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非法征收土地税,到交不起钱的人家拉粮食、抬电视机等物品的严重事件。电视机是农民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没有了电视机,等于剥夺了农村受众的传通权,阻断了他们同社会的联系。新闻记者要像《焦点访谈》的编采人员那样,为维护农村受众的传通权大声疾呼。”①
3、加强农民自身的媒介素养。
在农村改革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把新观念、新思想传播给农村受众。如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极大提高了媒体在农村的覆盖率。但覆盖率不等于影响力,只有提高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接触传媒,农民才能主动利用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农民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可以先从娃娃抓起,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增加有关媒介使用方面的内容,开设计算机课程,学会使用互联网查询及发布信息,进而带动其家长以及其他农村受众。
4、加强对农民受众心理、农村新闻市场和农村新闻业务的研究,从理论上指导涉农新闻报道的发展。
对涉农新闻报道的研究,必须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要重视对农村新闻市场、农民受众心理和农村新闻业务的研究,把强化农村新闻宣传与提高读者量、收听收视率结合起来,把开拓农村新闻市场与提高新闻宣传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把挖掘农村新闻价值与发挥媒体的喉舌功能结合起来。”②切实做到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①陈崇山,《谁为农民说话?——农村受众地位分析》,《收视中国》,2003年第4期,P18
②王硕,《农村传播的边缘化现状与对策》,《新华日报》,2007年7月23日
(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2007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三农 新闻报道 涉农报道
今年元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河北省廊坊地区三河市实地考察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在考察中,胡主席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体现了党和政府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
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增长6%以上。但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社科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7%,城乡收入比却为3.31∶1,“考虑到可比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在4至6倍左右”。由此可见,当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改变城乡二元化格局,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依靠行政力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媒体对“三农”的宣传报道,但就目前来看,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从媒介发展水平来看,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农民的媒介拥有量相对城市来说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及手机媒体人均拥有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全国共有报纸2000多种,电台、电视台600多家,网民人数更是突破3亿,手机上网用户也达到1.5亿之多。
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的直接服务于农民的报纸仅有四五十种,千名农民平均拥有不到l份报纸。在仅有的四五十份农村报纸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报纸发行量尚算可观。农民了解相关政策主要是通过电视,信息丰富的互联网在许多农村地区还是个新生事物,更限于农民自身的消费能力,难以普及。
二、从媒介资源的消费量来看,农村受众与城市受众有很大差距。
自从中央把“三农”问题列为工作重点,各媒体也相应制作了一些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节目,但真正以农民为受众定位的专业频率或频道却屈指可数。除了节目数量上没有保证外,节目形式单一,内容雷同,大都停留在农业新闻和科技服务的层面,真正反映农民心声的报道少,另外,由于资金、设备和人员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许多电视台的农业类节目要么夭折,要么勉强维持播出,节目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从受众的接受水平来看,部分农民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影响了他们对新闻的认知和理解。
大众传媒主要通过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介和电视、电影、广播等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反映社会的变化,并用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传递给大众。部分农民的信息接受能力相对较弱,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同时,由于缺乏媒介素养,使他们很少有机会主动在媒体上露面,不懂得用媒介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如何加强涉农报道?笔者认为:
1、媒体对涉农报道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媒体首先要认识到涉农报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情感上贴近农民,在报道上要进行策划,以“三农”为立足点,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大对农村新闻报道的比重,拓宽报道面,通过多种形式客观、公正地反映农村的现状和农民形象。还应主动收集反馈资料,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
2、坚持“三贴近”,深入农村采访。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新闻资源。新闻从业人员应深入到农村基层,以平等的心态进行采访。还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挖掘有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新闻素材。“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在2002年9月份的30天内,就有6次涉农话题。在9月2日的节目中,揭露了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非法征收土地税,到交不起钱的人家拉粮食、抬电视机等物品的严重事件。电视机是农民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没有了电视机,等于剥夺了农村受众的传通权,阻断了他们同社会的联系。新闻记者要像《焦点访谈》的编采人员那样,为维护农村受众的传通权大声疾呼。”①
3、加强农民自身的媒介素养。
在农村改革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把新观念、新思想传播给农村受众。如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极大提高了媒体在农村的覆盖率。但覆盖率不等于影响力,只有提高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接触传媒,农民才能主动利用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农民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可以先从娃娃抓起,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增加有关媒介使用方面的内容,开设计算机课程,学会使用互联网查询及发布信息,进而带动其家长以及其他农村受众。
4、加强对农民受众心理、农村新闻市场和农村新闻业务的研究,从理论上指导涉农新闻报道的发展。
对涉农新闻报道的研究,必须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要重视对农村新闻市场、农民受众心理和农村新闻业务的研究,把强化农村新闻宣传与提高读者量、收听收视率结合起来,把开拓农村新闻市场与提高新闻宣传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把挖掘农村新闻价值与发挥媒体的喉舌功能结合起来。”②切实做到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①陈崇山,《谁为农民说话?——农村受众地位分析》,《收视中国》,2003年第4期,P18
②王硕,《农村传播的边缘化现状与对策》,《新华日报》,2007年7月23日
(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2007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