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胚胎干细胞研究“解禁”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x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的解禁令以行政的方式终结了科学证据与道德价值观之间的“两难选择”,但它对美国的正统价值与道德观念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类胚胎是否是人。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3月9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解除对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这意味着长期制约美国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最后一个壁垒被打破,而此前,小布什政府一直禁止政府资金用于该项研究,奥巴马的这一决定表明在此问题上他与布什政府的彻底决裂。资金是干细胞研究的“活力源泉”
  促使奥巴马发出解禁令最根本的原因是试图解决胚胎干细胞研究潜在商机的日趋加大和美国原有领先地位正在逐步丧失状态的矛盾。
  自1997年英国成功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以来,人类干细胞研究就成为伦理争论的热点。在1999年末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评选中,“干细胞研究的新发现”荣登榜首。由于干细胞研究具有巨大的医学价值,如何分离、保存并在体外人工培养干细胞,并使之成长为各种组织和器官,成为干细胞研究的首要课题。
  胚胎干细胞是具有最广泛发展潜力的干细胞,从技术上称,利用胚胎干细胞培养人体组织和器官以治疗疾病是最理想的方法。美国是世界上干细胞研究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干细胞研究(从骨髓移植算起)在美国已有约40年的历电,早在1998年美国人就成功分离并培育出了多能干细胞。然而,小布什政府以不能超越道德底线为由,颁布了限制令。在美国禁止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联邦资助期间,世界各国的干细胞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有鉴于此,美国科学界和公众曾多次呼吁政府改变立场,国会甚至也要求放宽联邦政府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但布什否决了国会提交的法案。由于无法得到足够的研究资金支持,越来越多的美国胚胎干细胞研究人员转向别国寻求发展,而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使美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失去主导地位。
  此次奥巴马的解禁令意在纠正美国过去八年对胚胎干细胞研究采取的“错误路线”,得到美国科学界的高调回应。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专家乔治·戴利称,资金是干细胞研究的“活力源泉”,这一决定将使科学家们拥有更多研究工具探求疾病的起源,也将为研发新型药物奠定基础;这一新政策能够促进相关研究项目蓬勃发展,使美国尽快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康涅狄格大学再生生物学中心主任戴维·戈登海默认为,对于提高美国的干细胞研究水平来说,解除针对联邦政府资助的有关限制是基础性的一步。
  解禁令为奥巴马政府确保领先开了个头,加强美国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将被纳入奥巴马政府的中心要务。奥巴马承诺将今后10年基础研究的经费翻一番,增加对实证科学、生命科学、数学和工程学领域基础研究的资助。
  
  “政治归政治,科学归科学”
  
  实现科学与政治的分离是奥巴马的竞选承诺。在为自己的立场辩护时他一直强调,政府的决策应该基于最可行且具有科学有效性的证据,而不是某些官员的意识形态偏见。这意味着奥巴马要在政治与科学之间划一条明确的界限,使他的政府能实现“政治归政治,科学归科学”的理想。
  有媒体称,布什可以借伦理争议限制科学,而奥巴马则可以借科学和人类福祉的名义推动科学。事实上,布什和奥巴马仅仅只是代表,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和社会政治倾向的差异。
  布什相信科学研究要促进国家利益,要避免道德争端,他有责任以政府的权威和信用来维护国家利益、充当道德裁判,因此,他反对联邦政府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提供支持。类似的情况也反映在他执政时期的其他领域,如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用意识形态或政治取代科学。美国一机构去年4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环境保护署工作的科学家中,超过半数的人承认他们在进行科研时曾受到有关部门的政治干预,半数的人认为这种干预行为是“经常性或随时存在的”。
  奥巴马的解禁令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对其前任政治干预科学做法的一记重拳,它旨在恢复政府决策中的“科学诚信”,允许科学家在“不受操纵和强迫的情况下”工作。密歇根大学干细胞生物学中心主任肖恩·莫里森称,这是美国科学领域的一大进展,奥巴马的举动表明“科学政策应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尽管人们把解禁令提升到“健全科学”的高度,但奥巴马要在当今的美国社会真正实现“政治归政治,科学归科学”是很困难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需要为国家利益服务,因而必须服从国家战略。原因很明确,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类似胚胎干细胞研究这样的重要项目尤其需要政府的资助。然而,政府资金的投入要有明确的回报要求,而如何预测高效、安全的回报是政府需要考虑的事情。在决策中起重要作用的不仅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经济、政治、宗教、道德等因素也必须纳入考虑范畴。在这种意义上,小布什的政策也不无道理。
  
