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世说新语》里说,西晋的张季鹰在洛阳做官时,有一年秋风起了,他忽然想到了吴中老家的菰菜羹和鲈鱼脍的味道,于是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以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于是辞官还乡。
张季鹰的胃是一只充满乡愁的胃,它在千里迢迢的异地他乡思念起老家的菜肴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它还是一只非常感性的胃,秋风乍起,季节轮换,眼前的视觉景物能使它产生条件反射,转化成了味觉,想到这个时候该有什么好吃的了。这只胃是唯美的,它考虑的并不是裹腹和温饱,甚至不是小康,它为了美味而美味,为了美食的艺术而艺术,最后竟作出抛弃功名的决定。这么说来,张季鹰简直长了一只文学的胃,就差吟诗作赋了,当然从这只胃里创作出来的文字,想必不会是“诗言志”,不会是“兴观群怨”,也不会是“文以载道”。
在张季鹰的时代,人们把他的辞官行为看成是在乱世中见机而退,菰菜羹和鲈鱼脍不过是他的借口罢了。这实在是世俗之人的误解。功利的人们不相信艺术会优于生活,更不相信生命可以转化为艺术。儒家文化的进取精神里实际上也包涵了对自然人性和精神自由的压抑,人们历来被教导要自虐和他虐,具体表现就是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头悬梁椎刺骨,要志在四方,要棍棒下面出孝子,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居安思危紧张兮兮,总之是号召大家虐待自己和虐待他人,跟快乐和本能作对,才能走向成功。这样被教育出来的人毫无疑问当以变态者居多,当成功真的来临,最有可能做的就是“恶补”,导致人欲横流和没有底线的堕落。这种教育是从两个极端的相反的结果上否定了生命,从来没对生命表示过尊重。
我妹妹的小孩,四五岁的时候,最爱说的话是“我今天很快活”或者“我今天不快活”,她对事物的判断是以是否快活为标准的,而快活不快活要看今天吃了什么和玩了什么,这倒是跟张季鹰的标准不谋而合。每当她用童稚的声音很认真地这么说着的时候,我就感到我正在听到真理的声音。真理就是这么简单,连5岁的小孩都懂。在有些时候懒和馋并不应该统统看做是缺点,从艺术和生命的角度去看,或许还是美德。
张季鹰的胃是一只充满乡愁的胃,它在千里迢迢的异地他乡思念起老家的菜肴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它还是一只非常感性的胃,秋风乍起,季节轮换,眼前的视觉景物能使它产生条件反射,转化成了味觉,想到这个时候该有什么好吃的了。这只胃是唯美的,它考虑的并不是裹腹和温饱,甚至不是小康,它为了美味而美味,为了美食的艺术而艺术,最后竟作出抛弃功名的决定。这么说来,张季鹰简直长了一只文学的胃,就差吟诗作赋了,当然从这只胃里创作出来的文字,想必不会是“诗言志”,不会是“兴观群怨”,也不会是“文以载道”。
在张季鹰的时代,人们把他的辞官行为看成是在乱世中见机而退,菰菜羹和鲈鱼脍不过是他的借口罢了。这实在是世俗之人的误解。功利的人们不相信艺术会优于生活,更不相信生命可以转化为艺术。儒家文化的进取精神里实际上也包涵了对自然人性和精神自由的压抑,人们历来被教导要自虐和他虐,具体表现就是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头悬梁椎刺骨,要志在四方,要棍棒下面出孝子,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居安思危紧张兮兮,总之是号召大家虐待自己和虐待他人,跟快乐和本能作对,才能走向成功。这样被教育出来的人毫无疑问当以变态者居多,当成功真的来临,最有可能做的就是“恶补”,导致人欲横流和没有底线的堕落。这种教育是从两个极端的相反的结果上否定了生命,从来没对生命表示过尊重。
我妹妹的小孩,四五岁的时候,最爱说的话是“我今天很快活”或者“我今天不快活”,她对事物的判断是以是否快活为标准的,而快活不快活要看今天吃了什么和玩了什么,这倒是跟张季鹰的标准不谋而合。每当她用童稚的声音很认真地这么说着的时候,我就感到我正在听到真理的声音。真理就是这么简单,连5岁的小孩都懂。在有些时候懒和馋并不应该统统看做是缺点,从艺术和生命的角度去看,或许还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