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hu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新课程的不断开展与深入,要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要完成着一历史任务,要求教师必须以更新的理念、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现在就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认识和实践经验,作一简单的总结。
  一、设疑激兴,引导创新
  历史教学不单单是讲授历史知识。而是要在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历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因此,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节课都以充分启动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并且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大思维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首先。搞好导语设计,促成积极的思维定势。要求着眼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讲《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一课时,我引用了一首古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然后设问:作者对隋亡原因的认识是否合乎历史事实? 为什么?学生就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积极思思维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这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激发学生的思维,随即导入新课:那么唐太宗,又是怎样看待隋亡的原因。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再一次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马上投入到一种积极的,急于探求新知识的准备状态。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设疑导读。引发思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学习难点,按层次渐进的原则设计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显地感到思维的困难,从而引发他们为解决困难积极思维的热情,以推动他们思维活动的步步深化。如在《国共重庆谈判》的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斗争的革命原则性和灵活性,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以下问题: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冒险毅然前去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谈判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国共双方在谈判焦点问题上各自的主张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谈判能不能谈成?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让步?谈判的结果怎样?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环环相扣,不仅使学生对重庆谈判的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从中对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和惊人的胆略,宏伟的气魄,以及有理、有利、有节的高超斗争艺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教师设问导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定向思维以及边读边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之受益终身。之后老师再有选择地补充适量的感性材料,创造一种可供学生思维活动的情境。在学生情感投入的时候,及时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的层次略高于导读时要求,既有启发性又有深广度,从而达到对教材的深化和升华,将思维过程推向一个高度。实践证明,在深堂教学中采用导疑,导思、导读、导练的教学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它使教师教授与学生思维训练同步,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
  二、学会思辩,提高能力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且是过去的知识,是“‘死”的东西,因此学生对历史知识不仅有一种无法捉摸的感觉,而且学起来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讲活教材、超越教材。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于书面的文字表述和现成的结沦,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从偶发事件中探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学会哲学的思辨,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具备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认识和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把纷杂的孤立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组合成一个科学的整体,体现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对历史现象进行全面的、多角度分析。找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掘知识内容间的隐性联系使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对历史事物有合乎本性的认识,灵活应用知识。针对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要告诉他们基本的规律: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经过这样的训练和总结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三、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民主施教,在学生参与中提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训过程中。而阅读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基本环节。阅读理解是学匀历史的基本功,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源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历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掌握历史,理解历史、分析历史的认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去表达。但是,阅读理解这种思维能力绝不可能是天生俱有或自然形成的,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具备。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从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的角度上讲,重要地是要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阅读。设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学会阅读历史材料,才能学会和掌握历史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三个原则:运用与学生兴趣相联的材料和方式;注意到与阅读材料相联的争论和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阅读技能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态度和增强他们的信心。总之,通过阅读使学生发现阅读材料中的内在联系;包括材料中的相似联系、。因果联系、先后联系、定量联系、部分与整体联系、时空联系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批判地阅读和独立地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从大量的数字、公式、图形、文字、表格等信息中,认识其关系,能从相同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之间找出其区别。从不同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找出其联系.能提取有效信息解释、说明相关问题,分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这就是创新思维能力。   四、活学活用,提升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角已知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教会学生自己会“用” ,即独立的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注意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自学。目前,把传授历史知识作为教学主要任务则是普遍现象,如长此以往。学生非成为知识的奴隶不可。事实上人类社会历史知识浩繁复杂。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唯一的办法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自学能力强的人,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很强。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做法是:一是自学课文。要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大小字、图表、注释等材料,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引导学生自学一些课外历史读物,拓宽学生的思路,了解史学界其它不同的史学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这样通过努力,自学能力将会稳步提高。
  2.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但
  是教材在表述时则是从不同侧面、断面对历史发展过程予以展示。因此,学生应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整理,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整理知识,对历史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事实上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再揭示、“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3.引导学生做好批注、评注。教材虽然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依托,但是由于编者的认识水平及篇幅和出版时间的限制,教材中的某些历史知识叙述以及某些历史观点也不完全科学,甚至是陈旧滞后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及生产力观点和实践的观点去分析、剖析历史现象,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
  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体会
  1.在现有教学环境中,要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力度,必须做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学科化、体系化、科学化。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既要具有理论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其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
  2.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认真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石上。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一味强调能力,无异于浇灌无本之木。
  总之,历史教师应在创新施教思想指导下,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结合历史知识的传授,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本课以摆为话题,让学生再一次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再一次使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来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并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况等整理加工,从而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
期刊
从素质教育到新课改,这一切终归是为了提高课堂实效。要提高课堂实效,减轻学生负担,实行素质教育,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让语文课堂教学柳暗花明。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大量实践证明,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期刊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在教学中,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
期刊
由于本课题组王杰在对《稻蔸繁殖力的鉴定与不同无性繁殖世代抗寒性的生理基础研究》和赵洪涛在对《水稻雄性不育系扦插繁殖及其利用的基础研究》中发现水稻高位节段扦插成活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试验将采用不同生根粉浸泡水稻高位节段,来探讨生根粉处理水稻高节位后,对水稻根系生理生态、扦插成活率及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水培试验和大田试验。以235+2和10号两个常规水稻株系为材料,用100
“谁爱幼儿,幼儿就爱他,只有爱幼儿的人,才能教育好幼儿。” “爱”是教育好幼儿的前提,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使我对幼儿的爱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层次的理解,我的爱是全方位的。  一、“爱是责任与付出”  有人问我:“为什么热爱幼教工作?”我情不自禁地说:“因为我喜爱这些小家伙儿。”有人问我:“你靠什么教好幼儿呢?”我说:“靠我对幼儿的一片爱心。因为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无悔的付出,爱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
期刊
从刚开始工作到现在,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  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