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占学校总人数的20%~50%,高达300万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但是,你在感叹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其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呢?武汉一个贫困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新财路,专门做起了向贫困求职者出租高档服装和化妆品的生意,从而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高薪族!
求职受气,聪明女孩发现市场空白
陈敏玲出生在兰州市郊区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做小买卖的本分人。从小时候起,小陈就利用寒暑假,跟着家人在周边的县市来回奔波,帮忙照顾生意。
2002年,19岁的陈敏玲考入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父母为了就近照顾她,也跟着到了武汉,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门面,靠卖睡衣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
大二下学期即将结束时,像很多贫困大学生一样,陈敏玲决定利用假期,打点短工赚钱来减轻家庭负担。
第一次收到公司的面试通知时,陈敏玲设想了很多面试时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并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做了充足准备。而且,小陈为了给对方一个好印象,还特意花了100元钱,买了一套新衣服,并找同学借了一双漂亮的品牌高跟鞋,为自己打气。
第二天,陈敏玲早早地去了面试单位。可让她意外的是,面试主管打量了她一番后,开口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陈小姐,请问你对自己的衣着有什么见解?”小陈愣愣地看着自己身上穿的这套衣服,不明白主管的意思。主管看着她摇了摇头,很直率地说,这份工作不适合你。
后来,见垂头丧气的陈敏玲整天在寝室里发呆,一位好心的学姐这才偷偷地告诉她:“敏玲,你的打扮太寒酸了,看上去简直就像一个没有多少品位的农村孩子!”
小陈顿时恍然大悟,自己花100元买的衣服,确实太寒酸了,与那双借来的名牌高跟鞋搭配起来,简直不伦不类。当如此一个“没有品位”的女孩子出现在面试官面前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别人会拒绝了。
可是,那些高档时装一套要几百、上千元,再加上应聘的单位对员工衣着要求也各不相同,她身为一名普通在校女大学生,哪有这笔闲钱呢?
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做生意,或许是小陈天生的精明,此时一道灵光从她脑海里闪过:既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消费得起这种高档时装,而大学生们求职时又都少不得它们,自己何不买些高档服装,然后出租给那些有需求的同学……
初尝甜头,“求职装”里大有赚头
2004年8月中旬,小陈跟着母亲一起去进服装。她知道学生们都不喜欢那些正式的套装,嫌它们过于沉闷。为此,陈敏玲仔细地参照了《瑞丽》杂志上的推荐,挑选了一些正式中透着活泼和个性的品牌服装,既可以灵活搭配,又非常适合学生们的眼光。在服装色彩的选择上,她则偏重于斯文的米色和沉稳的灰色,有助于突显应聘者的气质。
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陈敏玲先花5000元钱,共买了四套高档男女套装。她想:如果这些服装确实受贫困求职者的欢迎,再多买几套衣服也不迟。时装买回来的当天,陈敏玲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运作了。她经过精心估算后,觉得将每套衣服的租用价格定为每天30元比较合适。高了,大家接受不了;低了,自己又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一切准备妥当后,小陈就背着衣服,到中南民族大学大四的学生宿舍里去一间一间地敲门,向同学们推荐。然而,这次上门推销却没有她预想中的顺利。很多同学一看是让他们租用服装,先是问了她一堆问题,然后拿着衣服摆弄,但就是没有租用的打算。这可急坏了陈敏玲,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同学们根本就没有租衣服的需求吗?
