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教师到文化使者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建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也取得快速的发展,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师也越来越多。而在跨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教授语言,还是应该传播文化,成为人们的广泛探讨。本文在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探究的基础上,对其角色定位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就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角色定位;跨文化
  一、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探讨
  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与传统习惯。对于汉语教师来说,在教学当中,需要对这种文化差异有所警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积极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融入到不同文化交流当中,从而做到对文化偏见与歧视的有效抵抗。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跨文化教学的能力与意识,从而在课程教学当中,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做到对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教育影响进行消除。而这种能力的掌握的,对教师来说,有着较大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文化背景不一样的学生时,能够掌握不同地方的文化知识,并对这一文化有着积极、尊重的态度,为学生创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对教材中存在的文化偏见因素,要有所认识,在对多元文化背景熟悉的情况下,展开教学策略,从而做到对中华语言与文化知识的有效传播。
  二、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分析
  (一)语言教师的角色
  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时,其本质还是一名教师,因此,对语言学结构、规律等理论知识,汉语语音、语法、语义等知识的系统掌握,则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掌握的技能与素质。此外,因为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有着一定的差别,且对外汉语教学所教的学生,也不是本国、有着自然语感学生,从而如何使第二语言学生做到对汉语知识的有效掌握,并用汉语来进行社会交际,便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对外汉语教师若能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做到有效掌握,则有效帮助上述问题的解决。
  (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要想对语言进行传播,则首先需要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进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在外国人看来,深奥且神秘,这种神秘感的出现,也使更多的国外学生愿意对中国文化与汉语进行学习。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点有着全面的掌握与理解,从而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时,不仅能够对语言技能进行传播,也能够开展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从而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涉外人员的角色
  相比较国内的汉语教学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明显的涉外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做到对对外性有效展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对外汉语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对外汉语教师身上是担负着中华文化传播、汉语推广、为祖国宣传等责任的,其不仅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更是担当着让世界认识中国及中国政治的使命。所以,对外汉语教师需要爱党爱国,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只有这样,方可将工作做好。
  (四)学术研究工作者的角色
  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晚,因此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在相关理论研究上,还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课程教学当中,仍有较多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当中,既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也需要做到对教学理论的有效研究。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做到对汉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把握,还需要其能从国外学生那里,做到对其学习汉语规律的有效把握与总结,从而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在汉语学习效率上做到不断提高,从而达到一种较好的课堂效果。当前,对外汉语教师大多都是原先的中文及外语教师所组成,这些老师原本有着很好的国内教学经验,但是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及方式还不能做到透彻的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强科学研究,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及发展。
  三、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当前,较多的学者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对外教师在对外教学时,对文化多元性存在的认同度是积极的,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在教学当中,对跨文化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有着全面的认识,并期望得到相关方面的教育与培训。自上世纪八十年之后,由于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多元化知识与能力培训,开始进入多个国家教育与培训计划当中。当前,欧美等国教师培训所采取的模式主要分为三阶段、整合及单独学程模式三种,从而做到对多元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有效培养。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情况,在对这种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三阶段模式的实施,对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及效果。
  改培养模式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师资培训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三阶段培养模式总计分为学习、发展及参与三个阶段。首先学习主要是对对外汉语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发展是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多元文化的教学观点,能从不同族群的视角看待事物,由心理学等学科达成这一目标。最后参与,即实践阶段,通过教学实习等手段使学生形成符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要求的教学技巧、策略。这种模式与很多院校课程设计是一致的,运用起来较为容易。只需要对课程内容重新加以组织,除了汉语本体知识和第二语言教学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外,将与多元文化相关的材料、经验进行整合,就可以做到。
  总结
  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及对自身角色定位不足。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当在对国外教学经验进行借鉴与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自身角色的有效定位,从而帮助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促使汉语与中国文化传播的更广泛更远。
  参考文献:
  [1]郝丽霞.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回顾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8)
  [2]张义萱.论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礼仪[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9)
  [3]李津.对外汉语教师艺术素养教育的需求与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2(01)
其他文献
[摘要]美式教育是个体精英教育,优势在于尊重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强调发展个体的创新能力。而中国教育更多地是一种以应试升学为目的的模式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强调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中美教育各有优劣,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吸取其精华,更新理念,从中国现实出发,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造福人类的优秀
期刊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点多面广,体系庞大,理论性较强,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抓不住教材重点,分不清知识的层次,对重要观点和理论的掌握不甚准确,尤其是在考试中知识的应用往往不到位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大多数重要的结论、观点、理论都与这些关键词相关联,在课文中,关键词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笔者选择辑录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常用的部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部分,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家长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巨大工程。对于众多新市民家长来说,挣钱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目的。在忙碌中几乎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园和家庭重要沟通桥梁的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提高新市民幼儿教育,提高新市民幼儿的素质,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园充分挖掘资源,关注新市民家庭的
期刊
摘要:中职院校的工作者首先应先正已,后正人,先正心,后正行,且把日常行为习惯细化、数字化,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和技能。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状分析行为教育量化细化  近几年,面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教育,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无论是理论教师,实习教师,还是管理的教师们,普遍感到头痛,棘手,难教难管。为何难?难在哪里?笔者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分析
期刊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明确提到,“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又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第二学段每学期的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明确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此,研究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更好地落实数学课程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是现代网络教育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网络课程建设是思政课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突破。梳理思政课网络课程建设的基本诉求、意义和建设思路,有助于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增加思政课的教育信度。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
期刊
【摘要】分析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对大学物理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手段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其基本理论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并渗透到其他自然科学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随着世界科技和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培养出适应当
期刊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深入的、成系统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财经类高校培养出具有健康的心理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观、财经观全面发展的人才,旨在高校进一步培养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升  一、引言  高校大
期刊
高校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高校教育中培养人才的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在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清正廉洁是基础,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本的要求。而对于学生党员的廉政文化教育更是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政文化教育的
期刊
【摘要】建立“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需要不断推进“四化建设”:民主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基石,经典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生命力,系统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制度保障,人文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情感归属。  【关键词】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推陈出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统战工作开辟了崭新的阵地,高校统战工作开始充分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