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技能教育向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养方向转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
●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概念
所谓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开展主题研究,达到学习相关知识的目的。
主题是探究的前提和灵魂。主题的选取应遵循“四要”原则: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量体裁衣;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要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负责。一个好的学习主题会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主题选取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
●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模式
网络化的有效学习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解释和综合的过程,学习者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能够使网络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这些学习有一些相对稳定的过程形式,形成网络化的学习模式。
下面以宁波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城市规划”这一主题(适合小学高段学生)为例,具体讨论这种网络化主题探究的学习模式——“主题推进式”学习模式。
1.引入主题。要激发主体的探究能动性,教师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情绪智力,创设一种具挑战意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思维状态,使他们“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在引入本课例主题前,让学生说说近年来家乡余姚的城市变化,哪些地方规划合理,哪些地方规划不合理。由此引出一个挑战性话题:“如果让你来规划余姚这个城市,你能提出怎样的合理规划方案”。这一主题,有层次性,可大可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愿望。
2.落实主题。主题是要通过学生自我探究去完成的。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兴趣保持比较短暂,如果教师放手,任由学生自行探究,则很难保证主题探究任务的完成。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在组内,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以及相应的职责。初期,教师具体分配每个组员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组织后,可由小组长去落实具体的任务,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主题探究中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学生之间会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为主题探究的成功提供保障。教师设计小组分工表,保证任务落实到人。对于本课例的主题,学生需要收集大量“余姚城区建设”等信息,一个人要完成整个主题,工作量大,对小学生来说也有难度。所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分工负责,能保证探究主题的顺利开展。
3.探究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进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重要的是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求方式、方法的统一,但教师应给予适时指导和启发,以使学生的主题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本课例主题在网络化探究时,需要通过“余姚政府网”、“余姚生活网”等本地因特网资源来进行,对于有关本主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有的下载到本地合作小组的共享文件夹中供小组讨论交流、有的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有的则在校园网的BBS中开辟栏目进行交流。
4.讨论主题。这一环节要把握好时机,待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已有所通、有所疑、有所言的时候,组织学生竞争发言,畅谈自己的看法、疑问和结论。本课例主题必须在学生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后展开,让学生对余姚城区建设现状做一个剖析,找出其利弊,使学生在讨论中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至理性认识。不仅组织学生在组内进一步交流讨论,而且组织全体学生对本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加以调控,使讨论集中深刻,不跑题,不偏题。
5.评价主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写成小论文或做成幻灯片等各种作品形式进行交流评价。小学生对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要求非常高,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量化表(见下表)。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公开交流有了依据,既为学生铺设了语言交流的舞台,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通过自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形式,使他们找到认同感,有利于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的养成。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模式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上述五个环节的顺序有时是需要变换甚至跨越的。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模式也可以产生几种变式,如“激情、参与、交流、反思”学习模式等。
●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策略
网络化探究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协作学习是网络化探究学习的主要策略,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主题彼此交互和合作,达到对研究主题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基本的协作策略有以下四种。
1.协同。让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解答所呈现的同一主题。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通过公共的工作区来实现,如小学生比较能接受的是网络共享文件夹、E-mail等,一般都要进行紧密的合作或分工才有可能解决所探究的主题。在开始之前,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最终在学习者之间达到一致的行动方案。
2.竞争。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探究主题,通过网络进行竞争性学习。竞争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协同。小学生求胜心强,重视竞争结果,对此加以引导,对他们的学习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学习者在开始时,先选择一位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然后开始各自独立地开展网络化主题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看到竞争对手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状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3.伙伴。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与自己熟识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当遇到问题时,相互讨论,从别人的思考中可以得到启发和帮助。由于个人的思考范围有限,若在主题探究过程中,能和伙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角色扮演。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对某个问题给别人作了详细讲解之后,自己对该问题往往会有新的体会与理解。也就是说,在帮助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帮助自己学习。角色扮演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则检查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当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