经与老乡交谈,她这才得知,原来并不是那些同学不想租,而是觉得在同学面前靠租高档衣服来撑“门面”,太没有面子了。“对啊,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呢?人人都有虚荣心,谁愿意在同学面前丢这个丑呢?”想到这里,陈敏玲豁然开朗。从此,她决定通过给学生们“保面子”的方式来做衣服租用生意。
为了扩大影响,小陈用一个通宵的精力设计了几幅海报,又写了一份广告传单,复印了200多份,并在每一份传单上清楚地标明了服装租借价码。为了不让同学们感到尴尬,她没有留自己的联系电话,而是留了学生们比较熟悉的QQ号码。
传单制作好后,陈敏玲就一栋栋宿舍楼地跑,将传单或海报贴在宿舍楼道的显眼处。这一招果然收到了奇效。几天后,申请加入陈敏玲QQ好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租服装的生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每个星期基本上都有300元左右的收入。
“怎样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好呢?尤其是有时自己还要上课,如何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些衣服租出去呢?”陈敏玲又开始思考。2004年9月28日下午,她接到一个学姐的电话,说国庆节期间武汉几家高校要联合举办一个大型的招聘会,希望能从陈敏玲这里租一套服装前去面试。
国庆那天,陈敏玲为学姐化了一个精致的淡妆,再为她挑选了一件灰色的“开司米”上衣配白色短裙。当学姐气质典雅地出现在招聘会场的时候,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陈敏玲借机请学姐当活广告,在会场门口发放传单。或许是有学姐这个活广告的缘故,有很多外校的学生对她出租的服装产生了兴趣。小陈欣喜若狂,忙给对方多发一些宣传单,请她们帮忙传播。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找陈敏玲租借服装的人越来越多。经常是一个大学生刚把衣服脱下来,又马上被另外一个学生租了去。10天的招聘会,竟让小陈赚了3000多元钱!
这次的成功,令陈敏玲欢欣鼓舞。从此,她便成了各种人才招聘会的常客,经常赚得盆满钵满。
跟我学吧!出租“求职用品”月赚6000
机会往往在你用心的时候出现。陈敏玲在出租服装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另一个商机:很多学生去面试时,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为出众,都会化个彩妆。然而,大多数学生买的化妆品质量都不好,特别是粉底,粉质不够细腻,上了粉后会浮在表面,显得皮肤粗糙,而且化好的妆很容易被汗水弄掉。
这是一个机会!陈敏玲看准了这一点,马上就用她赚到的几千元钱,买了兰寇彩妆系列的化妆品。每当有女学生前来租用服装时,她就热心地向她们推荐自己新增的服务项目,如果有人用,她就视情况收取少许费用。
这一招果然受到了女生们的欢迎。很快,她仅靠租用化妆品一项,一个星期就有近300元的收入。
由于掌握了一些美容知识,再加上对衣着打扮也逐渐有了一些见地,很多去求职的学生经陈敏玲这个“穿着顾问”一打扮,总让人觉得特别靓丽,大大提高了求职成功率。如此一来,小陈的生意越来越好,待到2005年伊始,她每月已经有了3000多元的收入。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上网络BBS发布信息实在是太容易的事情了。陈敏玲很快就在校园网上发布了自己出租“求职装”的消息。这条信息果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热潮,有很多同学慕名前来找她。
随着生意越做越好,小陈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正常的生活,就搬出寝室,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单间,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没想到的是,搬出学生宿舍这个决定,对陈敏玲竟然是一个新的契机。因为她租住的那栋楼房,不只有学生,还租住着许多社会上的青年人,他们当中同样有很多人为了求职想向她求租高档服装。
这时,陈敏玲感觉自己的服装明显已经供不应求了。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节省成本,她学会了到网上的跳蚤市场竞拍,或是向那些家境很好的同学以半价购买一些成色新、她们又不愿意再穿的名牌衣服。如此一来,陈敏玲衣柜里又多了十几套服装。而且,她还想到,好的衣服也需要一些装饰才能相得益彰。于是,小陈特意去选购了一些质地精良的挎包和小配饰,借此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陈敏玲的苦心经营下,她的生意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轨,早已不需要家里给她提供生活费了。不仅大三、大四这两年的学费都是她用自己赚来的钱缴付的,她还主动包揽了弟弟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下一步,陈敏玲准备建个人网站,把这项生意做得更好更大……。
