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企海外并购总额为7350亿美元,占全球的15%左右。而2016年迄今6个月的时间里,中企海外并购交易额已经超过去年,国企和民企纷纷在全球范围内追逐技术、资源、产品和市场。据商务部近日发布的对外投资数据,今年1-5月份,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413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4792.6亿元,同比增长61.9%。
巨大的机遇背后,是同样巨大的挑战。在海外投资愈加迅猛的当下,风险防控显得更加重要。
注意六大风险
记者在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展览会上发现,参会者除了关注具体的投资项目,对海外投资的风险防控也非常重视,来自国内外的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也都非常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上海勤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宋姣琳就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首先是法律风险,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必须关注中外法律环境的差异,熟悉目标公司所在国和行业特殊的法律、法规规定。主要有反垄断法、劳工法以及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这个方面,中国企业是吃过“大亏”的。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海外COVEC)2009年在波兰中标的A2高速公路项目纠纷,2011年6月,该项目以与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解除合同而告终。至今中海外事件仍被当地媒体提起,而“COVEC”这个词,在波兰已是声名狼藉。
据宋姣琳介绍,中海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其一,不重视合同文本,在拟定合同时,波兰方删掉了很多条款,非常不利于承建方,但中海外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中国企业经常抱有‘到时候再解决’的侥幸心理,总认为只要先拿到合同就行了,费用问题还可以再谈。但其实海外客户完全遵从合同至上的原则,如此一来中方就丧失了面对不可预期风险时进行调整的能力和谈判的基础。”其二,中海外没有做好“家庭作业”,调研工作不扎实。“他们要承建的路段会经过几个波兰重要的保护区,涉及到动物迁徙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其次是评估风险,“因为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是并购的核心,由于海外并购中目标公司远在异国,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情况很难有准确了解,市场信息难以收集,可靠性也较差。而且不同国家使用的会计准则也有所不同。”宋姣琳解释说,买卖双方经常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买方的挑战更加大。
第三是汇率风险,“这也是我们最近在做的海外投资中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宋姣琳说,汇率风险尤其是指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但体现在外币支付价格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并购后以外币方式结算收入、清偿债务方面。尽管美元依然是国际交易普遍参考的流通货币,买卖双方谈判时经常会用本身经营所在地流通货币考虑价钱;此外,境外投资项目消耗时间比较长,从谈判到交割期间,货币汇率价格很可能出现答复波动,影响交割完成。
融资风险,主要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海外投资的顺利进行,宋姣琳表示:“跨国投资一般涉及的交易金额都比较大,因此融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如果融资安排或者融资结构不当,都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
“在海外投资及投资后的经营过程中,东道国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变动均会给投资交易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损失,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中,常常遭遇他过政治机构、社会团体等力量的阻挠,并导致成本上升、并购成功率下降。”宋姣琳说。
最后一点是整合风险。宋姣琳认为:“海外投资只是开始,远不是结束。”企业的海外投资由于投资项目双方文化的差异、组织管理方式的不同、双方人员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海外投资同国内投资相比,投资并购后的整合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挑战。“这种整合不但包括双方有形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双方无形资源的整合。”她表示。
避免过度竞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加速,这不仅和危机后国际资产价格降低有关,也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综合竞争水平提升有紧密联系。
那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对外投资依然存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但这种风险并没有比过去更大。”张晓强表示,对外投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也要看到,近年来中国有很多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例。如民营企业吉利集团并购瑞典沃尔沃,河南双汇集团以71亿美元并购世界知名的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等。“这些并购都是双赢的格局,都实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张晓强说。
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也引发了许多误解,有人质疑,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只是为了获得更多先进的技术。“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只是为了技术,而是互利共赢的。”张晓强解释说,从行业领域的分布看,制造业占比很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更多集中在其他领域,如万达收购国外电影院线公司等,高技术投资占比非常小。
但张晓强也建议,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特别是在技术领域,既要考虑到知识产权因素,又要兼顾并购对象乃至其国家政策的要求。“过去投资规模比较小,存在过度竞争。现在(企业)的投资规模都很大,动辄就是单一投资二三十亿美元、甚至五六十亿美元,企业之间的过度恶性竞争可能带来双输的结果,应该引起注意。”他说。
最近,国内一家合资企业计划偿还去年从国外银行贷款的1000多万美元到期债务。但在资金直接通过国内银行转账境外银行时,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最后资金只能曲线出境,才还上了即将到期的贷款。
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所说,尽管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总体是正常的,符合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且这个增长将会继续。与此同时,针对个别的、短期的对外投资增速快速增长引发的购付汇需求剧增,有人担心可能过度加大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商务部正在对此进行研究,并正在考虑是否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监管措施加以防控。