●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概念
所谓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开展主题研究,达到学习相关知识的目的。
主题是探究的前提和灵魂。主题的选取应遵循“四要”原则: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量体裁衣;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要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负责。一个好的学习主题会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主题选取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
●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模式
网络化的有效学习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解释和综合的过程,学习者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能够使网络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这些学习有一些相对稳定的过程形式,形成网络化的学习模式。
下面以宁波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城市规划”这一主题(适合小学高段学生)为例,具体讨论这种网络化主题探究的学习模式——“主题推进式”学习模式。
1.引入主题。要激发主体的探究能动性,教师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情绪智力,创设一种具挑战意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思维状态,使他们“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在引入本课例主题前,让学生说说近年来家乡余姚的城市变化,哪些地方规划合理,哪些地方规划不合理。由此引出一个挑战性话题:“如果让你来规划余姚这个城市,你能提出怎样的合理规划方案”。这一主题,有层次性,可大可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愿望。
2.落实主题。主题是要通过学生自我探究去完成的。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兴趣保持比较短暂,如果教师放手,任由学生自行探究,则很难保证主题探究任务的完成。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在组内,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以及相应的职责。初期,教师具体分配每个组员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组织后,可由小组长去落实具体的任务,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主题探究中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学生之间会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为主题探究的成功提供保障。教师设计小组分工表,保证任务落实到人。对于本课例的主题,学生需要收集大量“余姚城区建设”等信息,一个人要完成整个主题,工作量大,对小学生来说也有难度。所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分工负责,能保证探究主题的顺利开展。
3.探究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进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重要的是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求方式、方法的统一,但教师应给予适时指导和启发,以使学生的主题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本课例主题在网络化探究时,需要通过“余姚政府网”、“余姚生活网”等本地因特网资源来进行,对于有关本主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有的下载到本地合作小组的共享文件夹中供小组讨论交流、有的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有的则在校园网的BBS中开辟栏目进行交流。
4.讨论主题。这一环节要把握好时机,待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已有所通、有所疑、有所言的时候,组织学生竞争发言,畅谈自己的看法、疑问和结论。本课例主题必须在学生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后展开,让学生对余姚城区建设现状做一个剖析,找出其利弊,使学生在讨论中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至理性认识。不仅组织学生在组内进一步交流讨论,而且组织全体学生对本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加以调控,使讨论集中深刻,不跑题,不偏题。
5.评价主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写成小论文或做成幻灯片等各种作品形式进行交流评价。小学生对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要求非常高,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量化表(见下表)。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公开交流有了依据,既为学生铺设了语言交流的舞台,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通过自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形式,使他们找到认同感,有利于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的养成。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模式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上述五个环节的顺序有时是需要变换甚至跨越的。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模式也可以产生几种变式,如“激情、参与、交流、反思”学习模式等。
●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策略
网络化探究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协作学习是网络化探究学习的主要策略,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主题彼此交互和合作,达到对研究主题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基本的协作策略有以下四种。
1.协同。让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解答所呈现的同一主题。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通过公共的工作区来实现,如小学生比较能接受的是网络共享文件夹、E-mail等,一般都要进行紧密的合作或分工才有可能解决所探究的主题。在开始之前,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最终在学习者之间达到一致的行动方案。
2.竞争。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探究主题,通过网络进行竞争性学习。竞争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协同。小学生求胜心强,重视竞争结果,对此加以引导,对他们的学习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学习者在开始时,先选择一位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然后开始各自独立地开展网络化主题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看到竞争对手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状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3.伙伴。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与自己熟识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当遇到问题时,相互讨论,从别人的思考中可以得到启发和帮助。由于个人的思考范围有限,若在主题探究过程中,能和伙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角色扮演。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对某个问题给别人作了详细讲解之后,自己对该问题往往会有新的体会与理解。也就是说,在帮助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帮助自己学习。角色扮演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则检查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当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