◆入行提示◆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记录的388万人,而2006年人数达到400多万人。这样一个庞大的就业人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出租“求职用品”的顾客群。这么庞大的群体带来的商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选择的地点最好是在高校附近,要尽量多地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出租信息要多渠道地发布,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喜欢上网求职的习惯,要多在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页上去发布,比如各高校的主页以及各就业、招聘网站。同时,入行者最好具备一些简单的化妆以及穿着技巧。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在出租时要认真核实求租者的信息,在校学生可凭学生证、身份证抵押租借,社会人士需交纳一定的押金,待衣物归还后,再如数退还。
求职受气,聪明女孩发现市场空白
陈敏玲出生在兰州市郊区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做小买卖的本分人。从小时候起,小陈就利用寒暑假,跟着家人在周边的县市来回奔波,帮忙照顾生意。
2002年,19岁的陈敏玲考入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父母为了就近照顾她,也跟着到了武汉,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门面,靠卖睡衣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
大二下学期即将结束时,像很多贫困大学生一样,陈敏玲决定利用假期,打点短工赚钱来减轻家庭负担。
第一次收到公司的面试通知时,陈敏玲设想了很多面试时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并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做了充足准备。而且,小陈为了给对方一个好印象,还特意花了100元钱,买了一套新衣服,并找同学借了一双漂亮的品牌高跟鞋,为自己打气。
第二天,陈敏玲早早地去了面试单位。可让她意外的是,面试主管打量了她一番后,开口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陈小姐,请问你对自己的衣着有什么见解?”小陈愣愣地看着自己身上穿的这套衣服,不明白主管的意思。主管看着她摇了摇头,很直率地说,这份工作不适合你。
后来,见垂头丧气的陈敏玲整天在寝室里发呆,一位好心的学姐这才偷偷地告诉她:“敏玲,你的打扮太寒酸了,看上去简直就像一个没有多少品位的农村孩子!”
小陈顿时恍然大悟,自己花100元买的衣服,确实太寒酸了,与那双借来的名牌高跟鞋搭配起来,简直不伦不类。当如此一个“没有品位”的女孩子出现在面试官面前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别人会拒绝了。
可是,那些高档时装一套要几百、上千元,再加上应聘的单位对员工衣着要求也各不相同,她身为一名普通在校女大学生,哪有这笔闲钱呢?
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做生意,或许是小陈天生的精明,此时一道灵光从她脑海里闪过:既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消费得起这种高档时装,而大学生们求职时又都少不得它们,自己何不买些高档服装,然后出租给那些有需求的同学……
初尝甜头,“求职装”里大有赚头
2004年8月中旬,小陈跟着母亲一起去进服装。她知道学生们都不喜欢那些正式的套装,嫌它们过于沉闷。为此,陈敏玲仔细地参照了《瑞丽》杂志上的推荐,挑选了一些正式中透着活泼和个性的品牌服装,既可以灵活搭配,又非常适合学生们的眼光。在服装色彩的选择上,她则偏重于斯文的米色和沉稳的灰色,有助于突显应聘者的气质。
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陈敏玲先花5000元钱,共买了四套高档男女套装。她想:如果这些服装确实受贫困求职者的欢迎,再多买几套衣服也不迟。时装买回来的当天,陈敏玲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运作了。她经过精心估算后,觉得将每套衣服的租用价格定为每天30元比较合适。高了,大家接受不了;低了,自己又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一切准备妥当后,小陈就背着衣服,到中南民族大学大四的学生宿舍里去一间一间地敲门,向同学们推荐。然而,这次上门推销却没有她预想中的顺利。很多同学一看是让他们租用服装,先是问了她一堆问题,然后拿着衣服摆弄,但就是没有租用的打算。这可急坏了陈敏玲,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同学们根本就没有租衣服的需求吗?
