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靠学校(教师)、家长、儿童三方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在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创作力就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向。
一、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完成观察任务的主要感官、知觉器官是人的视觉器官——眼睛。画写生主要培养儿童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对大师的培养,就是对周围事物的不断观察,从而在这些常常被别人忽视的事物上,而发现美的所在,去滋补儿童,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儿童有意识的观察周围环境。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儿童的观察力得以提高。
刚开始写生的时候,学生的作业会过于“符号化”,这也是儿童阶段的特点。但随着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也会向“写实期”过渡。但不要一味的追求像。太追求形似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思维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始终对自己的学生有细致的把握,了解他们。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对儿童心理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明显。在绘画作品中,我们清楚的看出这一点:一个平时挺喜欢画画的孩子,有天情绪不好,上绘画课时,便不愿意动笔。主题画“美丽的春天”,画了几笔就不想画了。老师启发他可以画几棵树,他说“树还没长出来呢!”再启发他可以画几个小朋友,他说:“他们都不爱在这玩!”很明显,情绪、情感直接支配和左右着儿童的行为。既然绘画能反映儿童的情绪、情感,那么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调节和发展儿童的情绪、情感。在写生画教学中我们通过儿童对心爱的玩具及日常用品的写生,使儿童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从而形成爱护物品的意识,培养儿童的爱心。
让儿童通过感觉、知觉的发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去描绘眼里看到的客观事物,这才是儿童实际真实美术能力的理想方式,也是写生教学的优势所在。
二、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忽视了儿童的观察、思维、想象造成孩子艺术的模式化、固定化,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这与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儿童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的想法中,想象力、创造力会若隐若现。他们会有一些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会用不很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兴奋的在纸上描绘自己的理想对象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精心的培育,切不可以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更不能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他们想象中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把儿童带入积极思考的状态,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作决定。
教师还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时间、材料、工具和足够的美术活动机会。当然教师对美术的热忱及生动的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运用“线索启迪的指导方法”它是由教师提出一些线索作为思考的起点。儿童从这些线索中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造过程。现举一例。
教师先在每个儿童的纸上粘一根线,摆成简单的形状。如弧形、圆形、之字形、直线形等等。接着,将画面朝下,发给每个儿童,然后一起掀开看看上面有什么东西。待儿童思考之后,教师问孩子:“你们在纸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像什么?是一只风筝?一根鱼竿?还是一根绳子?”让孩子议论片刻之后回答。这一活动的重点在于启发儿童的想象。尽量让孩子充分议论。在儿童的想象充分展开之后,让他们用画笔把自己的想法补充到画面上去。结束时,教师可选几幅别致新颖的作品让大家欣赏。
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教师要多制造悬念诱发儿童想看、想知、想做的好奇心。让他们去发展、思考、完善、改造、塑造出丰富多彩的美术形象。充分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为其创造力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创作力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智力因素(创作性)是基础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非智力心理因素是创作力的条件。在人的众多智力因素阿訇创造力可称谓智力的最高形式。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正式人类创造力的功劳。所以培养人的创造力是教育也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我们利用儿童的观察力、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其最终目的还是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松树和牡丹花需要不同的肥料为例说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之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也就是说,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同时,同样也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教师要鼓励儿童多动脑,这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前提。让孩子在动脑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表现出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奇怪的,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因为在孩子提问题前肯定是有原因的,他不可能凭空而谈。发现他们问题中的闪光点,这可以帮助他们增进知识发展,及其思维理解能力。另外,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也很重要。现在,社会在提倡给孩子减负。学校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太紧,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又有家长监督做作业。这样把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了成人,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这不但无益于孩子的发展,甚至将贻误孩子的一生。陶行知说:“创作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
