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效规避错误、减少错误、正确处理错误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企业战略落实、有效开展管控的核心途径。本文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企业应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强调了做好风险管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控;管理策略
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风险和内部控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等诸多因素而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相对滞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策略、风险管理较为被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各项建设渐趋完善,社会、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风险与内控的要求也在逐步加强,同时,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也要求企业及其决策者能够意识到风险与内控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建立有效的风险与内控机制是内外部环境的共同要求。
(二)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不匹配。
有些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急于求成,致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过多自身不可承受的风险,加之缺乏与之匹配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导致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有的个别企业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无从应对,导致巨额损失。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在已实施风险管理的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性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为没有建立完备风险管控体系,至使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等工作无章可循或依据不明晰,势必会对风险管理及控制工作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企业以相对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五)风险评估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风险评价的核心目的是客观、正确、有效地评判风险因素和发生概率,并对风险管理给予评价。风险防控评估风险评估的组织形式、评估方法、范围、标准及参与人员等均应有相应的严格规定,但部分企业,重视程序不够,存在为完成工作而应付的情况,至使风险评估工作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有的企业风险管理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时地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现在几乎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很好地管理企业各个层次的风险。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能够对企业所有的预期情况进行风险的评估和处理,能够突破模糊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组织之间的界限,能够对所有潜在的重大风险进行预计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按照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定期的评估企业风险及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五)存在风险管理缺乏责任追究的情况
部分企业风险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明确且针对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的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考核和激励机制中也未明确提出风险管理的内容。企业内部缺乏责任追究的制度,职责分工不清,奖罚不明,不利于风险管理缺乏责任追究,不利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但因风险管理缺乏责任制度的缺乏,使员工的相应责任意识降低,消减了风险管控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如何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
(一)组建风险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严明岗位职责,构建严密的管理机制。
组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负责机构,配备相应风险管控人员。结合公司风险管理情况,建立严明的岗位职责,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风险管理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责任,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将风险责任落实在公司各个层面,保证了风险管理的公允性和有效性,促使企业各利益相关人利益最大化,有效地加强管理机制。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企业风险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建立风险管理过程中,从企业外部要求与内部要求为出发点,帮建立有效的全面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结合企业战略与企业内部环境,借助全面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管理提升,使全面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项目真正对企业起到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动态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管理平台,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达到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的风险最优化。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执行的层面之上,将企业成长与风险相联,设置与企业成长及回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承受度,从而使企业将战略目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并随时调整战略目标,保障企业稳健经营。
(三)加强培训,做好政策宣贯工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是在借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及法规,吸取了国外大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了我国现有的法规及企业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出台对增强中央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有着深远的意义。《指引》所描述的风险管理的范围既涵盖了类似公司治理结构这样的公司层面的问题也涵盖了业务层面的操作问题,对企业风险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可以让企业通过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其中,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企业重大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建立重大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应对,重大决策制定,重大信息报告和披露以及重大流程内部控制的机制,从根本上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五)增强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督体系,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履行内控监督职责,层层抓落实,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对直接责任人、相关制约岗位人員、检查人员、领导人员严格按规定追究其岗位责任。通过责任追究来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员工更好地增强风险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责任,才能提高管理执行力度,可以说没有追究就没有执行力,管理和监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使责任追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在监督检查中,只要发现违规事项存在,就该对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处罚和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提高风险管理人员及全体员的的责任意识,增强内控强制力。
参考文献:
[1]孙正一.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物流科技, 2005, 28(1):82-84.
关键词:风险管控;管理策略
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风险和内部控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等诸多因素而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相对滞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策略、风险管理较为被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各项建设渐趋完善,社会、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风险与内控的要求也在逐步加强,同时,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也要求企业及其决策者能够意识到风险与内控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建立有效的风险与内控机制是内外部环境的共同要求。
(二)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不匹配。
有些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急于求成,致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过多自身不可承受的风险,加之缺乏与之匹配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导致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有的个别企业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无从应对,导致巨额损失。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在已实施风险管理的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性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为没有建立完备风险管控体系,至使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等工作无章可循或依据不明晰,势必会对风险管理及控制工作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企业以相对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五)风险评估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风险评价的核心目的是客观、正确、有效地评判风险因素和发生概率,并对风险管理给予评价。风险防控评估风险评估的组织形式、评估方法、范围、标准及参与人员等均应有相应的严格规定,但部分企业,重视程序不够,存在为完成工作而应付的情况,至使风险评估工作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有的企业风险管理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时地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现在几乎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很好地管理企业各个层次的风险。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能够对企业所有的预期情况进行风险的评估和处理,能够突破模糊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组织之间的界限,能够对所有潜在的重大风险进行预计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按照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定期的评估企业风险及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五)存在风险管理缺乏责任追究的情况
部分企业风险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明确且针对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的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考核和激励机制中也未明确提出风险管理的内容。企业内部缺乏责任追究的制度,职责分工不清,奖罚不明,不利于风险管理缺乏责任追究,不利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但因风险管理缺乏责任制度的缺乏,使员工的相应责任意识降低,消减了风险管控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如何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
(一)组建风险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严明岗位职责,构建严密的管理机制。
组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负责机构,配备相应风险管控人员。结合公司风险管理情况,建立严明的岗位职责,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风险管理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责任,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将风险责任落实在公司各个层面,保证了风险管理的公允性和有效性,促使企业各利益相关人利益最大化,有效地加强管理机制。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企业风险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建立风险管理过程中,从企业外部要求与内部要求为出发点,帮建立有效的全面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结合企业战略与企业内部环境,借助全面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管理提升,使全面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项目真正对企业起到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动态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管理平台,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达到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的风险最优化。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执行的层面之上,将企业成长与风险相联,设置与企业成长及回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承受度,从而使企业将战略目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并随时调整战略目标,保障企业稳健经营。
(三)加强培训,做好政策宣贯工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是在借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及法规,吸取了国外大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了我国现有的法规及企业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出台对增强中央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有着深远的意义。《指引》所描述的风险管理的范围既涵盖了类似公司治理结构这样的公司层面的问题也涵盖了业务层面的操作问题,对企业风险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可以让企业通过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其中,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企业重大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建立重大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应对,重大决策制定,重大信息报告和披露以及重大流程内部控制的机制,从根本上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五)增强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督体系,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履行内控监督职责,层层抓落实,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对直接责任人、相关制约岗位人員、检查人员、领导人员严格按规定追究其岗位责任。通过责任追究来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员工更好地增强风险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责任,才能提高管理执行力度,可以说没有追究就没有执行力,管理和监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使责任追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在监督检查中,只要发现违规事项存在,就该对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处罚和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提高风险管理人员及全体员的的责任意识,增强内控强制力。
参考文献:
[1]孙正一.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物流科技, 2005, 28(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