巨大的机遇背后,是同样巨大的挑战。在海外投资愈加迅猛的当下,风险防控显得更加重要。
注意六大风险
记者在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展览会上发现,参会者除了关注具体的投资项目,对海外投资的风险防控也非常重视,来自国内外的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也都非常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上海勤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宋姣琳就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首先是法律风险,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必须关注中外法律环境的差异,熟悉目标公司所在国和行业特殊的法律、法规规定。主要有反垄断法、劳工法以及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这个方面,中国企业是吃过“大亏”的。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海外COVEC)2009年在波兰中标的A2高速公路项目纠纷,2011年6月,该项目以与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解除合同而告终。至今中海外事件仍被当地媒体提起,而“COVEC”这个词,在波兰已是声名狼藉。
据宋姣琳介绍,中海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其一,不重视合同文本,在拟定合同时,波兰方删掉了很多条款,非常不利于承建方,但中海外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中国企业经常抱有‘到时候再解决’的侥幸心理,总认为只要先拿到合同就行了,费用问题还可以再谈。但其实海外客户完全遵从合同至上的原则,如此一来中方就丧失了面对不可预期风险时进行调整的能力和谈判的基础。”其二,中海外没有做好“家庭作业”,调研工作不扎实。“他们要承建的路段会经过几个波兰重要的保护区,涉及到动物迁徙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其次是评估风险,“因为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是并购的核心,由于海外并购中目标公司远在异国,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情况很难有准确了解,市场信息难以收集,可靠性也较差。而且不同国家使用的会计准则也有所不同。”宋姣琳解释说,买卖双方经常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买方的挑战更加大。
第三是汇率风险,“这也是我们最近在做的海外投资中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宋姣琳说,汇率风险尤其是指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但体现在外币支付价格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并购后以外币方式结算收入、清偿债务方面。尽管美元依然是国际交易普遍参考的流通货币,买卖双方谈判时经常会用本身经营所在地流通货币考虑价钱;此外,境外投资项目消耗时间比较长,从谈判到交割期间,货币汇率价格很可能出现答复波动,影响交割完成。
融资风险,主要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海外投资的顺利进行,宋姣琳表示:“跨国投资一般涉及的交易金额都比较大,因此融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如果融资安排或者融资结构不当,都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
“在海外投资及投资后的经营过程中,东道国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变动均会给投资交易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损失,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中,常常遭遇他过政治机构、社会团体等力量的阻挠,并导致成本上升、并购成功率下降。”宋姣琳说。
最后一点是整合风险。宋姣琳认为:“海外投资只是开始,远不是结束。”企业的海外投资由于投资项目双方文化的差异、组织管理方式的不同、双方人员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海外投资同国内投资相比,投资并购后的整合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挑战。“这种整合不但包括双方有形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双方无形资源的整合。”她表示。
避免过度竞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加速,这不仅和危机后国际资产价格降低有关,也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综合竞争水平提升有紧密联系。
那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对外投资依然存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但这种风险并没有比过去更大。”张晓强表示,对外投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也要看到,近年来中国有很多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例。如民营企业吉利集团并购瑞典沃尔沃,河南双汇集团以71亿美元并购世界知名的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等。“这些并购都是双赢的格局,都实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张晓强说。
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也引发了许多误解,有人质疑,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只是为了获得更多先进的技术。“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只是为了技术,而是互利共赢的。”张晓强解释说,从行业领域的分布看,制造业占比很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更多集中在其他领域,如万达收购国外电影院线公司等,高技术投资占比非常小。
但张晓强也建议,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特别是在技术领域,既要考虑到知识产权因素,又要兼顾并购对象乃至其国家政策的要求。“过去投资规模比较小,存在过度竞争。现在(企业)的投资规模都很大,动辄就是单一投资二三十亿美元、甚至五六十亿美元,企业之间的过度恶性竞争可能带来双输的结果,应该引起注意。”他说。
最近,国内一家合资企业计划偿还去年从国外银行贷款的1000多万美元到期债务。但在资金直接通过国内银行转账境外银行时,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最后资金只能曲线出境,才还上了即将到期的贷款。
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所说,尽管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总体是正常的,符合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且这个增长将会继续。与此同时,针对个别的、短期的对外投资增速快速增长引发的购付汇需求剧增,有人担心可能过度加大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商务部正在对此进行研究,并正在考虑是否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监管措施加以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