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年返乡,和从北京回来的老同学吃饭,提起另一个在京的朋友,她说,她们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其实一年都见不上一次。“大家都太忙,北京又太大,哪有时间见面呢。”她念叨,但又话锋一转:“但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联系,前几天她才给娃儿过周岁生日呢。”朋友吃饭间,手机就放在桌上,她时不时还回几句微信,偶尔还拍拍新上的菜肴。
我知道,今晚又能在朋友圈看到她的聚餐照片了。
而对于那个她一年也见不上一次面的同城朋友来说,这就是她对她全部的了解——有吃有喝有朋友。如果是以前,手机还只是一种通话工具的时候,我们恐怕很难如此自信地说出某个久未谋面的朋友的生活境况。那时的疏远,是真的疏远,那时说和谁谁生分了,就真的是生分了。但是,当手机的技术发展到智能化时,人与人的交往状况就没那么简单了。手机,通过各种社交网络的普及,成为了人与人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
不是么?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外界,都是通过我们所能拥有的各种信息来呈现的。不管是朋友在哪里吃饭这样的生活小事,还是埃博拉病毒的传播状况这样的世界大事,都是通过信息的传播呈现在我们眼前。手机像一个有魔力的阿拉丁神灯,开关一按,全世界的信息都向我们涌来,我们变得似乎可以知晓一切。无怪乎有人说,每天早上打开微博一刷,就会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掉手机的时代里。因为一旦关上手机,那个巨大信息库就被隔绝了,我们就真的不知道朋友们在忙什么,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了。这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会让惧怕孤独的人难以忍受。
当一种技术、媒介成为我们看世界最重要的手段时,它就不再是中性的了。因为它势必会影响我们看待外界的方式,并且这种影响是悄无声息的。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工具,手机首先影响的是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手机里的信息往往是“多而短”的,微信和微博是这种信息传达方式的典型代表,适用于在电脑上发表长文的博客几乎已经被这两种社交软件取而代之。
手机里巨大的信息群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信息与另一个信息之间可以完全没有关联。譬如前阵子手机里满屏的姚贝娜乳癌去世的消息,但不久就被杰伦大婚的喜庆画面所取代;马航MH370失联的问责还没有结束,找不到亲人的家属们还在奔走,但与此相关的信息已经淹没在年轻消防员火海丧生等新一轮的新闻轰炸之中。当信息的出现和消失变得如此轻易,当信息变得如此没有秩序的时候,我们很难去严肃地对待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再令人悲痛的死亡,再惨烈的灾难,又或者再动人的故事,再美丽的风景,都会在一次刷屏之后迅速消失。我们拥有了海量的信息,却失去了判断这些信息是否有意义的能力。我们以为能了解一切,但实际上一切都变得如海边的脚印,一个新信息的大浪打来,便会消失无影。信息无比丰富的另一面,是意义的匮乏。
这样的信息呈现模式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最为典型的就是大量“低头族”的出现,随意进一家饭店,你都能看到两个面对面吃饭的人,互相一言不发,却都不停地刷着手机。人与人的相处渐渐脱离了现实生活,与此相伴的是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当信息的获取变得如此轻易,信息的消失变得如此平常,那么我们为什么在思考或交流的时候还要遣词造句、铺陈论辩,为什么还要费劲定义、解释和记忆周围的世界呢?
佛家有云,一沙一世界,一念一天堂。如果说手机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看世界最重要的窗口,那么它带给我们的,会是一片荒芜的信息沙漠,还是一个蕴含了无限可能性的广袤天堂,有待于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慢慢追问。
(作者为哲学博士)
我知道,今晚又能在朋友圈看到她的聚餐照片了。
而对于那个她一年也见不上一次面的同城朋友来说,这就是她对她全部的了解——有吃有喝有朋友。如果是以前,手机还只是一种通话工具的时候,我们恐怕很难如此自信地说出某个久未谋面的朋友的生活境况。那时的疏远,是真的疏远,那时说和谁谁生分了,就真的是生分了。但是,当手机的技术发展到智能化时,人与人的交往状况就没那么简单了。手机,通过各种社交网络的普及,成为了人与人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
不是么?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外界,都是通过我们所能拥有的各种信息来呈现的。不管是朋友在哪里吃饭这样的生活小事,还是埃博拉病毒的传播状况这样的世界大事,都是通过信息的传播呈现在我们眼前。手机像一个有魔力的阿拉丁神灯,开关一按,全世界的信息都向我们涌来,我们变得似乎可以知晓一切。无怪乎有人说,每天早上打开微博一刷,就会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掉手机的时代里。因为一旦关上手机,那个巨大信息库就被隔绝了,我们就真的不知道朋友们在忙什么,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了。这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会让惧怕孤独的人难以忍受。
当一种技术、媒介成为我们看世界最重要的手段时,它就不再是中性的了。因为它势必会影响我们看待外界的方式,并且这种影响是悄无声息的。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工具,手机首先影响的是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手机里的信息往往是“多而短”的,微信和微博是这种信息传达方式的典型代表,适用于在电脑上发表长文的博客几乎已经被这两种社交软件取而代之。
手机里巨大的信息群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信息与另一个信息之间可以完全没有关联。譬如前阵子手机里满屏的姚贝娜乳癌去世的消息,但不久就被杰伦大婚的喜庆画面所取代;马航MH370失联的问责还没有结束,找不到亲人的家属们还在奔走,但与此相关的信息已经淹没在年轻消防员火海丧生等新一轮的新闻轰炸之中。当信息的出现和消失变得如此轻易,当信息变得如此没有秩序的时候,我们很难去严肃地对待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再令人悲痛的死亡,再惨烈的灾难,又或者再动人的故事,再美丽的风景,都会在一次刷屏之后迅速消失。我们拥有了海量的信息,却失去了判断这些信息是否有意义的能力。我们以为能了解一切,但实际上一切都变得如海边的脚印,一个新信息的大浪打来,便会消失无影。信息无比丰富的另一面,是意义的匮乏。
这样的信息呈现模式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最为典型的就是大量“低头族”的出现,随意进一家饭店,你都能看到两个面对面吃饭的人,互相一言不发,却都不停地刷着手机。人与人的相处渐渐脱离了现实生活,与此相伴的是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当信息的获取变得如此轻易,信息的消失变得如此平常,那么我们为什么在思考或交流的时候还要遣词造句、铺陈论辩,为什么还要费劲定义、解释和记忆周围的世界呢?
佛家有云,一沙一世界,一念一天堂。如果说手机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看世界最重要的窗口,那么它带给我们的,会是一片荒芜的信息沙漠,还是一个蕴含了无限可能性的广袤天堂,有待于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慢慢追问。
(作者为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