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据此及结合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构思: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建立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以达到教育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0)1210135-01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计算机人才,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学有所用,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我们的最终培养目标,如何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来实现这个目标,则是本文要探索和研究的主题。
1、强调软件用途,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几个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这些软件都是平时各种工作中都基本会用到的。如教授word软件的应用时,首先告诉学生,此软件的用途,让学生了解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软件的意义。Word是Microsoft公司的一个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可以用来编辑文本,作为打印文本的源文件,排版。知道了用途,学生就会注意力很集中。接下来教师讲解如何输入文字,同时介绍插入字符和表格、以及图片,让文档内容更加丰富。当完成整个文档编辑完成后,再说明如何将文档保存在指定位置或者利用打印机把文档输出。再如excel软件主要用来编辑表格,同时它的计算统计功能也十分强大。输入基本数据后有很多公式可以实现各种运算。以后从事的工作肯定会有很多数据要记录并作后续统计分析的,这个时候excel就可以帮上忙了。不然那么多资料都要另行计算可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同时excel还可以绘制美观的图和表。对以后工作中做报表也有很大好处。教师在授课时给出了软件的实用性,学生就会觉得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很管用,对此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会认真学好该课程。
2、加强上机练习,注重实务训练
大部分学生都是刚出中学校门、对计算机了解甚少的一年级新生。很多学生更是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正是由于这样,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讲述清楚计算机软件、硬件,这些抽象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多安排更多的上机实务训练课程,让学生接触计算机,熟悉计算机,这都对纯粹的理论学习有很大帮助。上机课程以上机操作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每个上机练习包括练习目的、练习内容、操作步骤和练习总结,使学生能够明确每个练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学生们围绕着上机任务进行学习,大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分段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3、教学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如何推进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教师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结合我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定位,在学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课进行工学结合的尝试和改革,极大的拓展了教学实践结合的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增加实训的学时数,拓展校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与各种公司联系,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学生在工作单位进行的实际操作,使他们更加熟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学习的软件用途,在此期间也更容易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让老师也更清楚哪些地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让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三方都积累了实战经验,实现了学生就业零接轨,也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4、资格认证教育,获得社会认可
建立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使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职业院校通过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及一些软件应用的课程让学生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逐步扩充,推出网络管理、多媒体软件制作、应用编程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多种软件的学习,学生熟练地掌握日常工作中需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当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更能够马上把所学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具有竞争力,也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总之,计算机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新的应用不断涌现,人才的供求需要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建设不能一蹴而就的,也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课程体系,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瑛、李光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人才培养探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1)
[2]蔡启先,以学生为主体,深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改的思考,高教论坛2004,(6)
[3]徐烈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技能培养与等级考试的融合,职教论坛2010,(17)
[4]吴勇,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4)
[5]赵春燕、邵杰,闰长青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西部科技,2009,8(1)
[6]伞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0)1210135-01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计算机人才,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学有所用,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我们的最终培养目标,如何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来实现这个目标,则是本文要探索和研究的主题。
1、强调软件用途,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几个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这些软件都是平时各种工作中都基本会用到的。如教授word软件的应用时,首先告诉学生,此软件的用途,让学生了解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软件的意义。Word是Microsoft公司的一个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可以用来编辑文本,作为打印文本的源文件,排版。知道了用途,学生就会注意力很集中。接下来教师讲解如何输入文字,同时介绍插入字符和表格、以及图片,让文档内容更加丰富。当完成整个文档编辑完成后,再说明如何将文档保存在指定位置或者利用打印机把文档输出。再如excel软件主要用来编辑表格,同时它的计算统计功能也十分强大。输入基本数据后有很多公式可以实现各种运算。以后从事的工作肯定会有很多数据要记录并作后续统计分析的,这个时候excel就可以帮上忙了。不然那么多资料都要另行计算可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同时excel还可以绘制美观的图和表。对以后工作中做报表也有很大好处。教师在授课时给出了软件的实用性,学生就会觉得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很管用,对此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会认真学好该课程。
2、加强上机练习,注重实务训练
大部分学生都是刚出中学校门、对计算机了解甚少的一年级新生。很多学生更是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正是由于这样,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讲述清楚计算机软件、硬件,这些抽象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多安排更多的上机实务训练课程,让学生接触计算机,熟悉计算机,这都对纯粹的理论学习有很大帮助。上机课程以上机操作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每个上机练习包括练习目的、练习内容、操作步骤和练习总结,使学生能够明确每个练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学生们围绕着上机任务进行学习,大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分段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3、教学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如何推进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教师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结合我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定位,在学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课进行工学结合的尝试和改革,极大的拓展了教学实践结合的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增加实训的学时数,拓展校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与各种公司联系,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学生在工作单位进行的实际操作,使他们更加熟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学习的软件用途,在此期间也更容易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让老师也更清楚哪些地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让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三方都积累了实战经验,实现了学生就业零接轨,也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4、资格认证教育,获得社会认可
建立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使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职业院校通过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及一些软件应用的课程让学生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逐步扩充,推出网络管理、多媒体软件制作、应用编程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多种软件的学习,学生熟练地掌握日常工作中需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当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更能够马上把所学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具有竞争力,也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总之,计算机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新的应用不断涌现,人才的供求需要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建设不能一蹴而就的,也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课程体系,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瑛、李光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人才培养探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1)
[2]蔡启先,以学生为主体,深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改的思考,高教论坛2004,(6)
[3]徐烈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技能培养与等级考试的融合,职教论坛2010,(17)
[4]吴勇,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4)
[5]赵春燕、邵杰,闰长青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西部科技,2009,8(1)
[6]伞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