经与老乡交谈,她这才得知,原来并不是那些同学不想租,而是觉得在同学面前靠租高档衣服来撑“门面”,太没有面子了。“对啊,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呢?人人都有虚荣心,谁愿意在同学面前丢这个丑呢?”想到这里,陈敏玲豁然开朗。从此,她决定通过给学生们“保面子”的方式来做衣服租用生意。
为了扩大影响,小陈用一个通宵的精力设计了几幅海报,又写了一份广告传单,复印了200多份,并在每一份传单上清楚地标明了服装租借价码。为了不让同学们感到尴尬,她没有留自己的联系电话,而是留了学生们比较熟悉的QQ号码。
传单制作好后,陈敏玲就一栋栋宿舍楼地跑,将传单或海报贴在宿舍楼道的显眼处。这一招果然收到了奇效。几天后,申请加入陈敏玲QQ好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租服装的生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每个星期基本上都有300元左右的收入。
“怎样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好呢?尤其是有时自己还要上课,如何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些衣服租出去呢?”陈敏玲又开始思考。2004年9月28日下午,她接到一个学姐的电话,说国庆节期间武汉几家高校要联合举办一个大型的招聘会,希望能从陈敏玲这里租一套服装前去面试。
国庆那天,陈敏玲为学姐化了一个精致的淡妆,再为她挑选了一件灰色的“开司米”上衣配白色短裙。当学姐气质典雅地出现在招聘会场的时候,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陈敏玲借机请学姐当活广告,在会场门口发放传单。或许是有学姐这个活广告的缘故,有很多外校的学生对她出租的服装产生了兴趣。小陈欣喜若狂,忙给对方多发一些宣传单,请她们帮忙传播。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找陈敏玲租借服装的人越来越多。经常是一个大学生刚把衣服脱下来,又马上被另外一个学生租了去。10天的招聘会,竟让小陈赚了3000多元钱!
这次的成功,令陈敏玲欢欣鼓舞。从此,她便成了各种人才招聘会的常客,经常赚得盆满钵满。
跟我学吧!出租“求职用品”月赚6000
机会往往在你用心的时候出现。陈敏玲在出租服装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另一个商机:很多学生去面试时,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为出众,都会化个彩妆。然而,大多数学生买的化妆品质量都不好,特别是粉底,粉质不够细腻,上了粉后会浮在表面,显得皮肤粗糙,而且化好的妆很容易被汗水弄掉。
这是一个机会!陈敏玲看准了这一点,马上就用她赚到的几千元钱,买了兰寇彩妆系列的化妆品。每当有女学生前来租用服装时,她就热心地向她们推荐自己新增的服务项目,如果有人用,她就视情况收取少许费用。
这一招果然受到了女生们的欢迎。很快,她仅靠租用化妆品一项,一个星期就有近300元的收入。
由于掌握了一些美容知识,再加上对衣着打扮也逐渐有了一些见地,很多去求职的学生经陈敏玲这个“穿着顾问”一打扮,总让人觉得特别靓丽,大大提高了求职成功率。如此一来,小陈的生意越来越好,待到2005年伊始,她每月已经有了3000多元的收入。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上网络BBS发布信息实在是太容易的事情了。陈敏玲很快就在校园网上发布了自己出租“求职装”的消息。这条信息果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热潮,有很多同学慕名前来找她。
随着生意越做越好,小陈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正常的生活,就搬出寝室,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单间,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没想到的是,搬出学生宿舍这个决定,对陈敏玲竟然是一个新的契机。因为她租住的那栋楼房,不只有学生,还租住着许多社会上的青年人,他们当中同样有很多人为了求职想向她求租高档服装。
这时,陈敏玲感觉自己的服装明显已经供不应求了。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节省成本,她学会了到网上的跳蚤市场竞拍,或是向那些家境很好的同学以半价购买一些成色新、她们又不愿意再穿的名牌衣服。如此一来,陈敏玲衣柜里又多了十几套服装。而且,她还想到,好的衣服也需要一些装饰才能相得益彰。于是,小陈特意去选购了一些质地精良的挎包和小配饰,借此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陈敏玲的苦心经营下,她的生意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轨,早已不需要家里给她提供生活费了。不仅大三、大四这两年的学费都是她用自己赚来的钱缴付的,她还主动包揽了弟弟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下一步,陈敏玲准备建个人网站,把这项生意做得更好更大……。
◆入行提示◆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记录的388万人,而2006年人数达到400多万人。这样一个庞大的就业人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出租“求职用品”的顾客群。这么庞大的群体带来的商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选择的地点最好是在高校附近,要尽量多地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出租信息要多渠道地发布,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喜欢上网求职的习惯,要多在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页上去发布,比如各高校的主页以及各就业、招聘网站。同时,入行者最好具备一些简单的化妆以及穿着技巧。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在出租时要认真核实求租者的信息,在校学生可凭学生证、身份证抵押租借,社会人士需交纳一定的押金,待衣物归还后,再如数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