  人类胚胎是人吗
  
  布什在总统任期内曾不顾科学界的呼吁,强硬否决了国会提案。他一直认为,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无异于“故意摧毁人类胚胎”,这是他本人“不能跨越的道德底线”,也代表了美国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奥巴马的解禁令以行政的方式终结了科学证据与道德价值观之间的“两难选择”,但它对美国的正统价值与道德观念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类胚胎是否是人。
  由于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需从人体胚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因此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是人,不应因科研而失去生命。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博纳就曾说过:“纳税人的钱不应用于帮助毁灭无辜生命。”布什政府便是以捍卫人类生命为由限制这种研究的。如果胚胎是人,那么,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就陷入道德困境,因为它仅仅把制造和使用人类胚胎当作实现另外目的的手段,这在伦理范畴是不道德的行为。此外,从宗教和维护生命权利的角度来讲,为从事研究而摧毁人类胚胎也是不道德的。然而,有科学家试图将人类体细胞(如皮肤细胞)改造成胚胎干细胞,这样就绕开了伦理争议。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另一个道德争议是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无法避免克隆人的出现。对于这一问题,奥巴马表态说,新政令不会允许产生克隆人,“我们将确保政府决不开启克隆技术用于‘复制’人体之门”,“它不仅危险,而且严重错误,在我们的社会或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立足之地”,他相信只要明确规范和严格监管,危险就能够避免。
  需要指出的是,将美国反对胚胎干细胞研究完全归罪于布什是不恰当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禁止对人体胚胎的研究,胚胎干细胞研究也在被禁之列。不过,所谓禁止,只是不允许联邦政府的资金资助这类研究,并不禁止私人资助。另外,奥巴马的解禁令能否在短期内给美国胚胎干细胞研究带来显著改观还存疑问。因为,这一政策转变成具体的方案还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如制定美国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规范,确定联邦政府资金何时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资助相关研究;修订美国现有禁止用联邦政府资金制造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法律等。
  但不管怎么说,奥巴马的解禁令标志着美国在彻底治愈人类恶性疾病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其他文献
周边惟一未建交的国家  在我国的周边国家中,不丹是惟一未建交国。不丹号称“雷龙之国”,它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东、北、西三面与我国接壤,南部与印度交界。不丹全国面积3.8万平方公里,约等于600个新加坡,人口近70万,比我国澳门特区略多一些。不丹是个王国,自2008年3月举行首次国民议会(下院)选举后,开始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不丹虽未与我国建交,但并不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两国领导人在遇重
萨拉青卷土重来——德国不需要欧元  欧元区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两年了,目前似乎还看不到尽头。危机深重之际,德国成了扶危济困的欧洲救世主,也因为仗势压人成了众矢之的。乐观的人相信一两年就能走出危机,但总理默克尔却让国人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说危机可能持续几十年,更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长贫难顾,德国人对欧洲的救助意愿降到低谷。此时此刻,谁要能消费一把德国人的愤愤不平,必能赚尽眼球和实惠。  蒂洛?萨拉青最近
美女间谍落网    多年以后,安娜·查普曼回忆起这个下午和她整个一生时不知会是怎样的心情。  6月26日下午4点半,安娜坐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一家餐厅里,这位身姿曼妙的女郎看上去年轻纯洁,一个男人走过来,与她说了几句旁人听不懂的暗语,然后自我介绍说是俄罗斯驻美国领事馆的雇员。  安娜倚坐着,听着这个男人的交代,心绪却返回往昔的日子。她情不自禁地又想起她的初恋和新郎,那个来自海岸边的英国男人阿列克斯。
3月下旬造访美国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受到了据说是美国专门留给几内亚总统的特殊“待遇”:第一,没有共进晚餐,奥巴马在白宫和家人大快朵颐,内塔尼亚胡一行则被“晾”在白宫,没人理会;第二,没有合影,会谈结束后没有发布任何一张合照,据说记者也未曾获准拍摄。美国白宫发言人称,双方只是“朋友式”会面,并非“礼仪式”会晤,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说奥巴马“怠慢”以色列政府首脑是不准确的。不过,以色列及外部观
贫富差距与民生问题将成为马英九连任的重大挑战。    目前,在岛内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斗争与较量中,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较量形势较国民党颇为不利,于是它开始调整策略,试图从“族群政党”转向“阶级政党”,攻打“民生牌”、“治理牌”与“阶级牌”,将“贫富差距”作为攻打马英九当局的武器。随着形势的发展,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将成为未来蓝绿较量与下届“总统”大选的攻防新焦点。    民进党开打“贫富差距牌”
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指出的,欧元区和欧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场涉及主权债务、评级机构、市场震荡的经济危机,更是一场“政治危机”。    欧元区,这个11年来看似坚固的“木桶”,当前正受到希腊等一系列“短板”国家的严重威胁。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在欧盟救与不救的犹豫中继续升温,欧盟正在小心地试探市场与评级公司的耐心。市场信心一旦丧失,将需要更高的成本才能补救。而以希腊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取代金融机
欧洲联盟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称,欧盟之所以获奖,是考虑到“欧盟及其先驱者过去60年一直贡献于推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以及民主与人权”。诺贝尔奖委员会赞扬欧盟27国集团在二战后我世界重建做出努力,在柏林墙倒塌后帮助东欧国家维持稳定。  一丝暖意,还是一片唏嘘  诺贝尔和平奖因其评判标准过于模糊而成为诺贝尔奖项中最富争议的一个。1933年,《大幻觉》一书的作者诺曼·安吉尔因宣告
位于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的“大苹果比萨和意大利面”餐馆的老板斯科特,获悉在佛州选举造势和为医改宣传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会顺路造访他的小店,遂驱车赶到比萨店。  斯科特除开有一家小比萨店之外,还负责一项血液捐献基金,由于积极从事草根公益行动,斯科特曾受到白宫表彰。  但吸引奥巴马光顾这家比萨店的,恐怕是其他因素。斯科特是一名共和党人,却在2008年大选时把票投给了民主党的奥巴马。斯科特说他忠于共和党,但
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在各国代表为如何落实《哥本哈根协议》争论不休的时候,在学术界,围绕着一根“曲棍球杆”的大论战也在无止无休地进行着。美国《每日科技》杂志不无担忧地说:“这些天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学术争论越来越不像知识分子间的探讨,而像是肮脏的政治了。”  “曲棍球杆”,指的是科学界描述千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曲线。这条曲线的形状左边非常平坦,但右边突然间飙升,很像是冰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首页十分简洁,因此页面上傅莹的笑脸就显得格外醒目。点击鼠标,这是一篇大使致辞,署名的正是傅莹。致辞的内容称得上别具一格,甫一开篇便说:“在当今世界,不同国家间的人们互相学习、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变得愈发重要。”在文中,傅莹把网站定位为“英国民众了解中国的一扇窗”。  这位大使,果然格外重视不同国家间的了解与沟通。    危机大使的媒体公关    傅莹的幽默与机智,让人难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