教育还要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儿童在动脑的同时多动手,去实践,去练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在儿童阶段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个性,使其能够自由发展,增强主体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执教者教师也要具备为国家为社会的需要献身教育的个性品质。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儿童美术教学中素质的培养。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完成观察任务的主要感官、知觉器官是人的视觉器官——眼睛。画写生主要培养儿童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对大师的培养,就是对周围事物的不断观察,从而在这些常常被别人忽视的事物上,而发现美的所在,去滋补儿童,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儿童有意识的观察周围环境。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儿童的观察力得以提高。
刚开始写生的时候,学生的作业会过于“符号化”,这也是儿童阶段的特点。但随着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也会向“写实期”过渡。但不要一味的追求像。太追求形似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思维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始终对自己的学生有细致的把握,了解他们。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对儿童心理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明显。在绘画作品中,我们清楚的看出这一点:一个平时挺喜欢画画的孩子,有天情绪不好,上绘画课时,便不愿意动笔。主题画“美丽的春天”,画了几笔就不想画了。老师启发他可以画几棵树,他说“树还没长出来呢!”再启发他可以画几个小朋友,他说:“他们都不爱在这玩!”很明显,情绪、情感直接支配和左右着儿童的行为。既然绘画能反映儿童的情绪、情感,那么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调节和发展儿童的情绪、情感。在写生画教学中我们通过儿童对心爱的玩具及日常用品的写生,使儿童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从而形成爱护物品的意识,培养儿童的爱心。
让儿童通过感觉、知觉的发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去描绘眼里看到的客观事物,这才是儿童实际真实美术能力的理想方式,也是写生教学的优势所在。
二、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忽视了儿童的观察、思维、想象造成孩子艺术的模式化、固定化,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这与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儿童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的想法中,想象力、创造力会若隐若现。他们会有一些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会用不很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兴奋的在纸上描绘自己的理想对象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精心的培育,切不可以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更不能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他们想象中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把儿童带入积极思考的状态,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作决定。
教师还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时间、材料、工具和足够的美术活动机会。当然教师对美术的热忱及生动的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运用“线索启迪的指导方法”它是由教师提出一些线索作为思考的起点。儿童从这些线索中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造过程。现举一例。
教师先在每个儿童的纸上粘一根线,摆成简单的形状。如弧形、圆形、之字形、直线形等等。接着,将画面朝下,发给每个儿童,然后一起掀开看看上面有什么东西。待儿童思考之后,教师问孩子:“你们在纸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像什么?是一只风筝?一根鱼竿?还是一根绳子?”让孩子议论片刻之后回答。这一活动的重点在于启发儿童的想象。尽量让孩子充分议论。在儿童的想象充分展开之后,让他们用画笔把自己的想法补充到画面上去。结束时,教师可选几幅别致新颖的作品让大家欣赏。
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教师要多制造悬念诱发儿童想看、想知、想做的好奇心。让他们去发展、思考、完善、改造、塑造出丰富多彩的美术形象。充分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为其创造力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创作力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智力因素(创作性)是基础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非智力心理因素是创作力的条件。在人的众多智力因素阿訇创造力可称谓智力的最高形式。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正式人类创造力的功劳。所以培养人的创造力是教育也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我们利用儿童的观察力、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其最终目的还是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松树和牡丹花需要不同的肥料为例说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之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也就是说,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同时,同样也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教师要鼓励儿童多动脑,这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前提。让孩子在动脑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表现出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奇怪的,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因为在孩子提问题前肯定是有原因的,他不可能凭空而谈。发现他们问题中的闪光点,这可以帮助他们增进知识发展,及其思维理解能力。另外,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也很重要。现在,社会在提倡给孩子减负。学校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太紧,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又有家长监督做作业。这样把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了成人,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这不但无益于孩子的发展,甚至将贻误孩子的一生。陶行知说:“创作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
教育还要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儿童在动脑的同时多动手,去实践,去练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在儿童阶段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个性,使其能够自由发展,增强主体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执教者教师也要具备为国家为社会的需要献身教育的个性品质。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儿童美术教学中素质的培养。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